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州確定六個重點推動農村交通科學發展
2009-5-28 11: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大理州積極探索農村交通科學發展之路,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西部大開發、國省干線改造等重大戰略機遇,確定六個工作重點,著力解決農村群眾出行難題,力爭到"十一五"末實現100%的鄉鎮通油路或水泥路目標,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創新思路,樹立正確農村公路設計理念。一是堅持以人為本設計理念。充分考慮排水、停車、休閑娛樂等相關因素,將路面設計與周圍環境結合起來,以設計淺形排水系統為主,避免農村公路設計上的不適用。二是堅持寬容性設計理念。設計線路寬度在優先滿足生態環保的條件下,突出資源利用最大化。三是堅持安保多樣化設計理念。突出人性防范等安保理念,最大限度整合沿線資源。四是堅持環保生態設計理念。做好綠化工程、景觀工程等配套工程,實現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旅游景觀一體化,把農村公路建設打造成生態環保公路、旅游公路。
因地制宜,探索運用農村公路建設新模式。根據各地的地形、環境因素,考慮現有的交通量和資金量,合理控制技術標準、選擇路面類型,修建當地群眾最需要、最實用的農村公路。在農村公路建設中,把“實用性”放在首位,圍繞控制成本這個核心,因地制宜地推廣運用碾壓式混泥土、薄層瀝青混泥土等農村公路建設模式和經濟型基層的應用,建設經濟適用、安全便捷、快速暢通的農村公路網絡。
多渠道整合資金,打造農村公路建設新亮點。重點發展通村油路建設,建立國家扶持引導、地方主體投資、群眾投勞和社會各界捐資相結合的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籌措機制,重點整合扶貧開發、移民、新農村建設等各渠道資金,最大限度發揮資金使用效益,解決建設資金“瓶頸”制約,加快通村油路建設,全面提高行政村通油路、自然村通公路的通達率。
突出責任主體,創新農村公路建設與養護方式。圍繞“建養并重”的方針,建成具有大理特色的農村公路管養體制,實現“有路必管、有路必養”的目標。一是繼續深化養護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落實縣鄉人民政府的養護主體責任,建立管養工作目標責任制,嚴格質量考核和責任追究,建立健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和檢查考核長效機制,鞏固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改革成果,發揮好交通部門的行業管理職能。二是拓寬養護渠道。充分整合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加快養護市場建設與培育,采取以獎代補或定額補助的方式,鼓勵社會各界、公路沿線群眾參與養護工作,積極探索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新模式。三是加強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管理,確保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安全。四是完善養護體制,健全農村公路養護機構,充實鄉級農村公路管理所人員,充分發揮農村公路管理所及村級協管員的職能作用,使其真正成為農村公路養護的主力軍。
突出項目監管,著力打造“陽光交通”。緊緊圍繞建設優質、安全、陽光、廉政工程四大目標,強化農村公路建設質量管理,推行五項制度,著力打造陽光交通。一是推行重大項目公示制度。把重點交通建設工程涉及的工程造價、投資等內容向社會動態公示。二是推行重點工程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對通鄉油路以上的重點項目、縣市農村公路建設工程進行領導掛鉤督辦,確保工程質量與進度。三是推行施工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制度。對進入大理州的交通施工企業,從招投標開始到施工全過程,實行施工企業信用等級業績評價制度,推行重點項目經理實名制,建立施工企業信用等級檔案。四是推行路況質量動態公示制度。將重大投資項目和通鄉油路、彈石路等農村公路路況質量每季度向社會滾動通報,向社會提供合格的公共產品。五是推行行政執法程序公開制度。在運政、海事等主要執法部門公開行政執法程序,增強工作透明度。
加快農村客運發展,切實解決群眾出行難。堅持“路、站、運、管、安”并重,科學制定農村客運發展規劃,合理確定農村客運站點場址、等級和數量。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管理”原則,積極吸引單位、企業和個人投資農村客運站場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村客運市場監管,完善農村客運管理制度,規范農村客運經營行為。在班線確定、車輛投放等方面,堅持做到運行班線與道路等級相結合、投放車型與市場容量相結合、市場開放程度與監管手段相結合,加快農村客運發展,力爭“十一五”末,實現全州鄉鎮客車通達率達100%、行政村客車通達率達85%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