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甘肅:少數民族地區第一條高速路-康臨高速公路建設紀實

2009-5-14 14: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說到修路,人們的印象往往是修路工與一堆堆的砂石,只是出力氣的活,跟高科技幾乎無緣。而記者在正在建設中的康家崖至臨夏高速公路采訪時,發現這條路從設計、征遷到施工,無處不透露著科技的力量。 
  全長70公里的康臨高速公路是蘭州至云南磨憨口岸西部大通道在甘肅省的重要路段,也是甘肅少數民族地區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項目建設伊始,承建單位甘肅路橋公路投資公司就立足于建設一條“環境優美、資源節約、質量優異、民族和諧”的高速公路,在項目管理的各個環節勇于科技創新。 
   一條路的前世今生 
  “我們這套系統,能讓你看到康臨路的前世今生!备拭C路橋公路投資公司董事長牛思勝一邊用激光筆指著大屏幕上變幻著的路形,一邊笑著對記者說。 
   隨著激光筆的指點,一條線形流暢、設計合理、環境優美的大路展現在了記者眼前。“這不是動畫片,是真實的路況!迸K紕俳榻B說,“每一標段的平縱指標都與實物相符合!睘榱艘粋個數據,牛思勝在設計之初就徒步沿線走了4遍。最終拍板的路線是在這套三維技術系統上幾經篩選后確定的。“三維技術優化設計管理軟件”是該公司自主研發并初次應用于項目管理中的。承擔這一科研課題研究的項目負責人就是牛思勝。他說,運用“三維技術優化設計管理軟件”,可以通過計算機系統對工程設計進行更直觀的了解和分析,從一個路段、一座橋梁、甚至一個坡面,都可以進行優化選擇和改造,使公路線條更加優美,橋隧涵洞布局更加合理,同時對環境的保護和生態的恢復更接近于自然和持久。這樣在施工中就避免了臨時動議和被動施工,既保證了建設資金不被浪費,又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效率!凹饶鼙M量繞開耕地,減少拆遷,又能保證線形流暢,是這套系統最大的功用。”牛思勝說:“比如,這里有一片溫棚本來要全部征地拆遷。我們在系統上演示時,發現在這里降低填土高度,不影響線形,也不影響模擬駕駛中的舒適度體驗,就果斷降低填土高度,減少了大量的拆遷!毖菔締T點擊這處溫棚時,屏幕上顯示:廣河縣三家集鎮甘坪村溫棚2592平方米。 
   據介紹,采用這套新軟件設計后,比原方案節約耕地1698畝,同時縮減了大量拆遷人口。 
   記者發現,在這套系統上,建前的路況有實物對照鏈接,建后的路況有各項指標,細致到那里種幾棵樹,是什么樹。 
  據了解,把這項技術應用于高速公路的管理中,在全國尚屬首次。 
  動態施工過程向社會公開化 
   前不久,記者來到了南陽山隧道施工現場。隧道大部分路段處于地質滑坡堆積層,洞口圍巖面積廣,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難度大,是康臨高速公路建設的控制性工程。 
   一進入隧道上行線施工現場,抬眼就看到一個攝像探頭安裝在襯砌臺車的中上部,前方掌子面及邊墻有一個轉動的變焦鏡頭,使施工作業面的一切盡收眼底。施工人員的施工是否規范,掌子面是否有險情,一切都逃不過它的視線范圍。同時,它將信息傳輸到控制拷貝中心,隨時能夠提供回放記錄,并將數據上傳到廣域網,以備各個網絡終端設備隨時上網觀看。 
  這就是我省高速公路建設管理中首次成功應用的遠程數字監控系統,俗稱“電子眼”。據了解,運用數字監控手段在今天已經很普及了,但把這一技術成功運用到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監控中,在國內還是首例。 
  “這套遠程網絡系統把整個動態的施工過程向社會公開化了。只要安裝這套軟件,任何人都可查看工程進度,監督工程質量!表椖哭k質檢科負責人王方亮說:“監控系統還可以與防盜報警等其他安全技術防范體系聯動運行,及時發現安全事故隱患,預防和減少生產事故的發生! 
  最不擔心的一次隧道施工 
  如果說“電子眼”是令人敬畏的“黑臉包公”,那么安全帽里的“定位系統”則是呵護有加的“天使”。 
   進入南陽山隧道采訪時,隨同的項目部工作人員發給記者一頂特殊的安全帽。說它特殊,是因為這種安全帽里配有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芯片。芯片里記錄了對應人員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齡、性別、所屬班組、工種、職務及本人照片等。每一個進入隧道作業的人員和管理人員必須佩戴專屬本人的信息安全帽。 
   據介紹,在安全帽上安裝芯片定位系統,能及時、準確地將施工現場各個區域人員的動態情況反映到計算機系統,使管理人員能夠隨時掌握施工現場人員分布狀況和運動軌跡,便于進行更加合理的調度管理!爱斪鳂I人員經過設置識別系統的地點時就能被系統識別,系統對每位讀取了安全帽芯片信息的施工人員的信息通過系統傳輸網絡,將這些人員通過的路段、時間、工作情況等資料傳輸到監控室進行數據管理,同時在信息大屏幕上出現提示信息!表椖哭k工程技術科負責人楊國卿介紹說:“隧道一旦發生安全事故,監控室在第一時間內就可以知道被困人員的基本情況,搶險隊使用移動式遠距離識別裝置,可在10米到30米的范圍內探測到遇險人員的位置,迅速展開救護! 
   已打過12個隧道的現場施工人員李丁魚對記者說:“這是我干過的最不擔心的一次隧道施工,就因為有了這頂‘安全帽’。它增大了隧道施工的安全系數,讓人感到很放心! 
  三維技術優化設計管理軟件、遠程視頻和信息安全帽定位系統只不過是康臨高速公路建設中采用的諸多新技術中的幾例。牛思勝說,這些都是在國內首創的。下一步,他們將把這些應用技術一一申請專利。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