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內河資訊

浙東運河(寧波段)申遺進入遴選階段

2009-5-8 10:3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昨日,在寧波市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擴大)會議上,寧波市大運河申遺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了浙東運河(寧波段)申遺工作進展情況。   浙東運河現稱杭甬運河,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與京杭運河融合,是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11月,浙東運河正式被列入中國大運河申遺范圍,浙東運河(寧波段)的保護與申遺工作也隨之全面鋪開。到今年2月底,全市運河遺產資源專項普查基本完成。目前,申遺工作進入遺產點遴選和價值評估階段。
  春秋越國先民始鑿
  浙東運河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晚期越國開鑿的“山陰古水道”。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這條古運河從紹興東郭一直延伸到曹娥江旁,全長20余公里。在此基礎上,晉代人溝通了姚江與蕭紹平原河道的聯系,使它的功能得到進一步發揮。秦統一中國后,對溝通錢塘江和長江的水道作了整治,初步奠定了浙東運河的基本走向。隋煬帝在開鑿京杭運河時,對它也作了整治,使它與京杭運河的溝通更加暢通。唐中葉,曾多次對浙東運河進行疏通、深挖和修筑,并對兩岸平原溝渠進行整治,便利灌溉和航遠。南宋時,歷時近一個世紀對其全線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疏浚,通航狀況大為改善。清康熙年間,在浙東運河上大規模修筑了河道和河堤,方便了運河沿線的水路交通。
  人與自然的偉大杰作
  浙東運河(寧波段)是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偉大杰作,可謂“天工人巧、各居其半”。
  寧波三江平原的核心水系,被人們形象地歸納為“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它們是明州港城與腹地之間貨物集疏與商旅往來的重要水運交通網絡。
  專家研究發現,這種江河水網格局典型地體現為:每一條自然江河(姚江、奉化江、甬江),都有一條或多條、一段或多段人工塘河與之相配。比如奉化江(鄞江)西北側的南塘河、姚江南側的西塘河、甬江西北側的顏公渠等。在寧波三江水系中,山溪湖泊水源、江河潮汐動力、水工技術管理、人文習俗環境等運河與航運文化要素,都得到了充分的結合與體現。這種自然江河與人工塘河并行結合、復線運行、因勢取舍的設計、構筑理念與航運方式,是寧波古代江河航道水運的一個重要特征。
  “黃金水道”源遠流長
  據文獻記載,古時在寧波三江水系航行的客、貨運船只,為避外江潮汐、航道曲折多變等風險,大多選走塘河。比如與姚江、甬江結合的古代人工河道,目前仍然使用的航道就有近80公里。根據考證,這些河道在兩宋時期大多已經形成通航。到達寧波的內河航船,一般從寧波東渡門外的三江口換乘海船經甬江出海。同樣,從南嶺、福建等地以及日本來的海船,在明州駐泊后,改乘內河船,經浙東運河至杭州,與大運河對接,直達當時的最大商業城市揚州。
  “文化之水”孕育浙東文明
  經歷朝歷代的整治與疏浚,浙東運河(寧波段)成為了集灌溉、防洪、運輸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水上動脈,經濟、文化交流的繁榮不僅造就了富庶發達的寧波,也造就了與運河有關的船閘、堤岸、橋梁、碼頭等水工建筑,由運河衍生的衙署、官倉、會館、寺廟、驛站等景觀,以及附著于大運河的民俗風情、民間藝術等。
  運河流經之處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是中華古文化的杰出代表,以王陽明、朱舜水、黃宗羲等為代表的浙東學派蜚聲中外。還有以天一閣為代表的藏書文化,以它山堰為代表的水利文化,以越窯為代表的青瓷文化,以保國寺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天童寺、阿育王寺為代表的佛教文化,還有運河畔的愛情圣殿——梁祝文化公園,招寶山下的戚繼光、林則徐等民族英雄的歷史遺跡。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