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9+1>10”關于“物流業如何助力九大產業振興”
2009-5-19 22:5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關于“物流業如何助力九大產業□本報記者 隋秀勇
面對全球經濟的一片蕭條,2009年的中央經濟會議提出了 “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和總體要求。作為會議精神的延續,自今年1月14日,國務院陸續出臺了包括物流業在內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為國民經濟的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提供了諸多利好政策。
●相互依存
自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下簡稱 《規劃》)出臺以來,河南省交通運輸協會秘書長史強幾乎沒有在辦公室呆過一整天,每天忙于跑企業做調研。 “金融危機陰影下的物流企業生存狀況可用 ‘慘淡經營’概括。”史強這樣描述其近一段時間的調研結果。
但談及物流業未來走勢,史強卻表示很有信心。而其信心卻是來源于先于 《規劃》出臺的九大產業振興規劃及已經陸續出臺的相關產業振興規劃細則。由于物流業從其產業劃分來看,屬于第三產業。這決定其必須依托于第一、二產業,服務于第一、二產業。 《規劃》中將 “擴大物流市場需求”列為十大任務之首。
九大振興產業,從經濟總量看,在2007年的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國民生產總值 (GDP)的比重三分之一。從財政貢獻看,2007年全國稅收收入4.56萬億元,其中九大產業規模以上企業上繳稅金達到1.7萬億元,約占37%。
九 大 產業無疑是物流企業服務的主要領域。在史強看來,九大產業振興要旨在于,必須專注于自己的核心業務——研發和生產。而對其物流流程進行重組、整合、分離和外包,就會把大量的物流需求釋放出來,物流企業必然會獲得更多的業務空間。
同樣,九大產業的升級發展也離不開物流業的服務支撐。
嚴峻的經濟形勢導致九大產業成本過高、業務能力不足,要提高市場競爭力只有壓低各項成本。史強認為,九大產業的原材料采購、庫存的有效管理、生產流程與銷售環節的高效銜接等等,沒有物流服務體系保障,都將大打折扣;反之,九大產業的振興才能更有保障。因此,物流業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九大產業振興和升級;九大產業振興也會拉動物流服務需求,這是相輔相成的。
現代物流的發展理念是,根據客戶的需要、市場需要來組織生產,把企業風險降到最低。九大產業采取物流外包,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對物流企業來說,主要是滿足制造企業對細化物流的要求,加快發展加工配送、倉儲管理等功能,能夠將制造企業所需求的各種規格的配件、原材料等,有效及時的配送到位。物流業服務能力的提升,會使九大產業放心的將自身的物流需求交給社會化的物流企業。這樣既保證了社會化物流量,促進物流企業的快速發展,使專業化的物流能更好地滿足制造企業的不同需求。
●物流助力
物流業最終搭上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末班車,主要看重其橋梁和紐帶作用。這不僅是物流業自身調整和振興的需要,也直接關系到九個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在北京工商大學洪濤教授看來,物流業在九大產業中起到基礎性的
支撐作用。洪濤表
示,以生產為中心
已經不復存在了,
以需求導向為中
心正在逐步確
立。在這個過程
中,流通起到非
常關鍵性的作用,
其他一些產業包括
規劃中的九大產業最終都需要物流業來實現其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講,物流業的基礎性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國自1996年至今已經是13年的買方市場,現在買方市場已經成了一種常態。生產只是第一步,如果沒有高速、安全、集約的物流體系做支撐,九大產業很難實現高效的運作。而且優質的物流服務和良好運作的供應鏈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歐麟咨詢總經理王祖錦告訴記者,九大振興產業中絕大多數為制造企業。首先,工商企業在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庫存環節會占有很多資金。物流改善會使物流采購更加及時,從而優化企業庫存,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其次,物流所涉及的固定資產如倉庫、配送中心、配送車輛等等投入非常大。制造企業的部分甚至全部物流服務的外包,可以降低企業固定資產投入。
高效的物流服務水平,在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的同時,社會物流的深化和精細化是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以汽車為例,前端的零部件采購、供應,中間的裝配、生產,后端的分銷與配送,產品制造過程中90%以上的時間處于物流環節。在研發和制造水平相當的前提下,產品有沒有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物流成本和供應鏈速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企業和產品的競爭,更多地體現在物流能力的競爭、供應鏈與供應鏈的競爭。
此外,全球經濟一體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它強調世界范圍內的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目前,企業采購、生產及銷售的異地化已成一種常態,我國制造業“大而全”、“小而全”的傳統運營模式受到巨大挑戰。
傳統的工商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面臨市場領域的擴大、產業縱深的拉長,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顧客的耐性降低,競爭者越來越多等情況。這要求企業學會運用 “時間管理”,最快速地將最新的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與物流業的聯動可以幫助企業進行時間管理,縮短上市周期。
現在 “單打獨斗”式的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已開始被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所取代。制造業的立業之本在于生產和研發環節,而物流則貫穿其產業鏈的始終。因此,在我國新一輪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進程中,九大產業要在全球化競爭中迎頭趕上甚至反超,高效的物流運作能力顯然是其必備的 “常規武器”。
●聯動共贏
《國務院關于印發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開宗明義地指出:“制定實施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不僅是促進物流業自身平穩較快發展和產業調整升級的需要,也是服務和支撐其他產業的調整與發展、擴大消費和吸收就業的需要,對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國民經濟產業結構,不僅依賴工商企業在生產制造環節能力的升級,更要依靠優質的物流管理和服務為工商企業降低經營成本,打造扁平化的供應鏈,充分發揮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潤滑劑和助推器的作用。
因此,九大產業與物流業攜手發展則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通過物流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使十大產業結成有機聯系的整體,更能形成產業結構調整和振興的組合拳,實現以十大產業為代表的國民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部署。
《規劃》中無論是發展物流業的“十大任務”還是 “九大重點工程”,也都與九大產業發展息息相關。其側重強化縱向的物流產業鏈自身基礎上,橫向的物流業與九大產業供應鏈的產業聯動;從信息化、標準化等方面強化縱向的物流產業鏈,橫向的物流與工商供應鏈的協同發展。
振興”的系列報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