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動城鄉 青白江區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2009-5-25 22:4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搬進鎮上的集中安置區“長寧小區”,城廂鎮原茶花村村民肖大姐作了兩個很重要的決定:一個是參加了鎮上的培訓,到區工業集中發展區上班了;另一個是把自家的2畝多地租給了一家從事有機蔬菜開發的現代農業公司。“搬到城鎮,住上樓房,當上工人,有了租金,我終于可以過上城市生活了!”他說。
肖大姐的變化生動地展示了青白江區實施“三化聯動”的科學發展路徑。正如區委書記孫建成的觀點:三化聯動,環環相扣,關鍵就在個“聯”字。而新型城鎮化猶如鏈條中最中間的一環,進入城鎮的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既為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創造了條件,也將一二三產業真正“聯”到了一起。在堅定不移實施統籌城鄉戰略下的青白江,新型城鎮形態經歷了規劃、建設、管理的不斷完善,為“三化聯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1:新型城鎮規劃
在祥福鎮口的巨幅規劃展示牌前看了又看,祥福鎮村民李義崇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曾經偏遠落后的鄉鎮已納入了青白江區毗河走廊總體規劃,今后的祥福鎮將有成青快速通道、大石路、東泰路、龍趙路等多條主干道相連,不僅將成為全區行政、商貿和現代生態農業的重要區域,還將充分發揮“水文化”,打造歐式濱河休閑小鎮!“落后了幾十年,今后咱們鎮可真的要大變樣了!”村民們眼睛里滿是憧憬。
統籌城鄉,三化聯動,規劃必須先行。根據“按中心城區標準規劃建設青白江”的要求,區上確定了“一線兩翼、一河兩岸”的“十字型”發展規劃,以成金路為一線,在路兩邊分別建設工業園區和物流園區;以毗河兩岸為中心,建設18平方公里的生態城市帶,并配套制定了《農村地區“三集中”規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布局規劃》等。按照規劃,2020年青白江區建設用地總規模將達到65.15平方公里,在全區范圍內,形成以祥福的行政服務功能為區域發展中心,以主城區的工業、物流片區和清泉鎮為中心的南部農業、旅游片區為兩翼的城鄉發展空間結構。而強大的人流物流和完善的配套互相補充,互為支撐,形成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強力聯動。
在這份統籌城鄉的區域總體規劃上,三個城鎮的規劃顯得尤為突出:按照“10萬人以上小城市”的發展目標,區上對祥福、城廂、清泉三個片區的用地規模、交通體系、市政配套、基礎設施以及產業布局進行了規劃。今后,祥福鎮將作為全區的行政及商貿服務中心,加快大石路等區域交通設施以及華家、紅瓦店、東方等新型社區的建設,并著力打造現代休閑觀光農業,促進新型城市形態的形成;作為青白江區的副中心以及中國西部鐵路物流中心的所在地,城廂鎮承擔了全區乃至成都市鐵路物流樞紐的功能,將充分圍繞“兩站兩園區”,高標準、高起點規劃建設,引導農民不斷向城鎮集中,并轉變生產生活方式,成為青白江加速發展的新引擎;而全區兩個重點鎮中的另外一個——清泉鎮,其總體規劃也正在由草暉(新加坡)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修編定中,今后,這里將以現代農業、生態休閑及三產服務為主,成為帶動青白江區毗河以南鄉鎮發展的副中心。
除了對城市、重點鎮和一般鄉鎮的規劃,青白江區還構建了一條“農村—新型社區(聚居點)—鄉鎮—城市”的城市化通道。從今年開始,區上在各鄉鎮(街道)確定了至少1個村作為統籌城鄉綜合示范村建設村,將從基層農村開始,并圍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新型社區(聚居點)、土地整理、農民集中程度等內容做了詳細的村莊規劃。今年內,各鎮的示范村將啟動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開展村級治理,實施產業開發,完成公共服務硬件設施建設;2010年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的硬件建設,村級治理見成效,產業發展有亮點,公共服務基本配套;到2011年形成全區乃至全市有影響力的統籌城鄉綜合示范村,并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關鍵詞2:新型城鎮建設
雙向六車道的唐巴路從鎮中穿過;工業集中發展區內一個個項目熱火朝天;緊鄰的鳳凰湖生態濕地旅游度假區湖水清清,綠樹蔥蘢;區上各大部門的延伸服務一應俱全……從青白江主城區沿唐巴路向前幾分鐘,不知不覺已經到大同鎮了——其實,幾乎所有人都感覺不到這里竟是一個有別于城市的鄉鎮。在新型城鎮化的推動下,越來越多農民走進城鎮和工業園區,而昔日的場鎮也已開始了全面改造,與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小。
工業和農業如何鏈接?城鄉和鄉村怎樣共融?一個共同的節點就是城鎮。青白江區認為,“三化”之所以有效“聯動”,關鍵是新型城鎮化。而新型城鎮應該既有城市的特征,又有鄉村的特點。按照村鎮建設堅持優先發展,加快重點鎮的發展策略,近年來區上大力實施小城鎮建設發展戰略,通過引進市小城投公司和市場配置作用,多元化籌集建設資金,以基礎設施和公建配套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新農村社區、新市鎮及聚居點及與之配套的道路及管網建設,為促進農民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業主集中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