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機遇 保增長 吉林通化實現經濟發展高位運行
2009-5-14 22:4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5月6日至11日,記者隨吉林省新聞采訪團赴吉林省通化市采訪。據了解,通化市是中國“中藥之鄉”、“葡萄酒之鄉”、“人參之鄉”和“優質大米之鄉”。旅游資源獨具特色,集安高句麗遺跡是吉林省的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輝南龍灣火山口湖群是中國最大的火山口湖群,經濟以冶金、醫藥、食品三大支柱產業和能源、新型建材、機械制造、旅游等優勢產業為主體。
通化以振興老工業基地為中心任務,近幾年集中精力抓發展、抓經濟、抓項目,全市經濟呈現出各項指標高位運行、發展環境明顯改善的良好態勢。總的思路是突出工業立市、產業興市,全力抓好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實現投資拉動的新突破;加快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實現投資、創業、人居環境的新提升;加快壯大縣域經濟,實現新農村建設的新進展;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實現民生狀況的新改善。
通化東寶人胰島素生產車間 (丁陸陽 攝)
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快實現“三化”即產業規模化、交通快速化和人居生態化。
一、突出抓好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實現產業規模化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抓經濟發展,很重要的是構筑產業支撐體系。經過多年的發展,通化市已形成涵蓋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各門類的產業體系,冶金、醫藥、食品已經成為支柱產業,能源、新型建材、機械制造、旅游等優勢產業發展勢頭迅猛。進一步做大做強支柱和優勢產業,增強核心競爭能力,重要的是牢牢抓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努力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規模化。主要是做大做強冶金、醫藥、食品三個支柱產業,集中打造冶金、醫藥、食品、能源四個百億元級產業集群,通過推進冶金及關聯產業、醫藥產業、農產品加工、能源、葡萄酒、人參、旅游、商貿流通、房地產、文化等十個產業的發展,形成以工業為核心、多業支撐的經濟發展格局。
冶金產業:
繼續堅持“支持通鋼、服務通鋼、發展通化”的指導思想,舉全市之力支持通鋼發展,支持通鋼完成裝備大型化改造和1000萬噸級鋼發展目標,推動鋼鐵向精品化、制品化延伸,加快建設吉林省冶金產業基地。圍繞熱軋、冷軋等重大項目,加強機械制造、汽車零部件、新型建材等關聯產業開發,抓鐵礦等資源整合及綜合配套能力建設,大力發展“圍鋼經濟”。
醫藥產業:修正、東寶、紫鑫、益盛、振國、萬通等8戶企業進入全國中藥工業利潤百強,修正藥業去年的產值突破60億元,位居全省醫藥行業第一位,進入全國10強。通化醫藥產業集群被評為“中國百佳產業集群”。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83種,中藥保護品種103種,國家一、二類新藥16種。東寶人胰島素填補國內空白,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可以生產人胰島素的國家。目前,東寶3000公斤人胰島素凍干粉項目投產。斯達舒、萬通筋骨片、碟脈靈等產品都有很高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通化將抓住吉林省支持和推進醫藥產業發展的機遇,大力推進企業聯合、重組、兼并,培育大型企業集團,進一步打造醫藥工業、醫藥商貿、醫藥科研、醫藥教育、中藥材基地、醫療康復等“六位一體”的醫藥價值鏈體系,增強醫藥產業競爭力。
食品產業:
果仁加工企業年加工松籽12萬噸,占全國的70%、世界的60%,是全球最大的松籽仁加工集散地。阜康酒精擁有世界先進的酒精生產工藝,是全國比較大的玉米轉化食用酒精企業。總投資3.1億元的華潤雪花集團20萬噸啤酒項目開工建設,投產后年可實現產值4.7億元,利稅超億元。通化在未來幾年,將推動食用酒精、釀酒、果仁等食品產業系列化、品牌化發展。
能源產業:
通化圍繞能源產業的發展,重點謀劃和實施了58個能源項目。
煤炭、鐵礦、松花石項目正在組織實施。可以說,能源是通化比較有潛力的一個產業。
機械制造產業:
通化石油化工機械、石油工具等10多家企業是生產石油鉆采機械、行走設備、修井打撈工具和配件的專業廠家,產品覆蓋國內所有陸地油田,遠銷美國、加拿大、哈薩克斯坦等8個國家和地區,制造水平和生產能力居全國第四位。
二、突出抓好開放通道建設,加快實現交通快速化
建設四通八達的交通體系,是通化作為山區邊境市實現大開放、大發展的基礎條件,也是解決運輸成本偏高、影響投資意向必須跨越的坎。改善通化與外部的時空格局、提高通達深度和等級,加快建設連接周邊城市的大通道和出海大通道,構建起有利于大工業、大物流、大旅游發展所需要的現代運輸體系,實現交通快速化。
①提速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在公路建設方面,重點按照“進關、出海、通省、連縣”的發展戰略,在已建成通化至沈陽高速公路的基礎上,加快建設通化至丹東、通化至長春、通化至集安、梅河口至沈陽高速公路,加大縣鄉村公路升級改造力度。在鐵路建設方面,重點加快推進東北東部鐵路(通化段)和沈吉鐵路復線(通化段)建設、通梅鐵路升級改造,提升境內通行能力,實現客運快速化和貨運重載化。在空港建設方面,力爭“十一五”末建成通化民用機場,打通通化與外界的空中聯系。通過建設立體交通體系,使通化成為“進關出海、連接腹地、通達國際”的區域交通樞紐。
②加快建設區域物流中心。通化作為吉林省東南部中心城市和東北東部重要物流節點,已基本具備建設區域物流中心的交通、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重點加強與沈陽經濟圈、長春經濟圈內的城市協作,積極引進有實力的物流企業,建設一批以冶金、醫藥、食品、建材為主的物流園區和配送中心,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重點抓好總投資15.6億元的長白山藥谷物流中心建設,有效解決藥農賣藥材難、藥企采購中藥材成本高、產銷供需錯位等問題,帶動相關產業就業人員5萬人以上,帶動通化及長白山區種植中藥材100萬畝以上,實現中藥材年交易額及加工業產值200億元以上,在更高層次上發展醫藥產業鏈經濟。
③謀劃建設通化國際陸港。建設陸港是內陸地區發展國際貿易的切入點。搶抓建設東北東部鐵路、通丹高速公路的機遇,充分依托冶金、醫藥、食品等產業優勢,豐富的林木、礦產等資源以及周邊城市眾多的進出口企業,把丹東港延伸到通化,將“內陸地區”變成“沿海地區”,使通化及周邊城市企業的進出口貨物減少周轉環節,加快報關、通關速度,降低流通費用,促進通化物流業和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提升通化在國際交往中的知名度。
三、突出抓好宜居城市建設,加快實現人居生態化
宜居城市是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新的城市理念。通化群山環繞,渾江穿城而過,生態環境良好,曾獲中國人居環境獎(水環境治理優秀范例城市),是中國旅游競爭力百強城市、中國百佳投資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具有建設宜居城市的比較優勢。在城市未來發展中,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堅持以人為本,既注重加快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又注重提升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實現人居生態化。
抓機遇保增長
通化市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重沖擊,把保增長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全力以赴促發展,整個經濟運行開始出現回暖跡象。
在今年一季度,通化經濟正在趨好,主要表現在四大方面。一是固定資產投資增勢迅猛。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7億元,增長137.3%。二是招商引資大幅增長。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63.2億元,增長46.3%;實際利用外資2391萬美元,增長173.3%;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304項,其中億元以上項目66項;三是醫藥產業保持強勁發展勢頭。醫藥產業產值、增加值和利潤分別增長39%、33.3%、20%,產值和增加值增速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47.7和31.7個百分點,是近年同期最好的一年,有29戶醫藥企業的增速超過30%;四是一些大項目陸續投產。20萬噸啤酒、10萬噸鍍鋅鐵線、20萬噸彩涂板等一些億元以上的重點項目將在近期竣工投產。一些數字表明,一季度通化市經濟開始回暖。從去年四季度開始,金融危機對通化的影響不斷加深,通化市冶金產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部分經濟指標增速大幅回落,加上去年一季度的高位增長,導致今年一月份經濟運行增速放緩,部分指標出現負增長。但從今年前3個月的走勢來分析,主要指標環比增速逐月提升,經濟的下滑態勢得到有效控制。
為確保二季度的經濟增長全面超過一季度,通化市實施了九項措施
——狠抓項目開工。全面迅速組織好各領域項目的開工建設,大干二季度,奮戰100天,爭取全年項目的開工率上半年達到80%,固定資產投資全年必保完成605億元。列入今年開工計劃的億元以上項目,6月底以前全部開工。
——狠抓工業運行。一是加大對現有企業的扶持力度。落實領導包保和部門幫扶責任制,選派機關干部包聯企業,幫助企業克服困難、解決問題。二是抓緊抓好工業項目的投產達效。三是加強產需銜接。特別是突出抓好以通鋼產品為重點的產需對接。四是要搞好煤電油運等生產要素的協調供應。
——狠抓招商引資。集中力量抓合同和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抓項目的履約、落地和開工,同時要狠抓資金到位;
——狠抓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加快以“六路一場一港一江”為主的9項基礎設施工程。同時,加強對污水處理、濱江東路改造、供水供熱供氣設施改造、江南新區開發等10項城建重點工程的組織調度、開工建設。
——狠抓春耕生產和產業化經營。高標準抓好春耕生產,強化科技服務和工作服務,及時開犁、搶種搶播,保證糧食產量穩定增長。圍繞特產、食品、牧業和林業四個產業,啟動實施國家級農副產品加工示范基地等155個農業項目,促進一批產業化項目達產達效。
——狠抓第三產業發展。一是在全市商業領域組織開展扶助地產品銷售活動,在域外開展推介和銷售品牌產品活動,在節慶旺季組織各種形式的促銷活動;二是快速推進服務業重點項目,北京恒坤家居博覽購物中心力爭6月底前投入運營,義烏國際商貿城、龍灣會館、新天地購物中心等重點項目都要加快節奏;三是加快發展旅游業,組織實施好旅游設施和景區改造重點工程,快速提高旅游業的吸納力和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
——狠抓財稅收入。進一步組織好財稅工作,開源節流并重。
——狠抓銀政銀企對接。盡快落實市政府與各家省級金融機構簽署的720億元合作協議,切實用好用足貸款額度。繼續加強融資平臺建設,發揮各類融資平臺功能,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
——狠抓資金爭取。進一步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把握信息、謀劃項目不間斷地爭取國家和省里的資金支持。
今年,在國際金融危機還在持續蔓延,經濟形勢處于“逆境”時,通化市又謀劃出2009年至“十二五”期間的一批重點項目,項目總數620項,總投資2728.8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38項,項目總投資1315.6億元。今年,通化市計劃實施項目1465項,項目總投資1459.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06.4億元。億元以上項目165項,項目總投資680.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14.9億元;10億元以上項目19項,項目總投資347.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5.9億元。1-3月份,市縣兩級主要領導帶隊走出去招商35次,到沿海發達地區的50多個城市開展項目推介、洽談對接。先后引進了吉林亞泰、廣東康美等知名企業,吉林省東南部水泥生產基地、東北最大的人參產業基地、中藥材集散中心和長白山藥材基地等建設項目相繼落地。赴港澳經貿活動收效明顯,共簽約項目19個,總金額336億元。
世界文化遺產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集安
集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中朝界河鴨綠江、國家森林公園五女峰、青石云峰湖、榆林琉璃洞、原始森林……集安市委、市政府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旅游產業發展,把旅游業發展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來統籌考慮和謀劃,促進了這一朝陽產業的發展壯大,在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方面取得了驕人成績。集安以其山青水碧,景色宜人,歷史豐富,文化深厚而聞名遐邇。上蒼對這塊土地的眷顧為集安發展旅游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早知有集安,何必下江南”,一句游客的順口溜道出集安豐富的旅游資源。集安古城是高句麗文化的發祥地,厚重的歷史就是文化旅游品牌獨一無二的資源。同時,集安特色的旅游商品、紀念品的生產和銷售也以豐富品種、講究包裝、保證質量、打造品牌為目標,以挖掘文化用品、工藝品、農特產品為主,調動社會各界力量,深度開發旅游商品、紀念品,形成體系,全面推向市場。古城的各個景點周圍都成為旅游商品、紀念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