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職業教育的旗艦
2009-5-20 23:2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劉澤強
惟楚有才,于斯為盛。
作為全國惟一一所以 “現代物流”命名的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創辦于1965年,在最近四年時間內,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績:
榮獲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質量與水平評估優秀等級;批準設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現代物流職業教育研究中心;率先組建現代物流職業教育集團;率先成為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湖南省人民政府重點建設學院;先后被授予 “湖南現代物流人才培養基地”、 “湖南省職業院校重點實習實訓基地”、 “湖南省專業教師專業技能教學水平認證培訓基地”;連續三年,學院出現了招生火暴、就業暢通的喜人局面,每年報考學生超過1.2萬人,歷屆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90%,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中國教育研究與評介中心分別授予 “物流教育杰出貢獻學院”和 “全國最具有特色的高等職業院校”稱號……
這一系列率先的舉措和一串串閃光的榮譽,無不展現出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無不折射出開拓進取的湘軍風貌。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也以其 “敢為人先、開拓進取”的奮進精神在我國物流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和培訓中發揮出巨大的引領、示范和輻射作用,領航中國物流職業教育的發展,被譽為 “中國物流職業教育的旗艦”,學院的跨越發展也被稱之為“物流職院現象”,成為了普通高職院校 “跨越發展之謎”。
那么,是什么催生了學院的跨越發展呢?帶著這個疑問,本報記者來到湖南長沙,深入學院進行了系列尋根究底的訪談,找到了部分答案,也得到了深刻啟示。
走 “用現代物流理念培養現代物流人才”的辦學之路
通過走訪,記者發現,促使學院跨越發展的第一個秘訣就是創新辦學理念,彰顯特色辦學之路。正如院長文振華教授所說: “學院要快速發展,就必須走特色發展的道路。作為一所長期從事物資流通人才培養的學校,要想快速發展就必須在傳承傳統辦學經驗的同時快速適應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需求,用產業發展的最新理念來培養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因此,學院要快速發展,第一要務是要有先進的辦學理念。我們是物流職業技術學院,必須要用現代物流理念來培養現代物流人才。”
超常規的辦學理念,催生了超常規的辦學思路,形成了獨特的辦學特色。在學院的跨越發展中,做到了“三個堅持”,形成鮮明特色。即:堅持以 “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堅持以 “對接產業,工學結合,提升質量,打造品牌”為辦學思路;堅持以 “現代物流專業群建設為龍頭,面向現代物流職業崗位群構建專業體系,用供應鏈理念培養現代物流人才”,并形成了用 “集成、精益、敏捷、多贏”的現代物流理念培養現代物流人才的辦學特色。如在系部設置上,緊緊圍繞現代物流所涉及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設置了物流管理系、物流經貿系、物流信息系、物流工程系;在專業設置上,圍繞物流的特征分別設置了物流管理專業、物流信息專業、物流財會專業、物流工程等專業;在課程開發上也緊扣物流的作業流程來進行基于物流業務作業流程的教學改革和課程開發。走進學院,無論是校園內的文化墻,還是實訓室內的宣傳牌,無論是專業建設,還是教學設計,甚至學生宿舍的 “5s”管理文化,可以說,物流特色處處可以見諸于校園,人人都內化為素養。正如教育部人才評估專家在評估中所說的那樣: “學院理念新穎,特色鮮明。”這無疑成為了學院建設和發展的品牌優勢,展現了學院在我國高職教育中的發展特色。
走 “堅持三個面向,柔性契合課程”的教學改革之路
職業教育要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從某種程度上講,職業教育是面向市場、面向產業和面向企業的就業教育。正如文振華院長所說: “一所學校要想使自己的學生順利地走向社會,順利走向企業、順利走向崗位,就必須做到 ‘堅持三個面向’,即堅持面向市場辦學院、面向產業辦專業、面向崗位設課程。”從學院畢業學生連續三年就業暢通的情況分析,筆者認為,學院 “堅持三個面向,柔性契合課程”的教學改革,為我國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做了很好的示范。
首先是面向市場辦學院。采訪中文振華院長說: “學院要發展必須要有市場意識,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需要設置什么樣的專業,需要培養什么樣的能力,我們都必須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只有深入市場進行調查,我們才能把握市場人才的需求,才能明確人才的規格,才能開設有市場的專業,培養市場需要的人才。否則,我們就有可能被市場所拋棄。”作為一個學院的教學工作改革的總設計師,強烈的市場意識催生了學院自上而下的 “面向市場辦學院”的職教理念,也形成了學院 “面向市場、務實進取”的教學改革思路。無論是學院重大工程建設,還是系部專業設置,無論是從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還是校本課程開發, “面向市場,深入調研”現在已經蔚然成風,并內化為每一位物院人的工作作風。
其次是面向產業辦專業。本科院校的競爭力體現在學科優勢上,高職院校的競爭力體現在專業優勢上,而高職院校的專業是否有優勢,關鍵就在于是否契合產業發展需要。在全院“轉變教學觀念,深化教學改革”動員大會上,文振華院長特別指出:“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的發展。作為物流職業教育,要想有效地服務物流產業發展,促進物流產業振興,就必須培養產業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因此,面向產業辦專業,要成為我們進行專業建設的指導思想。”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么去做的。在專業設置與調整上,學院始終堅持柔性契合、動態優化,充分發揮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專業帶頭人和專業教師的作用,每年深入行業、企業,調查了解有關行業發展趨勢、崗位設置、技能要求及人才需求規模、規格等信息,并自覺堅持以人才市場、行業企業的崗位需求調研和就業崗位群分析為依據,與行業企業一線技術專家合作,共同確定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適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從而確保了畢業生的市場適應性和崗位針對性,實現了零距離上崗。筆者所采訪的幾位專業老師自信而又自豪地說: “我們的專業建設,再不像以前那樣坐在家里寫調查報告,坐在電腦前寫人才培養方案,而是切切實實地走進物流行業中,走進物流企業中,去調研,去訪談,去論證。只有切實面向產業,我們的專業才會滿足產業需要,才能服務產業發展,才會有市場前景。”從這些老師溢于言表的自信與豪情中,記者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他們在專業建設中的成就感。
目前,學院依托產業辦專業,傾力打造了一個以物流管理專業為龍頭,以會計 (物流企業會計方向)、物流工程技術、物流信息技術等專業為重點的特色鮮明的現代物流專業群,開設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術、物流信息技術等16個高職專業。其中,以物流管理和會計 (物流企業會計方向)為重點的財經類專業承揚了學院傳統專業優勢,敏捷響應了現代產業結構調整對人才需求的結構變化;以物流工程技術為代表的制造類專業,適時順應了現代物流業發展對物流技術與裝備的要求。這些特色專業的建設,有效地提升了學院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是面向崗位設課程。高職教育要真正做到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就必須瞄準產業辦專業、對接崗位設課程,以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為本位構建基于物流業務流程的專業課程體系。為了解決學生畢業后不能有效對接產業,不能適應工作崗位的 “職教頑癥”,作為教學副院長的肖智清教授做了深入的思考,也查閱了很多國內外職教資料。他從德國的職業教育中汲取了營養,受到了啟發,于是在全院逐步推行了基于物流業務流程的課程改革,面向工作崗位和工作過程進行教學改革和課程開發。他要求學院各系以全面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深入企業調研、深入崗位分析,熟悉物流業務流程中的工作任務,科學構建課程體系,科學設定課程標準,科學設計教學情境,切實進行基于物流業務流程的教學實施。目前,學院各系均根據學院的辦學定位,結合各系專業特色,以物流業務流程為依據,構建了基于物流業務流程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并根據專業職業崗位 (群)的人才規格與企業共同制定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如物流管理專業 (倉儲配送方向)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按照入庫-保管-出庫-配送等倉儲配送作業流程,科學構建了基于倉儲配送作業流程的課程體系等。
通過實施基于物流業務流程的課程改革,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課程教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動手能力也大大增強了,特別是教學做一體化的課程教學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等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一位四川籍學生說: “通過老師在課堂上教我們做,我們在實訓室學著做,到崗位上去試著做,我們感到我們的課程不再空洞,不再枯燥,我們離工作崗位不再遙遠。”
走 “省部共建、集團辦學”的職教發展之路
一所學校的發展,既要有內部的凝心聚力,銳意進取,也要有外部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只有這樣,學校的發展才有堅實的內部堡壘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憑著多年的企業工作經驗,通過多年的辦學實踐,學院黨委倪文棟書記和領導班子一致認為,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實施集團化辦學,是積極探索產學研結合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有效途徑。經過廣泛調研和精心籌備,2008年7月14日,學院率先在湖南組建了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教育集團,這是由湖南省政府正式批準成立的第一個職業教育集團,共有四十多家企業和十余所院校參與。它的成立標志著學院在辦學模式上采用了整合和集成社會資源的供應鏈理念,搭建起校企深度合作培養現代物流人才的大平臺,從而有效構建了 “專業+產業”、 “教學+研發”、 “培養+就業”等人才培養鏈,形成了校企 “共建、共享、共贏、共長”的物流人才培養新機制,真正實現了畢業生對接產業、對接崗位、 “零距離上崗”的目的。
2008年9月,在學院的大力推動和精心組織下,湖南省政府與全國性行業牽頭單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簽訂了共建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的協議,使學院成為了湖南省政府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共同建設的單位。湖南省政府在招生計劃、人員編制、發展用地、資金支持等方面對學院實施傾斜政策,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則重點在現代物流職業教育研究、企業培訓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對學院給予大力支持。可以說,省部共建和集團辦學,為學院的發展搭建了廣闊的發展平臺,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
通過省部共建和集團辦學,目前學院已經獲得了上千萬元的建設資金投入,與近百家企業進行了深度合作,如湖南京陽物流公司出資100萬元在學院設置了 “京陽物流獎勵基金”并與學院簽訂了 “京陽班”訂單培養協議;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為學院捐建了 “合力叉車實訓室”,并簽訂了 “合力叉車班”培養協議;阿凡提物流有限公司與學院簽訂了校企戰略合作協議等。此外,還有一批企業與學院達成了共建實訓基地,為師生提供頂崗實習崗位的合作意向。采訪中,一位來校講學的企業老總說:“物流學院的校企合作、集團辦學是實實在在的校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建共享、共贏發展,它既有利于企業的發展,也有利于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最重要的一點是有利于全社會職業教育的持續發展,值得大力推廣。”
走 “教學做一體,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之路
高等職業教育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應用型職業技術人才的教育。它要求所培養的人才必須具有較強的應用能力和操作能力,教育教學中也必須重視實踐教學,強化學生的實習、實訓。學院教學副院長肖智清教授說: “我們要培養既會動腦,又會動手的高素質物流職業技術人才。物流是做出來的,理論和實踐往往有一段差距,這段差距要通過我們去做,去實踐,這就對我們的實踐教學提出了特別的要求。”目前, “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強化實踐教學,走教學做一體、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之路”已經成為了全院上下的共識。
在實踐教學條件的創造上,特別是實訓基地的建設上,學院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
一是加強校內仿真實訓基地的建設。目前,學院建設了省內一流的物流仿真實訓中心、供應鏈一體化多媒體沙盤實訓室、物流軟件模擬實訓室、國際物流實訓室、物流工程機械實訓室、物流信息技術實訓室、物流網絡實訓室、物流設施設備實訓室、連鎖經營超市實訓室、叉車駕駛實訓場、電子電工實訓室、鉗工實訓室等60個專業實訓室,各項實習實訓設施設備的項目達標率和實驗實訓項目開出率100%,設施設備價值達標率85%以上、完好率96%以上。特別是柔性物流仿真實訓系統的構建,通過Internet實現遠程實訓或培訓,提供了與企業及其他單位進行聯合仿真實訓和培訓的平臺。
二是校企合作建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學院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先后與阿凡提物流有限公司、長沙希賽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簽訂了校內物流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協議,由學院出地皮、企業出資金,按照生產和教學需要建立真實的生產性實訓基地,由企業進行生產經營,學院派師生到基地進行實習實訓等。目前,學院正在進一步與企業進行合作共建省內最大的物流配送生產性實訓中心。這些校內實訓中心的建立為學院的教學做一體化和工學結合提供了真實的實踐環境,有利于學生與企業的有效對接。
三是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學院特別成立了校企合作推進辦公室,不斷拓展和鞏固校外實訓基地,先后同南方建材、一力物流、京陽物流等89家企業簽訂了正式的校外實訓基地實訓協議。學院通過組織學生到設備先進、技術力量強、管理科學規范的校外實訓基地實訓,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職業技能,為學生順利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實訓師資隊伍建設上,學院領導班子深知 “沒有名師,難有大學,沒有 ‘雙師’,難有高職”。為此,學院堅持以 “名師引領、整體提高,雙師結構、專兼結合”為宗旨,制定了校企專家互聘制度,啟動了 “百名專業教師進企業,百名企業骨干進課堂”的師資隊伍建設 “雙百工程”,積極實施了 “教學名師工程”,并以湖南省高職院校現代物流群教學團隊建設項目為推動,全方位推進專業教師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職教名師,技能專家。目前,學院已經建設了一個素質優良的現代物流專業群教學團隊,打造了一支 “名師引領,雙師素質”的專業教師隊伍。
此外,學院還建立并實施了 “現場專家為主、專業教師全程跟蹤、校企共管、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工學結合的管理制度。學生在工學結合期間,專業教師與企業專家現場一起進行實踐指導,并制定了各項實習實訓考核標準,做到周周有考核、月月有考評,形成了校企共管與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相結合的工學結合的管理機制,切實保證工學結合的實際效果,從而有效實現了學生與企業和崗位的 “無縫對接”。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的跨越發展之路,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對接產業是方向,教學改革是核心,校企合作是方法,工學結合是關鍵,師資建設是前提,提升質量是主題,突出特色是目標。只有這樣,職業技術學院才能坦然面對激烈競爭,才能穩立潮頭,從容指揮和引領其他職業技術學院劈波斬浪,奮勇前進!衷心祝愿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這艘中國物流職業教育的旗艦,在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大潮中繼續加速領航,為我國物流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不斷探索,不斷開拓,不斷譜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