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內蒙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調整中發展

2009-5-3 22: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經濟發展增速連續7年居全國各省區首位的內蒙古自治區,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危”中覓“機”,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始形成科學發展的新機制,經濟繼續保持又好又快發展態勢。 
  這里春光燦爛
  國際金融危機如內蒙古常見的寒流給我國經濟帶來陣陣寒意,但內蒙古不少地方應對有方、受影響較少。這被一些經濟界專家稱為“冬天里的春天”。
  記者近日采訪了內蒙古西部的鄂爾多斯、包頭市、東部的通遼等市,看到這些地方或受到的影響較小,或經濟回暖較快,經濟穩定發展,呈現出持續發展、春意盎然的景象。
  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都居全區各盟市第一的鄂爾多斯市,一季度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60.4億元、財政收入10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3%和89.5%。煤直接液化、間接液化技術都已拿出了合格的油品;煤基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等一批重大化工建設項目在加快推進;汽車產業園區等四大物流園區建設有序進行,總投資104.8億元、建設總里程556公里的7條鐵路在境內同時開工建設。
  重工業城市包頭市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同比也分別增長17%和20%以上。去年底停產半停產的126戶企業,已經有90戶恢復生產,剩下的進入結構調整和淘汰的深層次階段。尤其可喜的是,多年培育的裝備工業異軍突起,僅風力發電機的生產,就增加產值50億元。位于內蒙古東部的通遼市,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同比均大幅度增長,勢頭強勁。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去年10月份后,鋼鐵、煤炭、化工、有色金屬等產品的價格大幅下降,內蒙古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工業增速大幅下滑,不少企業經濟困難加劇,年底有1112家企業停產半停產。
  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自治區黨委、政府沉著應對,精心組織、多措并舉、積極保增長、調結構、擴內需、惠民生。自治區黨委常委會還特別召開了全區2009年1月份經濟形勢分析會,綜合施策,投資與消費雙向啟動,新型工業化、現代化和農牧業產業化互動,終于實現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良好開局,全區經濟運行止跌回暖。統計顯示,內蒙古一季度完成生產總值1471億元,增長15.8%,繼續保持全國前列;全區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316.15億元,同比增長了34.4%。
  同時,一大批著眼未來發展的重點項目紛紛開工,增加了內蒙古發展的可持續性。今年全區確定的75個計劃新開工項目中,一季度已有中國重汽包頭專用車、神華鄂爾多斯2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盾安控股850兆瓦風電整機等27個項目開工建設。
搶抓機遇化危為機 
  記者在內蒙古一些地區采訪,明顯感受到各地主動應對、搶抓“危”中之“機”的精神風貌。
  在部署今年的工作時,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說,要堅持解近憂與謀長遠相結合,努力實現在困難中發展、崛起和提高。危機帶來市場倒逼機制壓力,危機加速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危機凸顯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為內蒙古實現新一輪發展、推動產業升級、承接先進生產力轉移、進一步深化改革創造了新的機遇。
  不少地方干部和企業經營者表示,內蒙古今天令人矚目的發展成績就源自困境中的崛起:煤炭工業長達十幾年困境之后,有了今天技術改造、層次提升的產業革新;上世紀90年代肆虐的沙塵和生態惡化問題突顯之后,有了今天圍封轉移、集中發展、城鄉統籌的新模式;一次次不斷升級的“環保風暴”之后,有了今天拒絕污染、拒絕低水平GDP的全新發展理念。
  這種獨特的“危機觀”讓內蒙古面對危機再次選擇了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化危為機”。
  煤化工是鄂爾多斯市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主導產業,但面對市場的飽和、油價的下跌,市里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另辟蹊徑,將原來過剩的甲醇生產轉化為有市場的煤制天然氣生產,新上了46億立方米規模的煤制天然氣生產項目,又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是近年來制約內蒙古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為扶持中小企業渡過金融危機,自治區金融辦積極扶持部分行業核心企業組建小額貸款公司,依托產業資本、金融資本一體化平臺,向融入核心企業經營鏈的中小企業、工商戶發放貸款,實現了優勢互補,取得了有效突破。至3月底內蒙古已批準組建小額貸款公司158家、注冊資金總額125億元,累計放貸1萬多筆、28億多元,為不少中小企業解了燃眉之急。預計這些小額貸款公司年內可為中小企業提供150億元的貸款支持。
  伴隨經濟發展速度的回升,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全區經濟發展質量得以改善。一季度,全區煤炭、電力、化工、農副產品加工、裝備制造和高新技術6大優勢特色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17.3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九成以上,同比增長了20%。原有的“弱項”中小企業與民營企業發展加快。一季度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546億元,增長了20.6%。
科學發展正當時 
  內蒙古資源富集,多年來自治區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這次金融危機進一步深化了全區干部群眾科學發展的認識,各地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素質,自覺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一大批靠煤發家的“煤老板”們,如今踴躍投資礦井機械化改造,提升煤礦的安全技術水平。內蒙古匯能集團董事長郭金樹說:有的煤礦,剛剛幾千萬元買回的高檔普采設備,因為“不上檔次”就賣掉,重新購置機械化綜采設備。
  地處煤海中的內蒙古源豐投資公司,原本是一家從事焦化產業的企業,如今他們自覺選擇了生物質發電。據投資者何剛榮介紹,焦化是賺錢快、賺錢多,但建兩臺1.5萬千瓦的沙柳發電機組,在保障企業穩定收益的同時,可帶動牧民種植沙柳約70萬畝,每年可保農牧民增收6000萬元以上。這樣企業增效、農民增收、沙漠增綠的事,“我認為就是科學發展,前景更好。”
  內蒙古抓住發達國家和沿海地區新一輪產業結構優化重組和產業轉移步伐加快的有利時機,積極承接先進非資源型產業轉移,著力培育發展新優勢。據了解,僅鄂爾多斯市已新引進項目20個,其中13項已落地開工,承接發達地區先進產業轉移協議引進資金總額1311億元。全區以運輸機械、工程機械、化工設備和風力發電設備為主的裝備制造業,以稀土、電子信息、生物制藥、光伏材料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在應對危急中異軍突起,一季度增幅分別超過了40%和20%,比重和貢獻率顯著提高。
  隨著高耗能產品增長的大幅度回落,經濟增長的質量、效益水平進一步提高。據統計,一季度,內蒙古電解鋁產量增長4.8%,回落了27個百分點,電石、鐵合金的產量則分別下降了30%和22%。同時,長期以來尋求突破的光伏電池、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煤直接液化、煤間接液化等標志性、戰略性項目都取得重大進展。
  位于包頭市的東方希望鋁業執行總裁段雍自信地告訴記者,危機在暴露出傳統發展模式不足的同時,也驗證了科學發展的優勢。因為采用了先進的鋁電聯營模式和嚴格的成本控制,企業經營得很好。( 吳國清 劉 軍 )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