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信息化資訊

國內用戶拒絕RFID的3個理由

2009-5-22 1: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日,北京市有權威部門發布信息稱,由于實施使用RFID電子標簽可享受通行費9.5折優惠的鼓勵政策,高速公路ETC系統RFID電子標簽的發行數量明顯增加。4月30日~5月3日,RFID標簽發行了 626 套;全市高速公路ETC系統使用率達到98166車次,與元旦相比增長了72%。 
     不僅北京,近一段時間來中國各地都在推行各種優惠政策引導車主安裝和使用RFID電子標簽。而另一方面,由于RFID在奧運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上的成功應用,以及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帶來追溯管理需求增加,RFID技術在中國的食品安全追溯領域獲得了廣泛的認可。
    除此之外,基于金融危機下企業在節能和高效管理上的需求增大,以及中國擴大內需的趨勢,有市場分析機構預測,2009年全球RFID市場規模將達55.6億美元,高于2008年的52.5億美元,RFID標簽銷售數量將達到23.5億枚,遠高于2008年的19.7億枚。
    然而,從中國整體市場看,用戶對RFID的熱情并沒有業界期待的那么高。記者調查表明,有超過75%的中國用戶表示,基于目前的經濟環境,2009年會暫緩或減少RFID系統的部署; 另有超過一半的潛在用戶表示,了解RFID的益處但暫時不考慮應用。就連政府花大力氣推進應用的交通和食品安全領域,情況也不盡如人意。與北京市數百萬輛的汽車保有量相比,即使有100%的增量,數百套RFID標簽的發放量微不足道。而經過奧運檢驗的RFID食品追溯系統,也是“叫好不叫座”。
    RFID早就不是新鮮的話題了,媒體每天都在報道RFID的消息,國家有關部門還將“RFID產品研發及行業應用示范”列入了基金鼓勵的范疇。但是,中國的RFID應用依然是“說得多,做得少”,成規模的應用更是少之又少。深知RFID益處的用戶為何不愿接受這一技術呢?
    各有一套 無所適從
    “裝個RFID標簽有些劃不來。”北京的一位車主對記者說,9.5折的通行優惠是很誘人的,但安裝RFID標簽要預存幾百元,而這些錢還不一定能用,“本來平時就很少走高速出市區,出去一次也只能在北京范圍內的ETC口使用,外地ETC系統根本不兼容。除非走短途,否則裝了也是白裝。”
    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地的管理部門和RFID廠商又“各持一套”,各系統間又不能互聯互通,讓RFID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普通車主在ETC上遇到的還只是小問題,對于物流企業來說,“各有一套”的現狀更是讓他們通過RFID實現效率提高的夢想幾乎成了泡影。
    “我們的物流業務都是跨省的,而各地的ETC又不能互聯互通,‘速通’的便利,對我們來說只是個‘神話’。”總部位于長三角地區的某物流公司負責人說,ETC的RFID應用還只是物流行業應用中的一部分,它對庫存管理效率巨大的提升效用才是物流行業更加看重的。但是目前實施RFID卻要面臨很大的風險。
    這位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在國內提供RFID服務的大部分都是國外廠商的代理集成商,這些公司背后都堅持著自己的標準。雖然這些企業都在極力拉攏用戶,并承諾了一系列的配套服務,但目前大部分用戶仍感到無所適從。“原因在于,我國的標準制定也要經過這些利益集團的博弈。而RFID的標簽和設備都價格不菲,在標準尚未確立之前,誰也不敢大規模部署某一標準的RFID產品體系,一旦與標準不符,投資就打了水漂。”
    回報無期 不敢投入
    對于標準不一的問題,一些業內企業采取了繞行的辦法,即不管標準,先行推廣,力爭把控產業鏈,實現實質上的聯通。但是用戶擔心投入收不回來,不愿做第一個吃螃蟹的。
    按照RFID從業者的經典理論,物流對RFID的需求是最多的。然而,即使RFID在中國的物流業有市場需求,但在調查中記者卻發現用戶在考慮RFID時,仍然存在著一些顧慮和壓力。主要集中在:投資回報考量、成本分攤、本行業類似企業成功案例和成熟的解決方案。
    “即使在最優的情況下,不需要貼RFID標簽,在只安裝讀寫器的情況下,我們也沒有得到多少好處。”有物流企業表示,RFID可以成功實施,對整個供應鏈有極強的推動作用,但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是最大的獲益者,中間環節并沒有得到利益,反而投入了讀寫器的成本,成了為上下游企業做嫁衣裳。“如果我們的投入成本無法在整個物流鏈上做合理分攤的話,企業應用RFID可能性不大。”
    調查顯示,進入2009年以來,用戶在RFID上的投資已日趨理性,很少會聽廠商的忽悠,有近40%的受訪者表示,如果企業用于RFID的投入在1年~2年內見不到效益,那就免談。
    應用脫節 寧可不用
    “用戶的茫然還只是標準與成本這對老生常談問題帶來的衍生問題,比這更要命的是,由于項目經驗少,目前在中國很多搞RFID的企業都缺乏對用戶業務的深刻認知。”中國物流技術協會副會長王繼祥指出,目前在RFID企業和用戶間存在著嚴重的脫節現象,而這種脫節導致了用戶對RFID企業的不信任。
    事實上,國內只有少數RFID從業者在芯片設計上有所耕耘,絕大多數都是系統集成商。集成商即使規模再大,也不專精于RFID應用與解決方案。不少集成商由于另有核心業務,RFID的團隊僅寥寥幾人,對市場和用戶業務都不夠了解。而RFID項目又并非單一廠商就能完成,需要包括芯片、系統、軟件及服務端多家企業的配合,才可能打造真正適合用戶的RFID系統環境。
    “RFID的真正涵義仍應與商業流程和應用程式直接連結,才能帶來實際成效。”某制造行業企業負責人舉例說,在制造業中,業主導入RFID的真正原因,并不僅限于確認物料生產進度而已,而更在乎物料進度與供應鏈管理(SCM)、企業資源規劃(ERP)或是客戶關系管理(CRM)之間的連結。 在此前提之下,RFID供應商若僅汲汲于硬件環境的打造,卻忽略了其他環節,就不一定能真正協助客戶,進而帶來附加價值。
    而某醫院信息管理部主任也表示,國內一直將醫療產業視為RFID的重點發展領域之一,然而RFID并不一定適合所有醫療單位,在不同環境下有不同需求,這些都是供應商需要正視的問題。“系統設計,必須要配合施行單位,才能真正發揮價值。”
     對此有專家認為,由于RFID應用發散,而廠商大都在各垂直產業上淺嘗輒止,并未針對特定領域進行深耕;再加上由集成商為主導的業務發展,多以案例性質為推廣方向,而非從產品或解決方案進行研發,因此資源與經驗不易累積,在RFID領域的專業知識進展有限。專家建議,RFID企業需要專注于特定領域,深入了解企業導入RFID的原因與目標,而不要只是認為建立了幾個RFID系統就算大功告成了。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