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企業呼吁展開國際貿易救濟
2009-5-22 12: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家有關部門應采取國際貿易救濟措施,否則低價進口甲醇將毀掉我國的甲醇產業。”近日,記者在甲醇生產企業采訪了解到,從去年底開始,國外低價甲醇進口數量猛增,連創紀錄,對我國甲醇產業安全已造成了損害,眾多企業負責人發出了這樣的呼吁。 兗礦集團煤化銷售有限公司市場部副部長顓孫玉柱介紹說,去年11月起,海外大量現貨甲醇涌向中國市場,進口甲醇數量從每月10萬噸猛增到每月30萬噸至 40萬噸。據中國海關統計,2008年甲醇進口總量高達143.4萬噸,為2003年以來最高位。2008年12月進口3.6萬噸,2月份進口猛增到 59.1萬噸,2009年3月份則達到65.3萬噸,進口數量連續第三個月創最高紀錄。5月份,盡管中東及東南亞部分裝置出現問題,但甲醇到港數量仍保持高位,從目前情況看應不少于50萬噸。
月進口量50萬噸,這相當于國內甲醇企業一個半月的產量。陜西渭河煤化工集團運銷與市場部副部長李少春表示,進口甲醇大多來自中東地區,該地區天然氣價格低廉,甲醇裝置規模大,生產成本僅為國內煤頭甲醇企業的一半多,有的是用油田伴生氣,成本更低,具有絕對的競爭優勢。顓孫玉柱介紹,從中東到中國海運費不超過300元/噸,而我國煤制甲醇裝置都集中在西北,從西北運到華東,僅鐵路運費就在600元/噸,公路運費則價格更高,國內甲醇在生產成本、運輸上都競爭不過國外甲醇。
顓孫玉柱告訴記者:“現在山東地區產的甲醇出廠價在1800元/噸,運到華東地區的價格要達2050元/噸,而目前的市場售價卻是1850元/噸左右,進口甲醇的價格比市場銷售價還要低200元/噸。我們認為這已經構成了傾銷!焙幽虾赀_化工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也說:“國內甲醇生產企業開工率從去年10月的50%降到目前的不到30%,國產甲醇市場份額也迅速萎縮,造成了不少國內新擴建項目投產延期。這些都是國外進口甲醇對國內企業造成損害的集中體現。”
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李昊峰介紹,中國甲醇進口量猛增、平均到岸價格大幅降低,已造成中國甲醇出口基本停止。1~3月,甲醇累計出口總量只有0.08萬噸,2月份甲醇出口量在0.02萬噸,較1月份減少31.43%;事摦a甲醇的企業更是直接出現了化肥和甲醇同時虧損。顓孫玉柱表示,現在許多生產企業被迫降低負荷或者停產,像兗礦集團這樣有煤炭資源優勢的企業,其甲醇、醋酸都被迫減產,這說明進口甲醇對產業安全已造成了損害。而且甲醇是我國的基礎化工原料,甲醇企業的健康發展直接關系到甲醛、醋酸、二甲醚、乙烯、丙烯等下游產品的發展,如果任由這種局面持續下去,會沖垮我國的整個甲醇產業,相關產業也將受損。
李昊峰分析認為,在目前國際油、氣、海運費價格低位運行的情況下,進口甲醇可能還構不成傾銷,但是從目前中國甲醇行業受到的損害來看,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規定的“進口數量增加,并對生產同類產品或者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嚴重損害威脅”。所以,我們應該考慮使用“保障措施”這一貿易救濟措施,就像印度對我國純堿一樣,雖然我們沒有傾銷,但印度現在對中國純堿企業采取的是臨時保障措施,對我輸印純堿征收20%的臨時特保稅。
一些企業負責人認為,國家有關部門如果不對甲醇企業開展國際貿易救濟,國內甲醇企業所受到的損害將是長期的。目前,伊朗、沙特等國的幾套百萬噸級甲醇裝置都在建設之中,正在為新增產能尋求出口,而且他們也把中國作為重要的目標市場。企業建議有關部門盡快立案調查,幫助甲醇企業恢復生產、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