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服務業“海陸空”并舉
2009-5-27 10: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廣州建設現代服務業中心要發展“海港經濟”!5月27日消息:廣州市發改委發布《廣州市建設現代服務業中心實施方案》等文件,首提“海港經濟”。
根據“方案”,廣州北部將依托白云空港,形成北部空港經濟區,建設成帶動珠三角、輻射華南、影響東南亞的臨空產業經濟區和國際時效物流基地。而廣州西部、東部和中心城區,分別承擔了商貿文化、科技創新、生產服務和中央商務等職能。
記者注意到,此次頒布的文件中首次將原南沙港區域的“臨港經濟區”變更為“海港經濟區”,并將其定位為“依托南沙深水港,建成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臨港經濟帶動區和廣州三大國際物流樞紐基地之一。”海港經濟與空港、原有陸路物流呼應,廣州現代物流業呈現出“海陸空”并舉態勢。
“海港經濟”促進大珠三角產業發展
《廣州現代服務業功能區規劃綱要》內容顯示,海港經濟區指南部海港經濟區,包括南沙港周邊區域。該區域將利用南沙深水港深水岸線和航道條件,以遠洋國際物流為導向,發展以集裝箱轉運為主的港口貨物運輸業,以及保稅物流、出口加工、倉儲配送等相關產業,重點建設龍穴島綜合性國際物流基地、小虎石化倉儲物流基地和沙仔島汽車物流基地,形成國際性物流樞紐。
相關文件出臺前,民建廣州市委曾提交提案建議政府增強海洋意識,周謙副主委表示,此次首提“海港經濟”具有積極意義。他認為,廣州要從內陸城市變為濱海城市,城市必須南移,而“海港經濟”的內涵不僅僅包括一個配置資源的口岸,更是一個新的海港經濟區。“這幾年國內實物生產高度發展,需要更多面向世界的物流口岸取得資源、貿易產品,因此,廣州發展“海港經濟”與其國際物流樞紐基地的定位相符合。”他說。
中山大學中國第三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李江帆教授認為,“海港經濟”的實質是依托交通樞紐帶動物流貨運業以及相關的倉儲業、工業生產等。他認為,廣州目前發展“海港經濟”的產業定位較切合南沙深水港實際,且與鹽田港等在一定程度上錯位發展,對增城、廣州周邊地區的產業發展具有直接促進作用,從長遠看,“海港經濟”對廣州建設宜居城區以及大珠三角的產業發展也有積極影響。
2020年建成具國際競爭力服務業中心
《廣州現代服務業功能區規劃綱要》顯示,除了南沙“海港經濟區”外,廣州在規劃服務業發展時還劃分了七個功能區,分為三個圈層。在核心圈,廣州將發展大中央商務區(CBD)和西部商貿文化創意區等兩大功能區;在拓展圈,重點發展南部新型商貿旅游區、東北部科技創新核心區、東部生產服務區、東南部知識創新與文體服務區等四大“外拓型”功能區;在輻射圈,集中打造北部空港經濟區和南沙海港經濟區等兩大“遠城型”功能區,以上三個圈層最終形成支撐廣州21世紀都會功能與現代服務業的空間格局。
《廣州市建設現代服務業中心實施方案》介紹,今后一段時期,廣州的第三產業要以超過GDP和第二產業的速度提速增長,逐步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到201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65%,廣州成為促進珠三角產業升級最重要的服務輸出基地、承接國際服務業轉移的樞紐和全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示范區。而到2020年,廣州第三產業增加值要占GDP的比重70%左右,建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服務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