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確診豬流感個案 中國會是最大受害者?
2009-5-3 22:3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突如其來的豬流感更加惡化了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在投資上升空間不大的背景下,中國應該推出“消費類特別國債”,不僅可以補充財政政策的彈藥,而且可以更加有效利用巨額外匯儲備。
“屋漏偏逢連夜雨”,備受金融危機傷害的世界經濟,又開始面臨突如其來的豬流感疫情的考驗。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警戒級別提高到四級,而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預計,一次世界性的流感將使得全球經濟減少5個百分點。
筆者在看到電視中疫區人們戴著口罩的情景,不僅想到了6年前中國的SARS。索性這次中國不是疫病的中心,但這并不等于說這次疫情對于中國經濟沒有影響。在筆者看來,豬流感將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出口復蘇。
隨著3月份經濟數據的公布,相當一部分學者開始對于中國出口復蘇的前景保持了樂觀。這種樂觀在美國公布新的零售業數據和新房開工指標后,得到了強化,畢竟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國,美國經濟的好轉,對于中國出口是最大的利好。但這次事發于美國緊鄰墨西哥的豬流感,則肯定會使得美國以及所有疫區經濟受到打擊,至少是延緩經濟復蘇的腳步。一種歷史經驗是,雖然疫情對于經濟的影響是短暫性的,但其附帶的影響則至少要持續6個月。
而在疫情發生時,物流和人流的管制都會加強,這將一方面影響到中國的出口航運業,也將影響到中國的入境游。
不僅如此,在疫情時期,人們會選擇盡可能在家中閉門不出,因此除了生活必需的消費外,其他消費將會很大程度的被抑制。而這無疑將抑制以輕工品作為主要出口商品的中國。
同樣是根據歷史經驗,疫區國家的貨幣對出現貶值,這主要是由于疫區國家的經濟活力會由于疫情而削弱,而從目前來看,除了日本以外的主要發達國家都出現了疫情,這無疑會使得已經再度有升值壓力的人民幣對美元、歐元等世界主要貨幣出現全面升值。其結果是中國的貿易環境會更加惡化。而最近一周來,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幅度開始加大,則似乎在應征這一點。
而這僅僅是豬流感對于中國經濟最直接的影響,其間接影響或許更加不容忽視。因為中國目前正出在經濟發展前景上的岔路口:是否能完成全年“保八”的目標,將主要看今后幾個月經濟運行情況。在出口出現問題的情況下,中國如果要實現年初制定的目標,就必須要在投資和消費上下功夫。
而從投資來看,由于銀行的信貸此前的過快增長,留給今后9個月的彈藥并不是很多,即使按照8萬億的信貸規模計算,今后每個月信貸規模將在3000億到4000億之間。放在常年,這一數字無可厚非,但在經濟拔出泥潭的關鍵時刻,這一規模將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因此,中國目前只能寄希望于消費的拉動作用。但必須注意到,就業壓力的存在,將會使得企業和個人都開始削減消費,企業是消費勞動力,而個人是消費商品。這種經濟的自我實現功能,將會使得今后幾個月中國的消費增長頗顯難度。
因此,筆者認為,中央應該趕緊出臺新的刺激消費的財政政策,比如繼續大規模減稅或者其他類型的刺激消費的鼓勵措施。不可否認,此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出臺了很多刺激消費的措施,比如家電下鄉的財政補貼,以及對汽車的補貼等。
但從現在來看,這些措施還是力度不夠,特別是中國應該對大宗消費進行更多的鼓勵措施,比如汽車和房地產。但目前面臨的問題是,中央財政的壓力很大,這一方面是由于中央加大了政府投資,另一方面是此前的減稅措施使得政府的收入開始大幅減少。
現在的豬流感又將使得中國政府多了一項開支,用于防控豬流感的經費。
但筆者認為,中國目前可以考慮將外匯儲備用于刺激中國國內的消費。其做法是可以發行用于刺激消費的“特別國債”,具體操作方式可以仿照中投公司成立時發行特別國債的做法,由財政部發行國債,而由央行進行認購,這樣就可以使得財政部用于刺激消費的新的彈藥。而財政部可以講這些資金用來刺激大宗消費品的消費,比如汽車、房地產。一種可行的想法是,對于目前尷尬的房地產市場,各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彌補消費者和開發商之間對于房價的差額;這將有利于開發商消化庫存,并且可以刺激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
而央行也沒有必要擔心這樣會引發通脹。因為一方面,央行可以通過在匯市上拋出美元的做法,對沖掉這一流動性;另一方面中國目前也正需要流動性的注入,從而保證貨幣供應量的較快增長。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的貨幣投放已經主要依靠信貸增長的拉動,而不是外匯占款這一途徑。而正如前文所闡述的,中國的信貸增長將會出現明顯的回落。因此中國應該通過這種主動的貨幣投放來保證貨幣供應量的增加,進而穩定社會對于經濟前景的信心。
同時,筆者需要強調的是,中國目前真的沒有必要擔心通脹的來臨,至少在短期內通脹不會來到中國。從國際上看,危機并沒有看到過去的跡象,因此美國等國制造的流動性不會流到中國;而目前的豬流感則會打壓大宗商品特別是原油的價格,從而使得中國的PPI繼續回落。而從中國國內來看,中國的產能過剩并沒有緩解的跡象,這就使得CPI也不會突然走強。因此,保增長依然是中國政策的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