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長、促發展 遼中縣:風生水起“近海潮”
2009-5-24 23:0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信心保增長、項目保增長、服務保增長、全民保增長……5月中旬,記者在遼中縣采訪,“保增長”是從縣領導到企業負責人的言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
“堅持科學發展,做強近海經濟,實現率先崛起”!
當遼中人喊出這個催人奮進的口號,就等于把信念與決心濃縮成涌起近海發展潮的原動力!
氣——勇氣、信心與精神
5月17日。近海經濟區沈陽保稅物流中心建設場地。
工人們正在平整場地,轟鳴的挖掘機揚起高高的鐵臂……保稅物流中心負責人王斌的面前攤開一張色彩繽紛的規劃圖,一支紅色的鉛筆在圖紙上圈點著:“這是保稅倉庫,那邊是集裝箱堆場……中心建成后將成為大連港、營口港、錦州港等港口及桃仙空港在內陸地區的集保稅、監管、展示于一體的倉儲基地。”言語中抑制不住憧憬和興奮。
縣委主要領導告訴記者:“沈陽保稅物流中心承載著東北腹地保稅物流發展壯大的重要任務,寄予著腹地經濟與海洋經濟共興探索示范,可以說這是遼中近海經濟發展的‘希望工程’,是新一輪招商引資‘核心競爭工程’,更是當前形勢下保增長、促和諧、提士氣的‘信心工程’。”
信心就是生產力,信心就是戰斗力。在遼中采訪的日子里,記者感觸最深的是這樣一段話:不要講困難!現在經濟大環境緊張這誰都知道,殺出重圍才是真英雄!
已經無法驗證是遼中縣哪一級干部、在什么場合講的這番話。事實是這種精神已經真實地體現在遼中的黨員干部行動上。一心“突出重圍”的還有近海經濟區的企業家們。沈陽世潤重工集團靠技術創新,生產出高質量的風力發電機增速齒輪,到4月末就簽訂了4000多萬元訂單!在沈陽艾克線纜有限公司,負責人吳長青告訴記者:他們的辦法是主動出擊,與鐵道部、民航、中石化等“航母”對接,三年內,企業要在危機中騰飛。
信心比黃金更寶貴。在近海經濟區,我們看到、聽到、感受到了比黃金更為寶貴的信心。
勢——在困難中蓄勢騰飛
5月16日,遼中縣招商局。電話、手機,響成一片,電腦鍵盤聲如連珠,工作人員一路小跑……負責人告訴記者:“年初開始,為緊盯國家投資導向,搶信息、爭項目上,我們配備了優秀的后備干部和公開招聘的精英,面向全國鋪開招商網。目的只有一個,撈大項目!”
結果,沈陽保稅物流中心、投資84億元的中鋼集團北方金屬資源加工配送中心等大項目相繼落戶近海,投資50億元的國家級生態再生循環經濟產業園兩大項目也正式通過國家有關部門批準。中遠物流、中國林業木材物流集散中心、中國鹽業集散基地項目等12個項目正在積極推進之中。目前,近海經濟區內儲備500萬元以上項目就達96個,其中億元以上的26個。
誠——擦亮服務的名片
5月15日,沈陽和世泰通用鈦業有限公司的車間里,生產設備的調試,已接近尾聲,投產達標指日可待。公司法人代表閻東輝告訴記者:“這個項目落地的速度,應該說是一個奇跡:從簽約到開工建設,一共只用了26小時!不到一年時間就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設,比正常投資建設提前了至少半年的時間。”
在沈陽近海經濟區,最讓企業滿意的是這里的長效服務機制和快捷的辦事效率。在一次企業走訪過程中,得知遼冶重工等企業多次到外地購置減速機,縣委主要領導立即擔當起“推銷員”,當場推薦了落戶近海經濟區的幾家名牌減速機廠,并實現了現場對接。
沈陽近海職業教育集團,已和經濟區內37家企事業簽訂就業培訓協議,企業需要什么人才,就是職教培養的對象,F在,職教中心已開設了計算機應用、鑄造、機械加工、化工工藝、物流管理、地鐵維護等12個專業,年平均輸送成熟技工3300多人。
興——全民創業迎“春天”
企業家創大業,百姓創家業,黨員干部創事業。激勵全民創業,放大經濟活力,釋放民間活力,激發政府活力——可謂一舉三得。
冷子堡鎮社甲村農民馬家軍,前幾年在外地打工,可一年下來剩不了幾個錢。去年秋季回家鄉創業,建起了四棟連體大棚,一年能凈賺五六萬元。“我現在雇人給我打工了,你明后年再來的話,我這里大棚會連成一大片!”馬家軍對記者說。
創業之風,還引來外埠“鳳凰”。2008年,外市大學畢業生張騰走進了遼中縣滿都戶鎮胡家屯村,樹起一塊“黑木耳培育基地”的牌子。一年后,他培育的黑木耳已批量上市。在張騰的帶動下,一批村民跟了上來,牛福利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自家的一畝林地里搞起了黑木耳的栽培,去年純利潤達到13000元,今年正在準備擴大種植面積。
遼中縣今年要新增設施農業總面積3.5萬畝,使全縣設施農業總面積達到15.5萬畝。朱家房順發肉牛交易市場、富萊美花卉市場、投資2.8億元的雨潤肉牛屠宰項目等,將在遼中落戶,為全民創業的“農業版塊”助航。
春風掩映千門柳,暖雨催開萬徑花。無限的創業熱情,更加攪起近海漫天鋪地的浪花。
沈陽日報記者 杜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