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溫嶺東部產業集聚區發展啟示錄

2009-5-19 10:3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投入資金24.4億元,區內企業108家,新開工企業48家,新投產企業31家,投產企業共創產值30億元,新增銷售收入15.17億元,新增入庫稅收3205萬元……
  這是溫嶺東部產業集聚區去年全年交出的答卷。
  長期以來,溫嶺東西發展不平衡,面積不到該市的1/3、人口不到1/2的城區、澤國、大溪三地經濟總量占了溫嶺的7成以上,市域生產力布局極不平衡。由此溫嶺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東西并進、整體躍升”戰略,以西部的城市化促進工業化,以東部的工業化支撐城市化,加快東部產業集聚區的開發和建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這就為溫嶺東部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而從東部現狀來看,東部的小城鎮建設已達到一定規模,形成了比較突出的船舶制造、汽摩配件、水產食品加工等產業基礎。同時,東部產業集聚區北部毗鄰路橋,距臺州機場25公里,距規劃中的臺州新機場直線距離8公里,內外交通便捷。
  近日,記者綜合相關采訪所獲,歸納出溫嶺東部產業集聚區較好發展的三點啟示。
  啟示一:東部產業集聚區決不是一個普通的工業區塊,而是一塊體制、機制和制度改革的“試驗田”
  東部產業集聚區規劃控制面積為311平方公里,重點建設規劃面積為150平方公里。
  150平方公里,猶如一本巨著,那么,這本巨著該如何開頭呢?
  溫嶺上下一開始就認識到:體制創新是經濟發展動力的根本源泉,增創體制優勢比單純依靠優惠政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更持久、更關鍵。
  于是,在東部產業集聚區,一系列的機制、體制和制度創新,如泉噴涌而出——
  改革審批制度:在有關規定允許的范圍內,做到能合并審批的手續盡量合并,能縮短審批時間的盡量縮短,能取消的手續盡量取消,能委托的權限要盡量委托。
  提供高效快捷的公共服務:“圍墻外政府辦,圍墻內企業做”。這是東部產業集聚區的服務口號。
  對于入園企業的項目報批,集聚區都會提供“專人受理,專人送件,專人聯系,限定報批時間”的服務,并落實報批責任制,真正做到一站式、保姆式服務。
  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東部產業集聚區的每一個具備優勢產業的區塊,身上都連接著一根“營養管道”,管道的另一頭,是當地相應行業的創新服務中心。一些共性技術通過創新服務中心輸入到產業區塊之中,為東部產業提升提供了營養。如圍繞船舶行業,組建了船舶設計中心,實施包括從設計到技術指導、信息介紹等系統的服務。
  啟示二:東部產業集聚區決不僅僅擴展著溫嶺的經濟規模,更是工業化與城市化互動的生動詮釋
  長期以來,溫嶺走的是一條城市化發展道路。依靠民資,城鎮不僅強化了商業集聚功能,更成為制造業的重要載體和當地居民的集聚點。
  這樣的結果是:城市居住、商用、工業等各區塊相互混雜,導致城市化滯后于工業化,中心城市的集聚度不高,城市功能不完善等一系列的問題。
  走進溫嶺東部產業集聚區,記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工業化與城市化互動的氣息,感受到了以工業化推動城市化的“標本意義”——
  東部產業集聚區被納入“把溫嶺建設成中等現代化城市”的大范疇來考慮。從誕生之日起,集聚區的規劃布局、集聚區的建設方向,都被賦予了“臨港新城”這樣一個角色使命,以彌補溫嶺作為中等城市缺少深水港口、大型臨港型產業基地以及具有海洋特色的旅游休閑基地等缺陷。
  在東海塘外龍門海區畫出一座12公里長、60個5萬噸以上泊位的龍門大港口,這里將成為臨港工業經濟的起點。
  整體推進路網建設、加快220KV東海變建設、加速實施長潭引水工程……一系列區間基礎設施建設,是為這座臨港新城搭建的骨骼;發揮東海塘萬畝腹地的獨特優勢,發展以港口為核心的現代物流業,是這座臨港新城通往世界各地的脈絡;占地1000多畝、由中國華富控股集團投資26億元的“溫嶺市高新技術生態園”目前正在建設之中。承接上海產業轉移,實施市場化運作,加快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為這座臨港新城提供了鮮活的血肉。
  據介紹,溫嶺東部產業集聚區形成后,人口將達到30萬,工業產值有望達到1000億元,在經濟總量上等于再造了一個新溫嶺。
  “在東部產業集聚區,每一個工業園區便是一座新城,學校、體育場館、醫院、商住區、商場、酒店等各項配套設施,應有盡有。”東海塘圍墾指揮部負責人說。
  園區自身區域的城市化,帶動了周邊村莊的城市化,農民正在向市民轉變。在上馬工業園區周邊的松門、石塘等地,由于地價和房租大增,村民靠出租房屋和打工,開始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啟示三:園區建設只有跳出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閉筑巢的內部循環,在更大范圍內的產業體系中充當配角,才會獲得持久的生命力
  作為溫臺沿海產業帶的組成部分,溫嶺東部產業集聚區開始探索嘗試,溫州與臺州,如何聯手打造溫臺沿海產業帶?
  溫嶺的做法是:跳出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閉開發的內部循環,勇于在更大區域范圍的產業體系中充當配角,從而實現溫臺的聯動發展。
  為此,東部產業集聚區將依托現有汽摩配件和機械制造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汽摩配件制造業和船舶工業,打造國內重要的汽摩配生產基地、中小型船舶生產基地和國內最大的民營船舶生產基地。
  溫嶺東部產業集聚區始終堅持一個前提——走內涵式的發展之路,摒棄以往的粗放式的發展模式,以期獲得發展的持久生命力!
  溫嶺東部產業集聚區在招商引資、招商選資過程中,拒絕了“低、小、散”的污染企業。至今年2月份,區內以船舶制造、機械、水產加工、汽摩配等四大行業為主,其中船舶制造行業10家,機械行業15家,水產加工行業7家,汽摩配行業7家,這些企業當中,億元以上企業5家,3億元以上企業3家。
  區塊負責人雄心勃勃地說:“我們的目標是,把溫嶺東部產業集聚區打造成溫臺沿海產業帶最具發展活力的區塊和臺州沿海產業帶最具競爭力的區塊!”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