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劍河:“四大戰略”推進縣域經濟發展

2009-5-7 17:0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貴州省劍河縣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以縣域經濟建設為中心,以鄉鎮為紐帶,以農村為基礎,以縣轄區為單元的區域經濟,結合全縣資源優勢和經濟發展要素,理順發展思路,明確戰略重點,堅持“旅游促動,城鎮帶動,投資拉動,文明推動”四輪驅動、相互促進的戰略,全面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堅持“旅游促動”戰略,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
  充分利用該縣旅游資源優勢,圍繞建設生態和民族文化旅游大縣目標,依托生態、民族等優勢旅游資源,以特色新縣城和三板溪庫區旅游開發為重點,立足市場,突出特色,高標準高質量完成旅游發展綜合性、區域性和專項性規劃,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旅游規劃體系。
  強化旅游精品意識,充分利用省旅游優先發展區建設及世行貸款貴州省文化和自然遺產地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機遇,著力抓好精品旅游景區和精品旅游線路建設,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加大環境治理和宣傳力度,不斷提升景區景點的發展水平和在外知名度,打造獨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和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旅游品牌。“十一五”期間,力爭將溫泉和仰阿莎湖打造成國內外知名旅游品牌。建成新縣城—仰阿莎湖—溫泉和新縣城—仰阿莎湖—百里闊葉林—八萬山兩條旅游精品線路,集中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民族旅游村寨。大力培育和發展民族歌舞、民族服飾、民族飲食和民族民間工藝加工產業,抓好革東八郎古生物化石標本和苗侗服飾文化、民族特色食品、民族藥業的研究與開發,推進民族文化和旅游商品的市場化和產業化進程。積極發展賓館酒店業,力爭建成3家以上三星級酒店,提高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加強對旅游管理從業人員的培訓,培養一批適應該縣旅游業發展步伐的導游隊伍。堅持政府主導,委托經營,制定和完善旅游景區管理辦法,推行旅游風景項目特許經營制度,提高景區開發的檔次和水平,防止對旅游資源的低水平開發和掠奪性開發。制定優惠政策和旅游服務接待標準,積極扶持旅行社、旅游運輸和旅游飯店等旅游企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規范旅游市場,促進旅游各行業的健康發展。到2010年,把劍河發展成為全州乃至全省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全縣接待國內外游客達200萬人次以上,旅游產值達到8000萬元以上,旅游收入年均增長20%,旅游產值占GDP的比重達10%以上。通過旅游業牽引作用,大力培育和發展手工業、交通運輸業、飲食服務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特色商業街和休閑旅游商品業,不斷提升該縣傳統第三產業,發展商貿物流和新興第三產業,活躍城鄉經濟。到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力爭達到2.7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
  堅持“城鎮帶動”戰略,建設專業旅游城市,提高城鎮化水平
  以自然景觀為基礎,以集中體現民族風格民族特色為主線,突出地方特色和旅游精品,扎實做好城鎮的規劃和建設管理工作,充分體現苗侗文化與建筑風格。進一步強化法律、社會和新聞媒體對規劃實施的監督,實行城鎮規劃督查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按規劃和標準,集中力量抓好特色新縣城建設。加強公路沿線的房屋建設規劃,加大對集鎮、村寨的房屋改造,把柳川、南加、南哨等建成重要的旅游集鎮。繼續實施以街道、供電、供水、防洪、通訊、綠化為主要內容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功能,建成新縣城污水、垃圾處置工程,逐步實現集鎮垃圾集中處理和污水達標排放。
  著力抓好區域性城鎮建設,把縣城發展為連接東西南北經濟區板塊的樞紐中心,打造成極具苗侗民族特色的山水園林旅游城市。以提高岑松、南加、南明、太擁等集鎮綜合功能為重點,穩步推進建設和改造擴容進程,逐步拓展集鎮發展空間。將鄉級經濟區域納入集鎮城鎮經濟圈,以集鎮為核心,選擇培育周邊地區作為其外圍組團,形成主輔結合的城鎮空間結構,提高城鎮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選擇一批具有一定基礎、經濟相對發達、發展條件較好,分布在交通干道沿線的建制鎮作為中心鎮重點發展,形成小區域城鎮經濟,提高城鎮的帶動效應。到“十一五”期末,全縣城鎮擴容5平方公里,新縣城人口力爭突破5萬人,力爭人口城鎮化水平達25%以上,各鄉鎮集鎮城鎮化率進一步提高,建成1-2個上萬人集鎮三是強化城鎮經營,綜合研究城鎮的各種產業要素,促進城鎮規模與產業發展相協調。充分利用交通對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擴散作用,以大交通促大流通,以大流通促大發展,加快發展交通樞紐型城鎮;充分發揮旅游資源優勢,加快規劃建設一批綜合服務功能配套的旅游城鎮;結合城鎮新區開發和農貿市場的規劃建設,大力發展綠色產品和優質農產品加工業為主的鄉鎮工業,加快培育以綠色產業為支撐的城鎮。因地制宜發展各類綜合性或專業性批發市場,加快發展商貿集散型城鎮。堅持以優美的環境集聚人口與投資,加強城鎮環境管理,提高城鎮衛生文明程度和社會服務功能,提升聚集效益。
  堅持“投資拉動”戰略,增強借助外力發展自我的能力。建立健全政府投資項目決策機制,簡化審批程序,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行政效率。積極爭取國債、以工代賑資金投入,充分利用土地融資、招商引資、吸納社會閑散資金、利用金融資本、經營性行業拍賣及特許經營等手段,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合理回報的公益事業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拓寬開放領域,完善投資環境監測、考核評價、獎勵與責任追究機制,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信用環境、服務環境,樹立“誠信劍河”良好形象。健全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的招商引資機制,加強招商引資項目庫建設,完善招商引資“一站式”服務體系,實行“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千方百計引進項目資金投入。建立健全政府投資決策責任制度、投資責任追究制和投資項目后評價制度及投資風險約束機制,加強規劃和政策指導,引導社會投資方向,抑制無序競爭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笆晃濉逼陂g,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年均達1.6億元以上,招商引資到位資金保持20%增長,引進外資達2億元。到2010年,非公有制經濟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5%以上。
  堅持實施“文明推動”戰略,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堅持以人為本,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切實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積極開展面向城鄉群眾的便民利民服務,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暢通訴求渠道,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和社會利益協調、社會糾紛調處機制。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救援、社會動員機制,提高處置突發性事件的能力。以規范權力運作、資金監控和從政行為為重點,加大違紀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扎實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完善社會穩定工作責任制,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國防教育和民兵預備役工作,維護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
  加強政治文明,堅決執行人大決議,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的監督。繼續推進政務公開、廠務公開和村務公開,拓寬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進一步做好民族工作,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廣泛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切實做好宗教、僑務和外事工作,切實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
  堅持依法治縣,強化法律監督。正確運用經濟、行政和法律等手段,解決好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堅決掃除社會丑惡現象,推進社會文明進步。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廣泛開展創建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機關、文明家庭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在2010年前將縣城建設成為省級優秀旅游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和省級衛生城市,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一個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環境。(姜丹峰)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