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物流救市:替補狂歡,主力靠邊

2009-5-23 11:0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 楊達卿
    ●●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但對國家物流業救市資金,有地方似乎沒這樣用。
    5月9日,看到記者拿到的湖南省發改委的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專項投資申請項目名單” (4月16日印發),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一力)負責人謝豪 (化名)感覺不可思議。
    根據國家發改委要求,申報項目首先要符合 “物流規劃”支持方向和原則,具有一定經濟規模和競爭力,有明顯的示范帶動作用 (企業屬于A級物流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
    湖南發改委交出的名單,開篇雖然赫然寫著“按照扶大扶優扶強和發揮龍頭企業作用的原則”,但入選的11家企業,竟然只有一家A級物流企業;主業是物流業的僅有3家。而從國家首選扶持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項目看,僅3家企業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何談示范帶動?
    作為湖南省級別最高的4A級物流企業之一,一力申報的“一力物流園項目”擁有“中國物流實驗基地,商務部核準的湖南地區重要生產資料市場監測體系的定點單位,湖南省重點建設工程”三項桂冠,各項條件不但達標,還有超標,但卻蹊蹺地落選。更大的蹊蹺還有很多!
主力成棄兒
    半個幸運者
    “今年4月初,長沙市發改委通知一下達,我們立即組織申請了‘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項目。市發改委對我們的項目很認可。由于所報項目在省內領先,所以對獲批很有信心。”謝豪對記者說。
    一力申報的園區項目分三期建設開發。一期工程在2003年全部建成并投入運營,現已入駐鋼鐵、家電物流企業683家,年交易額突破100億元,年創稅收過億元。二期工程在2006年底前完成部分征地手續,屬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類工程,占地14公頃。在2007年投資建設基礎設施,計劃于2010年投入運營。
    但該項目報上去后,如石沉大海。更讓謝豪想不到的是,如今入選湖南省惟一“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項目”的卻是一家聞所未聞的公司。想了解一下該公司,卻發現它連網站都還沒開,更莫談A級物流企業。
    該企業連上報項目的土地,也是新被批準的“擬新征土地”。只有一紙規劃,工程都沒開工。國家物流救市資金,是讓成熟企業起模范帶動作用,現在要給半路出家的新生交學費?而且學費不菲,在省發改委物流業專項投資申請名單中,給該物流新生申請的貸款貼息資金高達2000萬元。
    不過就算落選,一力總算事先被通知到了,還算幸運兒。而部分物流龍頭企業,事先根本不知情。
    多數不知情
    自從2月25日,《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擠上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末班車后,湖南星沙物流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巖(化名),一直在關注國家是否直接扶持注資物流行業。“但我們一直沒等到任何通知和消息。最后還是從朋友那里獲悉:國家發改委在3月26日已向各地印發了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專項投資管理辦法》的通知,要求于4月10日前,上報重點物流工程項目。”
    該通知列出了國家在2009年對物流業扶持范圍包括五大類:農產品冷鏈物流項目;物流配送工程;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工程;物流標準與技術推廣工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工程。作為湖南省為數不多的4A級物流企業,張巖趕緊把 “湖南邵東星沙物流園區項目”,按照物流配送類向政府進行了申報。
    “邵東星沙項目完全符合 ‘通知’要求。”張巖對邵東項目很自信,因為他還有一個特別理由,“政府若把錢都投向長株潭地區,可能使其他區域成物流死角。國家應兼顧區域協調發展,分散投資區域。邵東地區雖然比不上發達的長株潭地區,但該地商流繁榮,有12個專業批發市場、11個工業小區、58個鄉鎮集貿市場、408個加工專業村,市場年成交額過百億元,是個輻射周邊省區的商品集散地,只是物流較差。但前景好,我們的項目應該被重視。”
    可惜,這只是張巖的一廂情愿。最終結果是:1.入選湖南省物流配送類項目的5家企業,4家在長株潭地區;2.5家企業中,只有一家主業是物流業,且是專做醫藥物流。
    有同樣遭遇的還有湖南知名4A級物流企業——京陽物流有限公司,該企業申報的京陽物流中心,從2003年開始建設,總占地面積1020畝,在城市配送、農產品物流、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物流信息化建設方面都有較強優勢。早在2007年就被湖南省發改委列為省級重點建設工程,結果依然落選。
    三大A級物流企業的遭遇也只是代表。湖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下稱省物聯)常務副會長張龍發對記者說:“湖南省共有34家A級物流企業,其中4A級物流企業11家,3A級物流企業有8家。這些企業都是我們的會員單位。但我們沒有接到任何單位的通知。”
    而該協會也是湖南省最大的物流行業組織,擁有180家會員物流企業。作為湖南省最龐大的物流主力戰隊,竟然成為物流業救市中的一群棄兒。
拋開“物流辦”
    “兩委”的博弈
    張龍發所在的省物聯,也是湖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工作領導辦公室 (以下簡稱省物流辦)的成員單位。該省物流辦也是湖南省物流業工作的最高協調部門,由副省長陳肇雄直接負責。
    省物流辦的辦公室設在湖南省經濟委員會 (下稱省經委),由省經委一位負責人主持常務工作,協調省交通、鐵路、商務等相關物流主管單位工作。工作上對接國家發改委全國現代物流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 “只要是涉及物流行業的工作,物流辦基本都會找我們。”張龍發對記者說。但在這次國家物流專項投資工作,沒聽到物流辦的任何聲音,而申報名單卻忽然從發改委傳出來。
    按照國家要求,各地都由發改委牽頭統籌物流工作。湖南省的物流辦為何設在經委?在物流業管理上,湖南發改委和經委都有相關綜合管理和協調職能,兩部門是怎樣的關系?
    湖南省經委副主任、省物流辦主任曾柯立對記者坦言: “湖南省物流辦一直設在經委有歷史原因。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從國外引進物流概念,但因為當時國內物流業發展落后,政府也缺乏產業管理意識,先后有國家經委、經貿委、計委等不成體系地管理。但隨著我國物流市場的對外開放和發展,2002年3月,國家經貿委召開推進流通現代化工作現場會,把發展現代物流業作為 ‘十五’期間三大重點任務之一,并著手研究制定有關物流發展產業政策;國家計委著手制定全國物流業發展總體規劃。由此各地經委,或經貿委,開始抓物流業工作。”
    2003年,國家再次機構改革,把國家經貿委的行業規劃、產業政策等職能及國家體改委的職能并入該年新成立的國家發改委。而后,國家經委和國家經貿委先后劃歸國家發改委。但這次改革中,各地方政府在組建發改委時,依然或保留經委,或保留經貿委,并與新設的發改委并行成為跨領域綜合經濟管理部門。
    不同的是,各省 (市、區)發改委不但與本省 (市、區)政府有政策接口,還與國家發改委有政策接口;而各地方經委、或經貿委只與本省 (市、區)政府有政策接口,與中央政府無直接政策接口。這樣以來,在職能交叉的情況下,地方發改委就多了一個國家發改委的政策渠道優勢。而發改委因為收編原體改委職能,具有宏觀調控和部門協調權;因為收編原經委、經貿委的職能,又兼備諸多微觀管理權。
    2003年,湖南省政府率先建立了湖南省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湖南省經委,由副省長直接負責。
    而直到2005年5月,國家發改委才啟動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此時的湖南聲省物流辦早已上路。國家發改委也在這一年,要求各地政府建立物流聯席辦制度。湖南省政府因為先行建立省物流辦,在分別征詢了經委和發改委意見后,確定由省經委牽頭省物流辦工作。這種工作模式也延續至今。
    但在省物流辦的實際運作中,牽頭單位湖南省經委,雖然給行業做了大量工作,卻發現自己的單向政策接口,不具備省發改委那種國家發改委和湖南省政府雙向政策接口管理優勢。很多國家投資的大項目,省發改委也不與省物流辦協商,就直接操辦了。兩家單位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博弈的對手。
    繞過“老東家”
    作為湖南省物流業管理 “老東家”的湖南省經委也不禁困惑:“由于長期以來,湖南省交通、鐵路、商務等相關物流管理部門的協調工作,一直由省經委牽頭的物流辦負責,所以對很多工作,省發改委做不了。但發改委能拿到國家的大項目及撥款等,他們就以此吸引一些物流企業。這樣多頭管理的亂局就出現了。”
    5月8日,省物流辦彭國賽副處長,看著湖南省發改委的物流專項投資申請項目名單,驚訝地對記者說:“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單。在國家對物流業專項投資上,發改委沒有和省物流辦溝通過。”
    對于入選的11家物流企業,一直與湖南省各類物流企業打交道的彭國賽也皺起眉頭, “大部分企業我都沒聽說,也不是物流企業,估計只是自營了部分物流業務。我們對這些企業的入選不知情。”
    作為湖南省物流辦的成員單位的省物聯常務副會長張龍發不解地對記者說:“我們有180家物流會員單位,34家A級物流企業。如果申報能公開些、透明些,能征詢省物流辦的意見,也不至于名單一出,就在省內物流業中引發非議。”
    但記者采訪湖南省發改委辦公室一負責人,對方只答:“我們是按照國家發改委要求做的。”隨后掛斷電話。
替補吃盛宴
    在星沙物流的張巖看來:“那份物流業調整和振興專項投資的救市名單,幾乎與國家發改委要求的 ‘項目必須符合《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支持方向和原則……’的要求和精神背道而馳。”
    三點疑惑
    第一,在《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開篇,就先明確“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其主體企業應是第三方物流企業,雖然生產和流通領域也有企業經營物流業務,但不是主流物流企業。
    物流業救市資金當是圍繞主流物流企業開展。再看湖南物流業救市對象,在11個企業中,只有2家企業算真正的物流企業。其他企業雖有物流業務,但只是一種副業,這些企業更像物流市場的替補隊員,或業余選手。
    第二,《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的“六大基本原則”,第一原則是要求“保先進生產力,保重點骨干企業,促進企業平穩發展”。同樣對物流救市資金,國家發改委明確要求是A級物流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但湖南34家A級物流企業,僅選一家A級物流企業。
    即使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方面看,湖南有35家國家級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但入選的6家企業農產品和冷鏈物流企業中,只有紅星等三家企業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11個名單中竟還有一家企業兩者都不符合,卻被列入“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類別,申請2000萬元的貸款貼息。
    第三,在《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的“十大主要任務”,第一條任務是積極擴大物流市場需求。第二條是大力推進物流服務社會化和專業化。鼓勵生產和商貿企業按照分工協作的原則,剝離或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資源,促進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
    而在11家企業中,8家企業屬于自營物流,這些企業或者是生產企業,或者是流通企業。在11個項目向國家申請的1.75億元中,屬于自營物流項目的占1.3億元,如此資金安排不像在推進物流社會化,不像在擴大物流市場需求,而像在鼓勵工商企業擴大自營物流。令人愕然!
    政策質量的高低,一則取決于決策者對現代物流的認知水平,二則取決于決策者的能力和素質。湖南如此奇怪的巨資安排,在帶給物流業替補隊員一場盛宴的同時,也帶給人們諸多疑問。
    一位物流企業人感嘆說:“符合的,不一定獲得批準;報上的,不一定符合標準。每年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各地都有‘跑部跑省’活動。項目申報難免有人情關系作祟,只是大家心照不宣。”
    權當學費?
    對于11家企業來說,無論是生產、流通企業做自營物流項目,還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物流項目開建時間平均不到3年,即大部分項目是在近兩三年內規劃上馬的,企業多是物流路上的新手。如此救市資金不像在保龍頭物流企業,而像是給物流新生們交學費,乃至交雜費。
    從入選的湖南某水產公司上報的冷鏈物流項目可見,該項目在網上的一個招商書上顯示,項目2008年10月動工建設,2010上半年投產運行。無疑這是個新手。而且此前,該水產公司并無值得美譽的現代物流運作經驗,而是一個傳統水產品供銷企業。
    而其招商書上的項目招商方式之一——短期單項合作。湖南某水產公司出地15畝,引進出資方以物流大廈為主體進行房產開發,然后進行房產分配或利潤分配。這似乎有以物流名義做地產的趨向還難說。
    在物流業重點工程申報項目匯總表中,位居11家企業首位的是,湖南益陽某水產品有限公司的冷鏈工程。多數物流企業人士都表示沒聽說過該企業,大家能了解的只有湖南省發改委主任蔣作斌曾任益陽市市委書記(2003年6月至2008年3月)。而根據資料顯示,該水產品有限公司是在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但在冷鏈物流領域仍屬“半路出家”。
    在11個項目中,屬于農產品冷鏈物流項目的占6個,其中4個是冷鏈物流項目,在單類項目中最多,這確實符合湖南省冷鏈物流市場需求。2008年,湘西椪柑滯銷20萬噸,腐爛率超過30%,產地收購價甚至只有5分錢一斤還賣不出去,柑農遭受豐產滯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農產品冷鮮物流。
    星沙物流的張巖對記者說:“大部分企業搞農產品冷鏈物流項目,有一些投機的成分,而且部分企業的項目不但沒有特別優勢,連土地都是新征的。而冷鏈物流之所以很多物流企業不去做,是因為投資大,要求高,不是說你有冷庫就能做冷鏈服務了,它還需要專業化人才。即使成熟的企業,也不輕易地投資冷鏈物流。對這類項目,國家資金更應該選取成熟的企業投放。其中入選的紅星實業,確實是冷鏈領域的龍頭。”
未來需咋辦
    溝通沒必要?
    一次的錯誤,也許不算大問題,問題是那些制造錯誤的體制如何調整。未來“兩委”是否能吸取經驗,通過溝通和協調機制共同搞好工作?
    “目前,國家從上至下都是發改委在統籌管理物流業。我們干嘛和他們溝通?這里不存在溝通不溝通的問題。”湖南省發改委產貿處李馳處長對記者說。
    一位知情人士不以為然: “過去是省經委負責物流辦工作,現在物流業被國家列入十大振興產業了,省發改委欲憑借項目審批權和投資分配權等吸引物流企業,擴大勢力籌碼。但是目前湖南省一副省長正組織考察其他省市物流管理體制,最終根據論斷將決定是由經委或發改委牽頭物流辦。而省經委或將改組為湖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因此, ‘兩委’目前正處于機構改革期間的微妙碰撞。”
    但省物流辦一位負責人表示:“(發改委)不溝通不合作,不是認真工作,而是為了攬權。現代物流業管理不是哪一個部門能做到的。如農業物流、工業物流、城市垃圾物流誰能都管到?物流業是復合型產業,最好是運用協商機制,大家通氣,才能抓好!”
    然而,5月18日,在湖南省經委網站上浮出一則 “湖南省經濟委員會關于組織申報2009年省現代物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項目的通知”。通知指出列入《湖南省物流業振興實施方案》等重點物流項目,可向省經委、省財政廳等申報專項資金。在這個湖南省經委發出的通知里,也只字未提湖南省發改委。是通氣不暢,還是暗中博弈?
    李馳對記者表示:“他們(省經委)一直在爭取抓物流工作,雖然在搞牽頭工作,但一直也沒抓起來。現在也是想通過省財政政策吸引企業。但省級政府的資金支持很有限,一個項目可能就給20萬~50萬元,而國家發改委給一個項目能達200多萬元。”
    體制待理順
    當前,我國物流業還需要救市,但如何理順管理體制當是最重要的。
    “下治治事,上治治人,睿智治法”,在我們物流政策建設過程中,過去更多是集中在治事和治人上,這種治理往往因為缺乏先進理念,缺乏系統性的法制依據,其人為的隨意性造成一些傷害,難以彌縫。
    救市只能解一時問題,解決不了長久發展問題,而且如果體制和法制滯后,連一時問題有時也解決不好。湖南物流救市問題就值得思考。因此要振興物流業,還需把系統化的物流業管理體制和法制建設放在首位。
    目前,不單單是湖南省存在經委和發改委等部門多頭管理矛盾,在湖北、四川、山西、遼寧、天津等地保留省(市)經委;在廣東、江蘇、山東、福建、江西、新疆、貴州等地保留省(區)經貿委。這些地方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發改委、經委、經貿委三類綜合經濟管理部門職能博弈的問題。
    2008年,國家開啟了自上而下的交通運輸、工業和信息化等領域的部門改革,改革目前已向各省市 (區)推進。現在,上海、浙江、寧夏、安徽、北京等地已把原來的經委,或經貿委與其他部門職能整合為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強化發改委的物流聯席制。
    未來期間的物流行業管理是否還有大的變化?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席顧問丁俊發不久前對記者指出: “物流業有復合型的特點,這不是哪一家單位可以管得全的。現行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比較可行。”
    湖南省物聯常務副會長張龍發對記者說,目前全省物流業仍然是分散的管理方式,由于部門之間職能分工交叉,造成條塊分割、部門分割、地區封鎖等問題。建議省政府明確一個綜合部門主管全省物流行業管理,設立專門的物流機構,發揮聯席辦的作用,配備專門的編制和經費,明確具體的管理職能。同時,以分管副省長牽頭,建立相關部門和機構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協調物流業發展的有關重大問題。
    不過,在改革中還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思索的問題:
    第一,統籌管理下的權與責的問題。作為發改委或經委,做好也分不清誰作為了,做不好似乎都沒責任。
    第二,改革的時限性。雖然改革需兼顧區域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能“一刀切”,但地方也不能無限期的拖延改革,應該如何循序漸進地往前推進?
    第三,物流產業政策的獨立性和延續性。需要政府把物流業看成一個獨立產業,而不是交通運輸、商貿流通等產業的附屬,保持一些前瞻政策的延續性。
    第四,上下對口的相對穩定與慣例化,物流統籌管理制度不能因人事更迭等原因而變化。目前省級政府是發改委,或經委在管,而市級及市級以下主要是商務和交通部門管。這種上下政策的結構需要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渠道,并形成慣例。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