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助推賽罕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09-5-7 16: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眼下正是春耕時節,而位于賽罕區中、遠郊新開發的菜田和位于近、中郊蔬菜種植區卻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景象。在近、中郊鄉村里,農民們正在熱火朝天地辛勤勞作,由于近幾年種植蔬菜時間長,經驗豐富,經濟效益好,巧報鎮、西把柵鄉的農戶畝均年收入在1.8萬元以上,有的高達3萬元,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非常高。而金河鎮、黃合少鎮、巴彥鎮、榆林鎮的多數村的農戶畝均年收入卻只有1萬元左右,部分僅5000元,原來,這里的農民因為缺乏種植經驗,摸不清市場行情,遲遲不敢下種,雖然擁有大片優質的農田,可種植積極性卻不高。
這一情況引起了正在這里調研的賽罕區蔬菜局幾名干部的重視,經過深入走訪,他們發現,雖然近幾年賽罕區蔬菜業得到了跨越式發展,已建成初具規模、穩定發展的蔬菜生產基地,但蔬菜種植呈現兩極化趨勢。賽罕區蔬菜局局長南洋換告訴記者,全區目前約有2500余畝蔬菜保護地處于閑置狀態,主要就分布在中、遠郊。經過調研組認真走訪、調研和分析,賽罕區蔬菜局針對目前新建保護地設施未配套和農民未從中收益的原因,結合當地實際,提出了促進蔬菜產業發展、加強科技培訓、擴大無公害蔬菜品牌知名度等幾項整改措施,努力幫助菜農提高種菜的積極性。很快,蔬菜基地種菜難的局面得到了改善。
這就是賽罕區開展的“千名黨員下基層、破解難題求發展”大型實踐調研活動的一個縮影。活動通過找出影響和制約賽罕區經濟發展的瓶頸,挖掘問題存在的根源,解決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從而發揮各單位在服務科學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服務。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賽罕區結合實際,主動融入首府“一核雙圈”戰略,以“統籌城鄉科學發展,全面實施‘142’發展戰略,努力實現‘三個新提高’,為邁進全國先進城區行列而努力奮斗”為活動載體,即深入實施建設一個中心城區,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園區、白塔國際物流園區、首府行政中心區和新型工業區四個園區,打造黃合少鎮和榆林鎮兩個衛星鎮的“142”發展戰略,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著力實現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人文素質、社會保障水平“三個新提高”。深入開展“千名黨員下基層、破解難題求發展”大型實踐調研活動,積極調整發展戰略,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助跑”。
蔬菜種植是賽罕區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今年以來,賽罕區按照“連片建設、規模發展、公司經營、農戶生產、聯產聯銷”的思路,年內準備新建4000畝蔬菜保護地,推廣農民反租倒包、聯戶經營模式和“一村一品”種植模式,提高生產效益。同時加強對菜農的科技培訓,引導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打造“塞罕”、“匯東”等無公害蔬菜特色品牌,真正把中遠郊地區打造成首府蔬菜生產基地。
農業是基礎,工業是抓手。賽罕區堅持發展的第一要義,牢牢抓住工業保增長,以金橋開發區為載體,大力實施園區帶動戰略,優化工業結構,構筑產業集群,做大做強石化、硅業、光伏材料、電力、煙草、印務6大主導產業,確保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積極引進和承接一批高起點的新項目,年內引進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兩個,5億元以上項目3個。截至目前,內蒙古神舟硅業一期1500噸多晶硅項目已進入投產前聯動調試階段,二期3000噸多晶硅項目、天津中環集團400兆瓦單晶硅片項目和中海油6萬噸聚甲醛項目已開工建設,中海油6億立方米煤制氣項目、金橋熱電廠二期2×60萬千瓦、航天六院空能和風能發電機組配件等項目正在穩步推進。臺灣綠能400兆瓦多晶硅、晶錠、晶片項目簽訂入區協議。
同時,賽罕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白塔物流園區、鐵路物流園區、上海綠地、大連萬達、北京金隅等項目順利實施,推動了物流、商貿、餐飲、娛樂、房地產等行業發展。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惠及人民。”賽罕區始終把民生工作擺在第一位,積極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讓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百姓。今年一季度,賽罕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7.47%。17574名失地農民和5914名失地農民分別加入養老和醫療保險,失地農民生活得到根本保障。此外,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市二十九中、二十二中、航天學校等學校的一批教學樓和學生公寓樓相繼投入使用;市十中、西把柵鄉中心校、金河鎮第一中心校等學校續建工程全面開工建設。賽罕區還著力為民辦好城鄉低保、醫療救助、教育救助、貧困大學生救助及低保戶取暖補貼等10件實事。 (文/馬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