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昂貴公路通車
2009-5-5 11: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天沒休息地干了下來
李強望著都汶高速映秀收費站上施工的工人說,收費站完工后,都汶公路高速段基本上就算完工啦。
李強所在的四川省民望建設工程公司承包的工程是映秀收費站建設項目,他們自3月20日進駐現場,一天沒休息地干了下來。“所有的人都在加班加點,我們這項工程沒難度,自然要按時完工。”
按照規劃,映秀收費站工程至少要在5月1日前完工,李強說,收費站完工后,因震前就投資巨大而被媒體稱為四川“最昂貴”的公路——都汶公路高速段將基本具備通行條件。在4月中旬,李強曾駕車從都江堰開車到震中映秀,僅僅用了不到二十分鐘時間。
地震讓“財富之路”千瘡百孔
全長82公里的都汶高速公路是連接成都與地震中心區汶川等地的交通“生命線”,其中都江堰至映秀段為高速公路全長25.95公里,映秀至汶川為二級路段長56.591公里。這條被災區人民稱為“財富之路” 的高速公路,自2003年開始修建,截至2008年5月12日,共完成投資31.05億元。其中高速路段除紫坪鋪、龍溪隧道外,其余路段土建工程基本完成,都江堰至映秀高速路段起點石馬巷至玉堂9.8公里已形成通車能力。二級路段于2007年年底建成通車。一場大地震,讓基本完工的高速公路千瘡百孔。都汶路高速段受損嚴重,直接經濟損失達5.81億元;二級路路基、路面、橋梁、隧道等工程受毀嚴重,全線基本被滑坡體掩埋。
地震發生后,那座在網上廣為流傳的都汶高速第一橋,即是廟子坪大橋。
通車后將不再是“生死線”
去年9月27日,都汶高速重修工程啟動,當天,在浩淼的紫坪鋪水庫上,公路控制性工程廟子坪大橋動工重修,這條在地震中飽受摧殘的交通大動脈開始重生。
“震中飯店”老板楊云青說,他的吊車幾乎天天奔波在老都汶公路(國道213線)上,協助交警處理交通事故,如果都汶路高速通車,那么原先的老都汶公路,將不再是“生死線”,因為路上的車輛將大大減少,5.12那樣的大地震,再不可能造成這么大的傷亡。
【細節定格】
恢復重建兩橋、兩隧碰上世界級難題
特別是在修復廟子坪大橋時,派蛙人潛入70米深的水下封孔堵洞
細節一:
T梁掉入水庫,橋墩出現裂縫
“兩橋、兩隧是都汶路的最大難點,特別是廟子坪大橋、紫坪鋪隧道的恢復重建,碰到的困難都是世界級的,也因此引起了世界同行的關注。”四川省交通廳廳長高烽表示。
廟子坪大橋橫跨紫坪鋪水庫,全長1436米,橋墩最高達108米。這里距震中直線距離僅7公里,10號到11號橋墩間的10片50米長的T梁在地震中全部掉入水庫中,橋墩上也出現了2處裂縫。由于跨度大、橋墩高、水位深,修復這座橋成為最大難題。
如何看40米水下橋墩的受損情況?如何檢測橋下面60米的樁基是否受損?如何讓8000噸的橋梁復位?僅對廟子坪大橋受損情況的檢測,就讓專家們頗費腦筋。因此,這座橋的修復引起了世界同行的關注。
紫坪鋪隧道和龍溪隧道是制約都汶高速通車的又一大“瓶頸”。紫坪鋪隧道單洞全長8150米,是特長高瓦斯隧道。其中左線4090米,右線4060米。龍溪隧道單洞全長7349米,其中左線3658米,右線3691米。兩個隧道均為雙洞分離式特長隧道,都穿越須家河煤系地層,斷層、裂縫、褶皺十分多,工程難度也是世界級的。
目前,這兩橋兩隧工程基本完工。
細節二:
潛水員70米水下補橋墩
為廟子坪大橋橋墩修復工作提供技術支持的是四川路橋集團。而他們遇到的是世界上從未有過的深水水下橋墩修復工程——大橋第5號主橋墩在距離水庫庫底數米及十余米高處各有一道裂紋需要修補,而主橋墩被水淹沒大約70米。
四川路橋集團工程師梁健介紹,他們將利用巨大鋼管圍繞橋墩焊接一個高14米、長16.6米、15.6米的巨大鋼沉箱,將這個鋼沉箱放到水底后,再在沉箱與橋墩之間澆筑混凝土,最終完成修復。
而梁健說,要在沉箱與橋墩之間澆筑混凝土,首先要讓橋墩的表面變得粗糙,以使澆筑的混凝土和橋墩完美結合。為此他們向德國訂購專業設備,通過遙控,在水下利用高壓水流沖刷橋墩表面,達到“打毛”的效果。
而修復橋墩上的過水孔,就不能依靠遙控機器人了。只能派蛙人深入到水下70米對這些孔洞進行人工封堵。
細節三:
500噸的鋼沉箱前所未有
修復橋墩的整體鋼箱分三個節段,每個節段由10塊經過精加工的鋼沉箱拼接起來。
鋼沉箱由8毫米厚的鋼板和直徑70厘米的巨大鋼管焊接而成,總重量將接近500噸。技術人員在大橋橋面上焊接鋼沉箱的部分四壁,然后將半成品放到水面上,在水面上作業,再圍繞橋墩將四壁焊接在一起,圍成口字形。最后,他們將把鋼沉箱放入水底,向沉箱與橋墩之間澆筑混凝土,完成修復工程。
工程師梁健說,將整體鋼箱下沉入水,前期布置的吊點需接受500噸重力的考驗。另外,由于鋼箱自身受水的浮力影響,要將其順利下沉到水底,還要對鋼箱進行灌水,增加其重力。鋼箱順利下沉到水底后將進行水下混凝土澆筑,待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整個5號橋墩的修復加固任務才算完成。
5號橋墩是廟子坪大橋修復工作的最后一項,4月25日完工后意味著都汶路高速段已基本具備通車條件。
【采訪日記②】
祝福映秀
都汶公路,名副其實的生死線。
這條依岷江而修的路,崎嶇而難行,最讓人生厭的是,總是堵車。陳宇說,都汶高速修通就好了,那條在震前就基本具備通車條件的路,因為大地震的破壞,晚了一年才能通,如果走高速,從都江堰到映秀,僅僅需要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而現在,從都江堰到映秀,需要走上100分鐘,如果遇上堵車,時間是無限長。
我是第一次到映秀。在去年的采訪中,由于身體原因,非常遺憾沒能在最后時刻和它見面,映秀現在變得好起來了吧。
在著名的標志性建筑百花大橋(已完全損毀)那里,陳宇指著滿山谷的拳頭大的碎石說,這里,牛眼溝,震源爆發點之一。地震時,剎那間從地下噴出了上百米高的碎石流,而后鋪天蓋地地降了下來,現在它居然成了一個風景點。
上蒼真是弄人。
再上車,在“天崩石”前大家下了車。這塊巨大的石頭,地震時從山上滾落,硬生生地插入地中,現在成了當地一景。映秀人在它的上面刻下了“5.12 震中 映秀”。提示每一個再前進一步的人,前面,就是震中,一年前的5月12日14點28分,這里曾是地獄。
巨石前有兩個攤點,分別是兩位當地婦女開的。其中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女人在翻看我們帶過來的《汶川記憶》后,指著下冊第30頁的楊云青說:他,我的二大爺。
相逢何必曾相識。因為她們也在賣震后的新聞圖片,我們給每個攤點各留了一套書作為紀念。
一路再無話。
多云天氣在映秀,相當于石家莊的晴天。
這里常年云霧繚繞,難得出太陽的。走上鎮子的制高點,看著險峻的地勢,突然回想起去年的直升機施救,在當時的情況下,除了飛機,其他交通工具不可能進來。有一架飛機,就是因遭遇惡劣天氣墜毀的,直到近幾天才把散落的零件背出來。
向導陳宇說映秀有幾個標志點,遇難者公墓、都汶高速映秀出口、漁子溪觀景臺等等,你們都應該去看看的,如果有時間的話。
我們一行默默地順著臺階登上了坐落于半山腰的公墓。公墓里具體躺著多少同胞,沒有準確數字,他們都是誰,沒人能說清楚。
獻花,默哀。
繞著公墓走了一圈,有悲慟欲絕的媽媽給兒子立的碑,也有丈夫率子給愛妻立的碑,還有的碑上,刻著七八個名字,這意味著在那次地震中,這個家庭一下子失去了七八個親人。
這些碑歪歪斜斜地依路而立,墓地工作人員說,立碑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如果都要在這里立碑,也沒那么大的地方。他說,映秀的公墓,就是一塊無字碑,上面刻著民族的痛。
墓地工作人員介紹說,在山的那一邊,還有一個震源爆發點,叫做老虎嘴。地震時,岷江中噴出了一百多米高的黑色泥漿,而后垮塌的山體致湍急的岷江斷流八小時,短時間內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
在漁子溪觀景臺,可以清楚地看到封控區的全貌:那個依舊佇立著的旗桿,是映秀小學所在地,上面還有去年掛上去的掉色的五星紅旗。那個紅頂房子處,是交警隊,那一片汽車處,是映秀灣水電總廠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