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時都市圈:長三角經濟一體化加速
2009-5-24 23: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醫療保險異地結算”,這在中國現有體制下原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這種不可能在“長三角地區”卻正在成為可能。目前“長三角地區”的各個相關政府部門正在為這一事情而運作。
這是該地區政府為實現經濟一體化而做出的改變。這種改變對這一區域的老百姓來說得到了極大的便利。由于這一地區人員流動性很大,至少他們可以不必為報銷住院費而不得不呆在同一個地方了。今后只要在一個城市參加了醫療保險,他們就可以在這一區域的任一城市的醫院看病并報銷。
“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市,以及江蘇省南部地區的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泰州、南通8個城市,和浙江省北部地區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臺州、舟山7個城市,共16個城市的區域。這一區域是中國發達的經濟區域之一,2008年這一地區以全國1%的土地、6%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9%的GDP、25%的財政收入、37%的出口總額,截止2008年底的30年里,中國實際利用外資中,有近50%的外資投到了該地區。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政府提出“長三角經濟一體化”這一策略,并于1997年成立了各個城市市長參加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以推動該地區經濟的一體化。在經過十幾年的研討、政策制定等階段之后,長三角經濟一體化開始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肖金成介紹說,長三角經濟的一體化,主要包括金融、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管理、公共政策和生態保護等方面的一體化。
“醫療保險異地結算”顯然是目前在一體化進程中最需要突破的一點。因為隨著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員交流的不斷加強,醫療保險現有的結算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參保人員的需求,迫切需要調整和完善。
3月28日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上,與會的16個城市的市長一致同意實行“醫療保險異地結算”,在不打破現有的政策框架,不改變現有的經辦管理體制的前提下,以提高計算機技術處理能力為切入點,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解決異地就醫管理服務及費用結算問題。
長三角異地醫保實現的途徑為:首先完成江蘇省的8個城市及浙江省的7個城市分別在本省范圍內的網絡互聯,初步實現參保人員在本省范圍內持卡就醫、異地結算醫療費用,同時推動上海和江蘇、浙江城市間的網絡互聯工作,實現上海分別和江蘇、浙江兩省的參保人員異地就醫聯網結算,最后,進行長三角區域整合,實現各城市間參保人員異地就醫聯網結算。
3小時都市圈
按照2004年制定的“長三角都市圈高速公路網規劃方案”,到2020年前后,長三角地區的城市均能納入核心城市上海的“3小時都市圈”,而縣及縣級以上城市、10萬人口以上城鎮、重要運輸樞紐和旅游景點,全部納入20分鐘高速公路網范圍。
同時,長三角地區的鐵路建設不斷推進。以上海為中心,半徑在300公里以內的城市之間初步實現了鐵路“公交化”,上海至江蘇昆山只需18分鐘,上海至蘇州僅需30分鐘,上海至杭州僅需78分鐘,上海至南京僅需1小時58分鐘,長三角地區已經進入“同城時代”。江蘇省昆山市是臺資企業聚集地,“住在上海,到昆山工作”已經成了好多人的選擇。
長三角地區的城市之間還準備開通跨省市公交,汽車票跨省市銷售,汽車租賃跨省市還車……到2012年,建立起上海、杭州、南京、寧波等核心城市的聯網售票體系,通過聯網售票一卡通、道路客運一卡通、熱線服務接入一號通的三通方式,打造長三角道路客運一體化的便民服務體系。
“整個長三角就是一個大城市,各種形式的關卡壁壘、地區封鎖和部門、行業壟斷都要破除,要打造世界級的城際間客運網,物流配送網。”3月11日上海、江蘇、浙江三地政府聯合發布的《長三角道路運輸一體化規劃綱要》這樣表述說。
金融合作破題
隨著經濟一體化的加速,長三角金融合作也被提上議事日程。據記者從3月28日召開的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了解到的信息,由杭州市金融辦牽頭,將在適當時間,召開金融監管部門和長三角金融部門聯席會議,共同商討都市圈金融合作的長遠規劃,在信息交流、調查研究等方面擴大金融合作平臺,共同研究經濟金融風險的應對措施。
肖金成認為,長三角金融合作主要是基于兩個方面的現實趨勢,一是上海正在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長三角地區應當抓住這個時機利用上海發達的金融平臺,加快區域金融的融合和發展;二是整個江浙民營經濟近年來迅猛發展,外商投資企業在江浙地區快速擴展,對跨區域金融服務具有相當強的需求。
目前長三角金融業已經開始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如異地貸款、跨區域外匯資金清算、貨幣市場來往、證券市場融資等。隨著產業轉移、產業整合的深入,跨區域的資本融合也已經起步。但這些合作只是小范圍的。
肖金成說,長三角地區金融業務合作完全可以拓展,長三角城市可以通過互相引進金融機構、扶持優質企業上市、共同舉辦金融會展等活動,創造多層次、多種類的金融交易機會,促進融資結構多元化,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
完全一體化短期內不會實現
“雖然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在近年不斷加快,但是行政壁壘,區域差異仍然是阻礙經濟一體化的一個重要障礙”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布局與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魏后凱說。
魏后凱認為,經濟一體化應包含有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區域內部實現同城效應,即通過便捷的交通,使這一地域各城市的居民,猶如生活在同一城市。二是在同一區域內實行或采取相同的經濟政策。三是緊密協調,解決區域內部產業同構問題,防止或杜絕內部相同行業、產業搞惡性無序競爭,防止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損害。四是通過協調發展很好地達到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五是實現老百姓在區域內能自由擇地居住、人才能完全自由流動。
魏后凱說,目前來看,除便捷的交通容易實現外,其他的都還很難。比如政府行為依然突出,長三角地區各省市紛紛推出新一輪戰略發展規劃,爭搶外資、都提出要成為世界制造業基地。如江蘇出臺“關于建設江蘇制造業基地的意見”,提出要把江蘇建設成為“全球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和全國產業層次較高的制造業高地”,目標是:制造業增加值到2010年突破10,000億大關,年均增長12%以上,在全球和全國的市場占有率提升到1.2%和15%。浙江也出臺了“浙江省現代制造業基地建設規劃綱要”,提出“要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目標是:到2010年全省制造業增加值超過8000億元,年均增長11%以上,制造業規模占全國的比重達到11%以上。而上海目前也正加緊實施一個包括嘉定、青浦、松江三個區在內173平方公里的“173”計劃,旨在建成“經濟特區”,以降低商務成本,面向世界500強企業,與江蘇、浙江展開吸引外資的競爭。
魏后凱說,長三角地區以市場為導向的區域協調機制尚未完全形成,地區分割,地方利益訴求依然存在,這制約著長三角地區經濟的一體化進程。
本刊記者 蘭辛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