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重慶,就是看重它不可復制的優勢
2009-5-29 12:2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重慶這幾年的發展非常快,可以說是脫胎換骨。”昨日,首屆“重慶·臺灣周”隆重開幕,作為西部惟一一個獲準舉辦此類活動的城市,重慶再次受到各方的高度關注。出席盛會的臺灣嘉賓,對重慶這個與寶島有著特殊歷史淵源的城市寄予厚望,“選擇重慶,就是看重它不可復制的優勢。”
“天時、地利、人和”的交通、政策環境
“《再說長江》系列片中對重慶的形容,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這是一個每三個月都要更新一版地圖的地方’。”臺灣遠東關系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坦言,重慶近年來在交通建設上的大發展,改變了他過去對“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印象。
徐旭東認為,重慶地處中國地理版圖的中軸線,具有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水、陸、空交通四通八達,特別是長江水運在西部獨占鰲頭,便利的立體交通網絡不僅為臺商貨運往來降低了物流成本,而且臺商往來也節約了不少時間成本。
“除此之外,作為西部經濟的樞紐,重慶擁有西部大開發、三峽庫區以及城鄉統籌試驗區和保稅港區等一系列疊加政策的優勢,較之東部沿海地區相當突出。”日月光半導體董事長張洪本表示,此前,重慶出臺了八條惠臺政策,從產業發展、融資等方面都對臺商在重慶的投資給予了不少優惠,“在我看來,‘天時、地利、人和’將幫助臺商在重慶大展拳腳。”
全國臺企聯會長張漢文表示,重慶希望以政策作為助推器,配合重慶較強的人才、科技優勢,希望真正成為承接臺商轉移內遷的“大后方”。以重慶的發展態勢看,這種光明的趨勢是可以預見的。
加強信息產業合作正當其時
“信息產業一直被視為當代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目前也被重慶市明確列為支柱產業之一,雙方的合作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臺灣茂德科技董事長陳民良對渝臺信息產業合作底氣十足。
談到這種信心的來源,陳民良如數家珍般地列出了臺灣與重慶攜手合作的種種可能性———臺灣作為全球信息產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2006年信息產業總量位居美國、日本、中國大陸之后,排名全球第四。信息產業一直是兩岸產業合作中互補性最強的產業之一,是兩岸產業合作的重點領域。很多臺商也都看重這一點,加快了向大陸轉移的步伐,重慶無疑是我們在西部看好的城市。
與此同時,重慶自身的信息產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008年,全市信息產業銷售值815.5億元,軟件及信息服務業收入205.2億元,信息產業從業人員達到10萬人,這種規模為進一步加強渝臺信息產業合作提供了必要基礎。特別是隨著重慶臺灣信息產業園和重慶臺灣農民創業園通過國家審核,茂德、日月光、英業達、長榮、陽明海運等一批臺灣龍頭企業的入駐,重慶信息產業的發展如火如荼。
為臺灣中小企業“雪中送炭”
如何融資,度過金融危機下的“寒冬”,是很多中小企業關注的熱點,這也是許多在渝投資興業的臺灣中小企業最關心的問題。
“重慶去年成立的數十家擔保公司,總資本金達到85億元,大大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這對臺資企業進行貸款擔保提供了好經驗,也讓我們看到了信心。”陳民良告訴記者,他注意到,在八條惠臺政策中,有一條就是計劃成立注冊資本金規模達10億元人民幣的擔保公司,為臺資企業提供貸款擔保,“這讓我們很受鼓舞。”
徐旭東也認為,盡管兩岸金融領域還沒有開展實質性地交流,臺灣中小企業還無法通過企業信用擔保等方式在大陸獲得貸款,但是重慶希望通過“先行先試”,探索出一條解決臺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道路,這對臺灣中小企業來說,可謂“雪中送炭”。
記者 張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