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服務型制造之路

2009-5-25 23: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工業化的發展歷程,就是制造業不斷崛起和壯大的歷程。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物質基礎和產業主體,是支撐一個國家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的戰略性產業。當前,制造業發展正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點和趨勢,尤其是在信息技術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的背景下,全球制造業正在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中國提出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這一融合的基礎是產業融合,產業融合的關鍵是制造業崛起,制造業崛起的標志是從生產型制造到服務型制造的轉變。

  服務型制造是全球制造業發展的基本趨勢

  全球經濟正在從產品經濟向服務經濟過渡,傳統的制造價值鏈不斷擴展和延長,工業產品附加值構成中純粹制造環節所占的比例越來越低,研發設計、物流配送、產品營銷、電子商務、金融服務、戰略咨詢等專業化生產服務和中介服務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已經成為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的主導因素。以產品制造為核心的傳統發展模式,加快向基于產品提供綜合服務模式的方向轉變,制造業競爭力越來越多地依賴服務,并將它作為重要的提高產品附加值的競爭手段,呈現“制造業服務化”趨勢。

  第一,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的基本趨勢

  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轉變,是當前制造業發展的一個基本趨勢。它在微觀層面上表現為企業從生產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變,在中觀層面上表現為從制造業城市向服務業城市轉變,在宏觀層面上表現為服務型經濟的形成。

  首先在企業層面上:從生產型企業到服務型企業

  當前,單純制造過程已不再產生更多的附加價值,研發、采購、儲存、物流、營銷、服務、融資和技術支持服務等,成為產品價值的重要來源。隨著服務與制造相互滲透和融合,服務環節在制造業價值鏈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并促進制造業加速服務化。在許多著名的跨國公司中,主要業務已經開始由制造向服務衍生和轉移,服務在企業的銷售額和利潤中所占比重越來越高。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共涉及51個行業,其中28個屬于服務行業,從事服務業的跨國公司有281家(占56%)。在從事制造業的跨國公司中,其服務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平均值超過25%,19%的制造業公司的服務收入超過總收入的50%。從IBM、通用電氣、羅爾斯—羅伊斯等跨國公司向服務型轉變就可以看出。

  IBM。誕生于1911年的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簡稱IBM)在當時是一個典型的制造企業,以生產穿孔卡片設備起家,在此后的近100年時間里,IBM的產品線逐步擴展到計算機、服務器、硬盤、以及集成電路制造等多個領域,并在20世紀中后期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制造企業。然而,1992年IBM虧損49.7億美元,成為美國當時虧損額度最大的公司,這促使IBM將產業重點從硬件制造轉向軟件和服務,這一過程是通過出售、并購、重組等一系列手段實現的。2002年后,IBM先后將硬盤生產部門出售給日立公司,將PC生產部門出售給聯想公司,將打印機生產部門出售給理光,復印機出售給柯達。與此同時,IBM不斷并購重組服務、咨詢、軟件等業務部門,先后收購了普華永道咨詢公司、Rational軟件、蓮花公司、In鄄formix、馬士基數據等,不斷加強其在戰略咨詢、中間件、數據庫、網絡管理等領域的實力。通過整合內外部資源,提出“四海一家的解決之道”,為客戶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標志著IBM向提供解決方案的轉型。當前,IBM服務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由1992年的23%上升到2005年的52%,而硬件制造下降到了27%。

  通用電氣。通用電氣(GE)以生產和銷售白熾燈起家,在其1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產品逐漸擴展到電器和電子產品制造多個領域,從生產消費電器、工業電器設備到制造宇宙航空儀表、噴氣飛機引航導航系統、多彈頭彈道導彈系統、雷達和宇宙飛行系統等。到1976年,通用電氣在全球24個國家共擁有113家制造廠,其85%的業務集中于制造業,成為全球最著名的制造業企業。

  面對國際化浪潮及制造業競爭加劇的大趨勢,通用電氣加速向服務業轉型。GE在將冰箱、冰柜、微波爐、空調、洗衣機等傳統制造業大量轉移到中國等低成本國家的同時,將服務作為通用電氣四大核心業務之一。通過一系列并購,通用將自己的金融服務部門做大做強,成通用內部最大的一個部門(年銷售額達到650億美元);1986年通用電氣還收購美國廣播公司(NBC),涉足娛樂業。二十多年來,GE公司已經從過去的制造業公司轉變為多元化的服務公司,其總銷售額中,2004年63.2%的收入都來自金融、信息和產品等方面的服務,成為一個以電氣為主,以做電燈泡起家的服務業公司。

  羅爾斯—羅伊斯。成立于1904年的羅爾斯—羅伊斯是全球最大的飛機引擎和汽油渦輪機制造商,并提供陸路、海洋和航空用電力系統的全球性公司。該公司的產品主要為飛機發動機,可用來裝配西方各國制造的近70種軍用和民用飛機。RR公司為近120個國家提供能源領域的大型設備,還曾以生產豪華汽車聞名于世。目前,RR大約有5.4萬臺燃氣渦輪在全球各地服務。

  RR公司不僅提供質量可靠的產品,還為其客戶提供高價值的服務,并從服務業務中獲取巨額收入。RR的CEOJohnRose認為RR“每銷售1臺引擎,就有重大的服務機會,用服務來保障收入,服務將給我們客戶增加價值,同時也將增加我們自己未來可以預見的收入。”如它的“公務機服務協議”服務于由AE3007、BR710渦扇發動機等裝備的公務機,支持新的和在役發動機,提供整機的大修、修理和檢查,以及發動機數據采集和分析,用戶則根據發動機實際工作時數每月支付酬金。目前,該公司的現代噴氣機發動機機隊中,55%以上都簽訂了完全維護或Cor鄄porateCare服務協議,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所宣布的民用發動機訂單,有大約80%都含有服務協議,服務覆蓋比例繼續提高,使RR能在原本就已經很高的營業收入基礎上,獲得穩步增長,而服務收入也已占總收入的一半以上,2007年達到53.7%。

  其次在產業層面上:從生產型制造到服務型制造

  企業微觀層面上的產業轉型,在產業層面上就表現為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轉變。據德勤公司研究報告《基于全球服務業和零件管理調研》表明,在其調查的80家制造業公司中,服務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平均值超過25%;有19%的制造業公司的服務收入超過總收入的50%)。在制造業中,服務業務扮演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航空和國防領域:航空制造業中服務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正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對飛機及發動機及其他航空產品的企業來說,售后維護、修理和物流等服務市場前景廣闊,也是提升企業業務持續發展和競爭力提升的重要領域。航空和國防領域的企業是否能夠盈利,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為客戶提供所承諾服務的質量和有競爭力的價格。

  汽車制造領域:汽車制造業一直在探索拓展基于汽車產品的服務領域和服務模式。汽車產業從單純的生產制造,向采購、營銷、物流、金融、租賃、銷售、維修、養護、二手車交易、回收拆解等服務環節滲透。企業通過遍布全球各地的銷售中心,為客戶提供一系列優質服務,這也成為汽車制造企業利潤的重要來源。

  消費品領域:消費品市場是制造業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往往是能夠提供高質量產品和優質服務的企業。家用電器的售后服務,是各家廠商宣傳的重要競爭優勢。iPhone在全球熱銷的原因,不僅在于其靈巧的外觀設計和方便的操作,更在于其音視頻服務、地圖服務和電子郵件服務。

  工業自動化領域:提供基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是工業自動化企業發展的基本趨勢。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安全性,是企業的基本做法。而根據顧客的具體需求定制服務,對自動化設備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正成為企業獲得部分優勢的新思路。

  高科技和通信設備制造領域:在這個領域,任何機器設備的停工所造成的損失都是巨大的,尤其是在集成電路、平板顯示等資本密集型產業領域。因此,提供設備持續有效運行的售后服務,成為企業銷售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對于普通消費者和商用打印機的制造商,例如惠普公司和施樂公司,與原始的打印機銷售相比,其更多的收入和利潤都來源于銷售墨盒和其他售后服務,此類服務已經成為公司競爭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命科學和醫藥設備領域:這個領域的顧客絕大多數都有各種苛刻的要求,而這些持續不斷的苛求,提高了生命科學和醫藥產品制造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的標準。與客戶簽訂的執行服務水平的協議,將風險和報酬都推向制造商,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部分公司為了與顧客關系更融洽,并能作出快速響應,在管理過程和系統中增加按需服務。

  最后從就業來看,制造業中服務業務所占勞動力比重不斷提高

  在很多國家,制造業工作的特性也處在變化中,例如:員工數量減少、員工生產能力提高,從而提升了整個價值鏈。這些變化的最清晰的指標,就是在制造業中工人崗位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工人進入與服務相關的崗位。2002年OECD國家中,平均約有40%的制造企業員工從事與服務相關的崗位,例如:科技專業人員、會計師、律師、管理人員、辦事員或其他服務崗位,工人中僅有約60%仍在從事原有生產性崗位。

  第二,服務型制造的發展是國際產業競爭的必然結果

  制造業的服務化,是國際間產業競爭加劇的必然結果,也是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應對產業生產方式轉變的客觀要求。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因素。

  一是從市場需求來看,市場需求正在從產品導向向全面解決方案導向轉變

  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企業必須專注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許多企業不再滿足于對單項產品的需求,而是傾向于對一整套解決方案的需求,一整套解決方案往往涵蓋的是產品服務的綜合體,常常包括從規劃、咨詢、安裝、維修到教育培訓一整套的服務。制造企業需要順應這一要求,通過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生產與服務資源,構建面向客戶的全面解決方案的產品供應模式。

  二是從價值鏈環節看,高價值環節從制造環節為主向服務環節為主轉變

  從產業價值鏈來看,能夠決定產品異質化程度的環節,往往是獲利最豐厚的環節,這些環節往往在價值鏈的兩端:一端是價值鏈的上游環節,如研發設計;一端是價值鏈的下游環節,如售后服務。于是,制造企業紛紛打服務戰,進入產業價值鏈的不同環節,進行價值鏈的重構,將產品和服務捆綁銷售,以便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實現價值鏈多環節的利潤。

  三是從制造業競爭看,基于現代服務的競爭是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

  實施差異化競爭戰略,是企業市場競爭的重要選擇,但現代化的大工業生產方式,使得標準化工業制成品大規模、大批量生產越來越容易,傳統制造業生產能力急劇膨脹、快速擴張,制造企業越來越難從數量相對過剩、且缺乏差異的標準化工業制成品身上,獲取競爭優勢。在這一背景下,提供以技術、知識為基礎的服務,正成為制造企業實施差異化策略,形成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它是優勢企業不可模仿、難以復制、不可完全轉移的獨特資源和能力,成為企業培育競爭優勢、實施差異化發展,提升客戶的滿意度的重要途徑。

  四是從交易方式來看,客戶交易正在從一次性交易向長期服務方式轉變消費方式和生產方式正在發展變化,傳統的基于一次性購買的短期接觸,變為持續的多次服務過程,甚至是終身服務的長期共生關系。在與顧客的長期接觸過程中,生產者不僅了解到顧客需求,而且在顧客的參與下,可以更清晰地知道怎樣滿足其需求,這將促使生產者提供與質量、設計、便利、文化、娛樂和環境等相關的服務,而提供廣泛、完備的服務,滿足客戶越來越多的服務需求,以提高客戶滿意度,無疑是建立客戶同盟、建立客戶忠誠度的關鍵舉措。

  除了上述原因外,制造業服務業務非常具有伸縮性,在經濟低迷時期,服務業務和零配件銷售往往比主導產品、主流業務更有活力。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企業一旦在遇到全球性、地域性經濟危機的時期,能夠穩定企業總體收入水平。

  制造業信息化:推動服務型制造發展的關鍵

  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轉變,得益于信息技術在制造業生產和管理領域的廣泛應用。當前,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結合在一起,互相影響、互相促進,推動了制造業生產方式的不斷進步和變革。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過程、企業管理、產品流通和采銷渠道等各個環節上的融合,促進了制造企業中服務環節的需求與發展。

  一是研發設計信息化,推動了制造業價值鏈重構

  服務型制造轉型的關鍵,在于實現產業價值鏈的最大化,而研發與設計正成為創造制造業價值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研發設計對產品的外觀、性能、質量、品牌建設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強大設計和研發能力,是跨國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三星、蘋果等公司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研發設計在產業發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部分研發設計也從傳統的制造企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業態,如在集成電路、汽車、手機等行業中,涌現出一批專門從事研發和設計的企業。在這一過程中,信息技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在研究設計領域的廣泛應用,創新了研發設計的工具和手段,提升了產品的技術含量和質量水平,推動了制造業價值的重構。從1980年代開始應用CAD以來,包括CAD、CAPP、CAE、CAM等各種研發設計工具,被應用到了多個行業和領域,企業的產品設計可從二維走向三維、從三維走向數字樣機,從簡單計算與經驗設計,走向綜合分析與優化設計,并借助于協同設計、并行設計和規模化定制等先進的產品開發理念,大大提高產品的品質與性能,縮短產品上市時間,滿足用戶的個性化和多樣性需求,并從源頭上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制造業的研發設計越來越重要,影響和決定產品在市場上的價值,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生產裝備智能化,促進制造與服務有機融合

  生產裝備的基礎性強、關聯度高、帶動性大,決定著整個工業化的水平,也是信息技術應用最早的領域,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融合,推進了生產裝備的智能化。自通信、微電子、計算機及軟件技術取得群體性突破以來,各種信息技術首先應用到了生產設備領域。在商用電子計算機問世的第二年(1952年),美國試制了第一臺三坐標數控銑床,此后,晶體管和印制電路板、小規模集成電路、小型計算機、微處理芯片等都在商業化后不久,應用到生產裝備中。隨著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大型自動化成套設備和儀器的廣泛應用,生產裝備的檢測、監控、控制自動水平大大提升,面對市場需求多品種、小批量及個性化需要,精益生產、敏捷制造、虛擬制造、網絡化制造等新的生產方式不斷普及,物流配送、供應鏈管理、生產外包、質量控制等服務與制造環節越來越緊密。

  三是物流現代化成為企業價值的重要來源

  物流在現代制造業的生產和流通體系中,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成為企業利潤的重要來源。物流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靈魂,是現代物流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自動識別、電子數據交換技術、自動跟蹤與定位、物流管理系統等,成為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支撐,信息技術可對流通過程中產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進行采集、分類、傳遞、匯總、識別、跟蹤、查詢等一系列處理活動,實現對產品流動過程的有效控制。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物流正在進入供應鏈時代,物流與生產、采購、銷售以及信息相結合,加快了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所有物流活動和所有商業活動的集成,也推動了第三方物流實現物流作業的高效化、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物流設施的現代化、物流運作的專業化、物流量的規模化,從而提高產品流通的及時性、準確性,并降低成本。

  四是電子商務已成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信息化正在改變企業傳統的采購和銷售模式,在制造資源計劃、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企業資源計劃等為代表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的基礎上,在線采購、網絡營銷日趨成為企業營銷主要模式。生產企業以產業鏈為基礎,以供應鏈管理為重點,通過整合上下游關聯企業相關資源,深化企業間的業務協同,生產企業與供應商之間構建協同生產體系,增強企業間產供銷協同運作能力。采購和營銷的信息化,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運作效率,提供便捷有效的客戶服務。DELL的成功在于建立了以客戶為中心的高效率、低成本、快速響應的網上銷售渠道。海爾集團通過建立完善電子商務,以產品為中心的生產和管理,逐漸轉變成以客戶和市場為中心的新模式,縮短了采購、銷售和物流業務所需時間,提高了運轉效率,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寶鋼集團通過東方鋼鐵在線電子商務網站,實現了全部出口商品的網上交易。

  在當前信息化浪潮的背景下,走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走一條服務型制造之路,這既是制造業內部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國際制造業發展的基本趨勢,對這一趨勢和規律的認識,對指導中國制造業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樹立融合的產業發展觀,是實踐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保障。

  隨著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工業化內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在信息化背景下,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傳統界限正在快速消失。傳統上制造業意味著有形產品的生產,但今天的消費者最想要的,是將有形物和無形服務捆綁在一起的產品,要找到一種既不含服務活動、也沒有置入任何服務關系的制成品已非常困難,制造業和服務業的概念在某種程度上,正妨礙我們理解當代經濟演進的趨勢。在產業發展的這一大趨勢下,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實踐,需要人們樹立制造與服務的融合發展觀。新型工業化道路不僅僅是工業發展道路,也不僅僅是產業發展道路。在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的大背景下,對于制造業發展的問題判斷、趨勢分析、規律把握,以及政策出臺、規劃制訂,需要從產業融合的角度出發,全面系統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準確把握產業轉型方向,是尋求制造業信息化突破口的基本前提。

  信息化是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進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的重要手段,也是兩化融合的戰略重點。工業和信息化部成立后,明確提出信息化具有覆蓋面廣、滲透性強、帶動效應明顯的優勢,要從實際出發,找制造業信息化的切入點。當前,制造業仍是全球競爭的戰略重點之一,制造價值鏈不斷擴展和延長,產品愈來愈融生產和服務于一體,制造和服務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以產品制造為核心的傳統發展模式,向基于產品提供綜合全面的模式轉變,并形成了服務型制造這一新的制造方式。在這一進程中,信息化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信息技術與制造環節的融合日益深化,呈現出設計信息化、裝備智能化、流程自動化、管理現代化的發展趨勢,產品設計、客戶定制、集成制造、市場營銷、供應鏈管理、質量管理、測試認證、金融服務等方面的服務活動。制造業信息化的過程,也是向服務型制造轉型的過程,只有把握這一發展趨勢,才能尋求制造業信息化的突破口。

  基于市場競爭引發的產業轉型,是制造企業加速信息化的根本動力。

  制造業的信息化,是企業適應競爭需要而采取的競爭策略,是企業發展的內生需求。信息化正成為企業轉型的重要手段,無論是研發設計、裝備制造、采購流通、交易等環節,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面對競爭的新格局,企業只有把握趨勢、調整戰略、應對變革,才能適應潮流變化。因此,應用新技術,推進轉型,是企業適應市場競爭的內在要求,也是制造業加速信息化的根本動力。因此,在推進產業信息化的過程,創造激發企業內生的信息化需求環境,是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新組建的工業和信息化部明確提出,創新管理方式,創新管理手段,完善政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規劃、指導、監督、協調和服務職能,這需要創造一個企業自覺、主動實踐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發展環境。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