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200億補貼能換來產業升級嗎?

2009-5-17 2:1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自去年11月份中央推出4萬億投資計劃后,由于國企受惠而民企基本無緣,市面上頗多怨言,“給國企黃金,給民企信心”之類的調侃更是滿天飛。而從近期中央出臺200億技改資金補貼的政策來看,也主要還是國企分潤。 
  5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加強企業技術改造,根據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以下六個方面給予重點支持:一是支持鋼鐵、有色金屬、石化、輕工、紡織、食品等行業加快研發共性關鍵技術,調整產品結構,發展循環經濟;二是依托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推進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提高基礎配套件和基礎工藝水平;三是發展新能源汽車,支持節能、環保、安全等關鍵技術開發,發展填補國內空白的關鍵總成產品;四是支持集成電路設計和先進生產線建設、新型顯示和彩電工業轉型、TD-SCDMA等新一代移動通信設備研發生產、計算機研發能力建設和下一代互聯網推廣應用,支持軟件及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五是大力發展風電機組關鍵零部件及核電關鍵設備、關鍵組件等;六是支持物流業發展多式聯運、轉運設施和城鄉物流配送等工程。為此,今年中央以貸款貼息為主的方式,安排200億元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官方媒體估計,項目實施后可直接帶動全社會投資4600億元。 
  如果說,4萬億投資是防止經濟崩盤、提振企業界信心的必要措施,那么200億技改資金就有點讓人狐疑:200億補貼資金下去后,4600億就會跟上?這可是23倍的帶動率!國企固定資產更新就會立即出現?對此懷疑不是沒有理由。因為技術改造和節能減排都是企業行為,不是政府行為。企業行為的驅動力是成本要素和利潤率的變化,否則就容易變成數據魔術,很難有實質效果。 
  就技術改造而言,是企業在能源、勞動力工資以及土地價格等生產要素上漲情況下的壓力結果。企業只有增大技術改造資金,提高產出率,否則就會消化不了成本壓力而在競爭中敗下陣來。或者在新技術應用帶來的高利潤率吸引下,企業必然進行技術改造,擴大再生產以占據行業高地。因此,技術改造是企業經營中應有之義。你不補貼給它,它也得干,不干就是自尋死路。但如果成本壓力不足,你補貼給它錢,它會干么?理論上講,國企并無動力進行固定資產更新搞技改。煤炭、石油乃至電力等能源價格那么低廉,中國員工工資那么低,土地又是政府征收上來,貸款又都是國有大銀行的低息,成本如此低廉,辛辛苦苦搞技改,豈不是自找麻煩?就算搞技改,改造哪些環節?如何改造?沒有價格信號的引導,企業自身又如何說得清?譬如鋼鐵產能結構調整,發改委紅頭文件一個接著一個,要求國有鋼鐵企業將產能由低端建筑鋼材生產提升為高端型材生產。結果4萬億投資出來,低端建筑鋼材銷售火爆,高端型材卻是銷售困難。計劃經濟的思維方式,如何配置有限的資源進行改造? 
  本質上說,企業技術改造是產業升級的表現形式。水、電等基礎價格改革配套后,成本上漲自然會迫使企業往高附加值生產環節上走。同時匯率改革配套后,人民幣匯率自然也會促使企業到國際上購買高端技術專利以及設備。但目前人民幣匯率低估,等于削弱國內企業的購買力;而在當前條件下,出口部門的擴張實際上為國內資源價格保持扭曲狀態又加了一把力。資源、能源等基礎產品價格改革還前路漫漫,這技改又如何搞得起來?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