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陶瓷扭轉出口頹勢
2009-5-2 22:4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訊記者陸志霖、孫晶報道:廣交會一直被看作是出口行業的晴雨表,對于陶瓷行業來說也不例外。據黃埔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廣東省出口各類陶瓷產品價值7.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1%,扭轉出口頹勢。也許是因為第一季度成績不錯,所以在本屆廣交會上,不少參展商都鉚足了勁,大幅度提高新研發產品的比例,以吸引更多的訂單。 加大新品陳列比例
前天是廣交會二期的最后一天了,馬先生的“守門”工作也可以告一段落了。所謂的“守門”,就是如非采購商,“非請勿入”。原來,馬先生所在的深圳斯達高今年春交會特別推出一款新產品———瓷板畫。馬先生告訴記者,除了重推的瓷板畫外,今年春交會斯達高展示的新品比例從往屆的30%左右提高至50%。“以前一款產品一種花式,而今年產品的花式特別多,為的就是要吸引采購商眼球。”不僅是斯達高,專做兒童用陶瓷餐具的深圳雅飛今年的新產品比例也高達80%。
記者采訪發現,陶瓷出口行業內已經形成這樣一個共識:金融危機下歐美市場在收縮,陶瓷企業必須加大力度開發新產品才有競爭力。潮州達藝陶瓷的有關負責人蔡燕芬也認為,“金融危機下,很多搞貼牌和來料加工的陶瓷企業都頂不住,相反有自己品牌和產品的企業則受沖擊不大,這就提醒我們開發新產品的重要性。”
走高端增強抵抗力
如果說廣交會是出口行業的晴雨表,那么潮州陶瓷可謂是陶瓷出口行業的一個代表。潮州陶瓷商會副會長謝華告訴記者,目前,潮州有幾千家陶瓷企業,六七成是做外貿生意。一些做低檔日用品陶瓷的生產廠在此次金融危機中顯得承受力很低,一個月沒有訂單,就面臨倒閉的危險。反而,主打歐美市場中高端產品的陶瓷廠受到的沖擊并不大。
從1995年開始做外貿陶瓷生意的謝華表示,剛開始廠里把產品拿到廣交會賣就有生意,可是近幾年出口競爭加劇,潮州的陶瓷業認識到必須走出低端市場才有生存空間,部分企業開始轉型。從2004年謝華開始大力發展適合歐美市場的中高端產品,“我的工廠從去年的800人縮減至今年的500人,訂單量下降了,但是利潤還是維持一定的水平”。
雅飛的鄺小姐也表示,雖然今年春交會客流量有所減少,但是由于走中高端路線,訂單數量還是和往年持平。
美國訂單不輕易接
來自海關的數據顯示,從出口市場來看,第一季度廣東陶瓷產品出口前3大市場為歐盟、東盟和美國。其中,對歐盟出口1.4億美元,增長9.4%;對東盟出口9769萬美元,增長20.2%;但對美國的出口卻下降了1.3%,為7168萬美元。
記者在廣交會上了解到,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不少陶瓷生產企業的焦點正慢慢從美國市場轉移開。“現在有些企業碰到美國客戶就專門報高價。”潮州一家陶瓷企業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方面因為美元匯率不穩定,大家都不愿意冒險,另一方面美國客戶一向視價格為第一選擇,一味要求低價,很多做中高檔產品的企業都難以配合。
謝華表示,事實上歐美市場對于日用陶瓷的剛性需求還在。目前,國外市場的庫存在今年下半年將消耗掉,也就是下一屆廣交會,交易量肯定大增。“但除了傳統的歐美市場外,很多陶瓷廠也開始關注內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