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推銷B2B2C新流通模式
2009-5-23 11:0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劉方遠
日前,馬云帶來了一個新概念——“網貨”。馬云說,網貨的概念來自它的渠道,而網絡渠道的優越性讓網貨把暴利還給消費者,還給制造業,網貨的核心就是反對暴利。
馬云的思路是,將針對企業領域的阿里巴巴B2B平臺和針對個人消費的淘寶平臺打通對接,構建B2B2C的商業流通新模式,即由淘寶賣家向中小企業大規模采購商品,再賣給國內消費者。
艾瑞咨詢分析師王芳認為,對中小企業而言,通過B2B2C的模式,可直接與終端消費接觸,不僅使交易渠道扁平,減少中間渠道的成本,同時更直接、快速地了解市場消費的需求動向。
網貨2.0消除暴利?
據了解,阿里巴巴B2B上主要有三大類企業:原材料、工業品和消費品。此次與淘寶實現互通的是消費品領域的企業。
對這些企業而言,內貿與外貿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體系,包括交易方式、交易規則以及結算方式均不相同。紹興縣永俊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施建海說: “出口商品的交易方式比較簡單,主要是看樣訂貨,一次下單,貨到付款。”
但如果外貿企業要自己做內銷,則會碰到諸多復雜情況:比如品牌的建設,銷售渠道和維修網點的鋪設,以及進入大超市大賣場的高門檻和風險,這些都是他們不曾面對的。外貿企業很難直接觸及國內的消費者。
在馬云眼里,“網貨”恰恰能打破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阻礙,重構渠道。
馬云舉例說: “中國有種很有名的酒,一瓶賣800元,但是酒的成本只有10元,300元給了電視廣告商,300元給了渠道商,還有100~200元給了回饋和包裝。消費者要花800元買只有10元成本的酒。這是對消費者不公平,對制造業也不公平。”
如何將整個渠道打通,阿里巴巴想到的方法是將B2B與淘寶聯通,將傳統的渠道搬到網上。衛哲將這種方式稱為網貨1.0版, “省去的是渠道的費用,將渠道還給廠商,將優惠還給消費者。”
衛哲進一步表示,阿里巴巴B2B和淘寶的打通已經實實在在不斷地在阿里巴巴的后臺發生。
如果說網貨1.0是再造渠道,那么未來網貨逐漸普及后,馬云認為:“網貨還將再造制造業,企業必須要改變,C2B一定會成為產業升級的未來,以消費者為導向,柔性化生產,定制化生產將會取代現有的方式。”
衛哲則將其稱之為 “網貨2.0”。“網貨2.0是將利潤還給廠商,將個性化還給消費者。”衛哲說, “今天淘寶網上很多消費者已經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通過淘寶再通過阿里巴巴B2B上的企業直接的定制自己需要的產品,按照消費者需求按需定制專門供應網絡定制的產品,將逐漸取代目前的網貨1.0版。”
規模匹配難題
雖然按照馬云的思路,網貨能消除渠道暴利,為消費者帶來物美價廉的產品,為廠商贏得市場與利潤。但是,在一些生產廠商看來,起步初期仍然有許多現實問題需要磨合。
據淘寶上的一名四皇冠賣家劉憲文介紹,目前他的網店每天平均至少有500筆交易,由于經營的是中小型家居類產品,他甚至租下了一個大倉庫存放商品。
“我們當然喜歡從廠家直接進貨,這樣對質量服務各方面都有保障。”劉憲文說,“但是我們每次的采購量不會太大,庫存一般維持在一周左右。”據了解,一款他們店鋪賣得最好的商品,一般一次只進10箱,每箱25個。
而不少廠商則表示: “網絡賣家的訂貨量普遍偏小,對企業來說小訂單操作起來比較麻煩。”
對于這一問題,衛哲表: “小訂單意味著更高的利潤率。”他認為外貿企業應該轉變思路,針對網貨的特點及時作出調整,外貿企業應當 “內外兼修、大小通吃”。
據淘寶網總裁陸兆禧介紹,目前外貿企業通過淘寶網轉攻內貿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己直接在淘寶上開店,一種是通過淘寶上的大賣家銷售產品,目前這兩種方式都已經有了不少成功案例。
據悉,一些代工企業甚至通過淘寶網塑造了自己的品牌,比如淘寶網上的毛絨玩具網貨品牌 “飄飄龍”的前身,就是為迪士尼商品提供代工服務的中國工廠,通過網絡零售渠道,“飄飄龍”成功變身自主品牌。
衛哲認為,快速增長的網絡消費市場能給中小型制造商帶來全新的機會,企業只要做好了設計、渠道、服務三方面的工作就能在轉型內貿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