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設助企業提升管理水平
2009-5-20 23:5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美國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情況下,中國市場越來越被一些跨國集團所關注,使得依托本土市場優勢的中國企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在這種大環境下,中國企業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進行防守這一命題。
一些中國企業高層抱怨說,一方面是全球性的企業生存環境的惡化,另一方面,擁有資金優勢的發達國家跨國企業向中國加速轉移,以對沖本土經濟不景氣帶來的不利影響,面對雙重的壓力,我們的出路在哪里?
對此,資深分析專家、博科資訊董事長兼總裁沈國康分析說,在內憂外患的擠壓之下,中國企業亟需拿起供應鏈盾牌,為市場反應速度與資金鏈保證打造堅強后盾。
供應鏈盾牌抵御內憂外患擠壓
以制造業為例,美國制造業活動正呈現出螺旋式下滑的趨勢,前景十分黯淡,美國的制造業大幅萎縮,前景堪憂,而這也加大了政府采取降息和經濟刺激計劃的緊迫性。
在發達國家制造業的前景更加暗淡的情況下,迫于利潤與生存的壓力,發達國家的制造企業將向中國加速轉移生產。長期專注于國際制造業研究的專家表示,這無疑將給國內制造業帶來新一輪沖擊。
中國制造業以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產品處在全球工業鏈的低附加值部分,技術水平和利潤率偏低。同時,集中于低端勞動密集型的中國制造業對進口能源和原材料高度依賴。業內專家表示,在金融環境惡化、原材料價格升高、購買力降低以及國外品牌侵入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中國制造業開始面臨日益激烈的挑戰。
資金鏈成為當下中國企業生存與競爭的生命線,沈國康分析,供應鏈管理將幫助中國企業適應金融危機下動態的、不確定的市場環境,增強其抗風險能力和市場反應敏捷性,并降低成本,保證資金鏈。中國企業要加強供應鏈管理,解決企業內部資源的有效整合,準確把握客戶需求,快速整合外部優勢資源,通過暢通的物流、信息流來降低庫存、降低成本,并對市場需求做出迅速準確的反應。
內憂外患之下,專家的觀點得到了多數企業管理者的認同,一位制造業企業副總經理表示,無論是抵御金融危機沖擊,降低庫存,保證資金鏈,還是對抗國外品牌,提升競爭力,中國企業都需要苦練內功,拿起供應鏈盾牌。
信息化建設助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
如何提高被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視為關系企業生死存亡的供應鏈管理水平,保證資金鏈?沈國康表示,中國企業要將供應鏈戰略融入企業戰略,通過供應鏈管理軟件提升供應鏈管理信息化水平,進而實現供應鏈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危機時刻,對瞬息萬變的市場信息的反應速度是企業降低庫存、保證資金鏈的關鍵。對此,業內人士進一步強調,信息化建設是市場反饋信息、是供應鏈信息傳遞的基礎,是供應鏈管理的基礎,中國企業要將供應鏈信息化建設納入供應鏈管理戰略,納入企業戰略,通過信息化建設對各種信息進行全面、實時把握和分析處理,進而做到在組織內部進行快速、靈活的管理優化,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迅猛變遷,時刻保持整個環節的高效率和對客戶的優質服務。
一位公司高層管理人士尤其強調基于解決問題的企業供應鏈管理軟件的重要性,切合企業需求的供應鏈管理軟件在供應鏈管理中將發揮關鍵作用,借助管理軟件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企業供應鏈管理系統電子化,對于增強反應效率,減少庫存積壓,提高運輸質量,保證服務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認為,比現有企業供應鏈管理模式快半步、具有前瞻性管理思想的管理軟件,還將優化企業供應鏈管理模式,優化管理效率。
該高層人士援引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的話強調:供應鏈一體化的物流管理的精髓是實現信息化,通過信息化實現物流的快捷高效的配送和整個生產過程的整合,從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業內人士分析,身處內憂外患中的中國企業,在當前關鍵時刻,進行一系列的產業結構升級與企業內部調整勢在必行,而在資金鏈為王的時刻,尤其需要升級供應鏈管理,增強市場反應效率,應對危機,保證資金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