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承包冰火兩重天
2009-5-13 20: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部分項目相繼擱淺
由于金融危機傳導的滯后效應,2008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未受到明顯影響,全年仍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但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金融危機的深化和擴散,一些國家的當地銀行破產,當地貨幣匯率急挫,外資撤離,石油、礦產價格暴跌,業主支付能力下降,對我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的影響開始逐步顯現。
例如,中國建筑總公司承建的有“俄羅斯曼哈頓”之稱的“莫斯科城”項目也因資金短缺被迫停工,據說至少要停工半年。而該項目竣工日期為2010年第四季度,比原定2010年第一季度的竣工時間晚了半年。復工時間可能是在若干月,或是金融危機過后。
在新加坡,由于美國重要投資銀行的紛紛破產,整個拆借市場的貨幣基金撤掉了2000多億美元,導致我企業與美國通用在新加坡談判的項目因通用方面正逐步撤出資金而擱淺。
上海電氣電站集團的業務主要集中在電力奇缺的印度、越南、印尼等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正逐步擴大。在印度,近幾個月來,一些業主資金能力發生問題,部分業主推遲支付項目款,放緩工程進度,與新業主談判的項目被重新議價,還有一些項目被取消;在印度尼西亞,一個合作伙伴因股票大量縮水,被無限期停牌,資金鏈恐發生斷裂;在越南,政府決定停建大量工程項目,壓縮投資,電氣電站集團在越南的市場開拓很難有大的進展。
由于業主發生資金問題,致使上海現代建筑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一些國內外的工程項目的應收款未到帳。2008年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0萬人民幣的未到帳,該集團因此受到影響的項目達2億~3億人民幣。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港灣)在阿聯酋的兩個工程項目也因業主資金支付出現困難而暫停施工,另一個已經授標的市政工程項目也放緩了進度。
不僅如此,由于合作伙伴破產,致使供應鏈斷裂,令我企業陷入窘境。以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公司為例,由于在該公司的供應鏈里,部分浙江的材料和設備供貨商受金融危機波及而倒閉,企業轉而尋找其它合作伙伴,對企業的采購成本和周轉速度極其不利。
與此同時,境外項目融資難度加大,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由于抗風險能力弱,金融政策更加緊縮。以越南為例,上海外經集團在越南的項目由于越方財政部取消為項目擔保,導致中標并已開展勘察和設計的項目被中止。
簽約開工屢見不鮮
雖然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對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的業務發展帶來一定的沖擊,但由于中國“走出去”的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經過多年的歷練,具備了在國際市場競爭的一定優勢,所以一些項目“合同簽約、順利竣工”的現象仍屢見不鮮。
2009年2月21日,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港灣)和巴政府簽署了關于在巴基斯坦聯合成立疏浚公司的諒解備忘錄。
3月11日,中建總公司在多家國際知名承包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簽約美國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大橋改造項目。項目金額為4.07億美元,是我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在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取得的重要突破。
3月31日,印度尼西亞泗水—馬都拉海峽大橋主橋合龍,這是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所屬中路公司負責設計施工總承包的東南亞最大跨海大橋。
中國的承包工程企業,之所以在金融危機肆虐的國際背景下,未受到猛烈沖擊,得益于我國企業的施工質量、項目本身以惠及當地百姓為原則。
以蘇丹麥羅維大壩為例,3月3日,由中國水電集團和中國水電對外公司聯營中標、中國水電集團建設施工的非洲最大的水電工程———蘇丹麥洛維大壩工程首批兩臺發電機組投產發電,慶典儀式在麥洛維大壩工地,“向中國政府和人民問好”、“感謝中國政府和人民”、“中蘇友誼萬歲”的親切標語,隨處可見。
據悉,麥洛維大壩全長9.7公里,是蘇丹乃至非洲目前最大水電工程項目,也是蘇丹水電開發史上一個里程碑。
正如中國水電對外公司總經理陸國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言,“麥洛維大壩工程是一項兼具發電、灌溉和生態三大功能的世紀工程,綜合效益可觀。它將為蘇丹經濟騰飛奠定堅實的基礎。”
前不久,巴基斯坦政府與中國港灣簽署關于在巴聯合成立疏浚公司的諒解備忘錄,看中的就是該公司的先進技術。
據商務部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24.3億美元,同比增長32.6%。新簽合同額335.5億美元,同比增長57.5%。合同金5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01個,合計273億美元,占新簽合同總額的81.4%。而上年同期簽訂合同金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項目僅為70個。截至2009年3月底,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2754億美元,簽訂合同額4677億美元。
如上海電器集團承攬的19.56億美元博茨瓦納電站項目、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承攬的17.7億美元沙特麥加麥地那高速鐵路項目等等。
兩年后市場再起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目前,金融危機對我國一些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影響尚不突出。以中國港灣為例,目前海外在建的工程項目接近70億美元,受危機影響放緩的項目比例不到10%。該公司總經理孫子宇告訴記者,從地區分布看,對我外承包工程業務影響最大的是中東地區的阿聯酋,主要是商業項目。
“金融危機對歐美等發達國家地區影響最大,在我國主要對外承包工程市場中,中東歐、獨聯體國家和南亞國家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程度較高,這些市場的風險較大。”不久前,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在對企業進行調研時,眾多企業發出了同一個聲音。
在歐洲中東部地區,過去幾年,該地區的國家經歷了貿易條件鼎盛期的快速膨脹。大規模擴建公共項目,大規模舉債,過分依賴信貸和外資。然而,歐洲中東部地區的外匯儲備卻非常有限,金融海嘯已經陸續將西歐和美國的投資撤回。熱錢撤離,對于歐洲中東部地區來說,猶如釜底抽薪,投資市場迅速下滑。
在獨聯體國家,俄羅斯產業結構單一,GDP的1/3來自能源經濟。油價的暴跌,導致俄經濟開始出現負增長,資金大批外逃、失業現象與日俱增,俄許多大型能源企業都陷入資金鏈中斷、債務沉重的困境;哈薩克斯坦銀行業從西方借貸的大量資本被抽走,導致該國近年來原本如火如荼的建筑業一夜之間蕭條,石油等資源價格的大幅下跌引發原材料出口收入劇減,令哈國經濟雪上加霜,本國貨幣堅戈曾兩天貶值30%;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兩國原本不發達的工業生產再遭受能源危機和訂單減少的打擊。
在南亞地區,印度市場對中國企業政策限制越發嚴厲,巴基斯坦政府財政吃緊,政局動蕩,外部環境惡化。
根據國際權威研究機構GlobalInsight統計,2009年全球建筑業增長率估計小于2%,低于2008年3.8%的增長率,成為2002年以來的最低數值。預計到2011年后,全球建筑業投資增幅才逐漸回升。盡管如此,各地區的情況存在顯著差異。
美國經濟的衰退、次貸危機的爆發等因素使得美國的建筑銷售率和開工率急劇下降,一時難以恢復;歐洲的住宅建筑業發展勢頭逐漸減弱,將在未來兩年持續低迷;中東地區依仗其雄厚的石油儲備和資金積累,大量的長期投資項目仍將繼續;亞太和拉美的新型市場國家基礎設施領域投資仍會有較大幅度增加;非洲國家經濟基礎薄弱,建設投入會受到油價波動和外援資金流向的影響。
無獨有偶,我國的一些企業也與國際權威研究機構GlobalInsight的觀點不謀而合,他們普遍看好中東和拉美地區,認為拉美地區還存在較多的市場機遇,東南亞未來建筑業發展勢頭較好。
驟變更有商機
這次經濟衰退來勢之兇猛,波及范圍之廣大,歷史罕見。因此,國際權威機構和各國政府普遍認為人類將經歷一次經濟發展的漫漫寒冬,經濟復蘇時間樂觀估計需要3~5年,悲觀估計需要5~10年,2009年全球經濟增長1%。
作為各國經濟支柱產業的建筑業,會在各國政府刺激經濟計劃的實施中受益,至少可以抑制下行勢頭,并且根據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會在第一時間看到初生的太陽,成為率先復蘇的產業。但就2009年的國際承包市場而言,總體呈收縮狀態。
按國別地區市場劃分,北美和西歐處于金融危機的漩渦中心,2009年經濟預期為負增長,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銳減;澳洲、南美和東南亞部分國家資本市場受到的波及略大;中東、非洲和俄羅斯受初級產品和能源價格大幅下跌影響更為直接,非洲經濟從前幾年的平均5~6%下降為3%,基礎設施投資削減,在上述這些國別地區市場開拓業務,整體難度會加大,且競爭激烈。所以我國企業應該進行必要的策略調整,在國別市場、項目種類和參與方式等方面進行甄別,尋找商機。
以BOT(建設-經營-轉讓)投資基礎設施,帶動工程承包。
正在經歷的經濟衰退導致許多國家政府一邊大興刺激經濟增長計劃,又一邊深感資金緊張,于是以急切的愿望期待國外投資者前往投資。特別是像波蘭、葡萄牙、東南亞、南亞等原有基礎設施陳舊的國家更是如此。這些國家BOT等法律制度健全,支付條件有基本保障,風險可控。我國企業應抓住機遇,可以特許經營的方式前往投資基礎設施,帶動對外承包工程發展,進入此前無緣涉足的這些市場。企業進入之前,要詳盡了解當地相關法規,爭取在國家進出口銀行和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聯合擔保和保險之下,運用國際通行的規范做法推進BOT。
海外投資帶動業務發展。
近年來,中國經濟正在重演這樣的歷史劇目。隨著我國外貿出口的增加,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迅速增多,人民幣在過去2年時間里升值了約20%,同時由于資源短缺加劇,勞動力成本增加,國內生產成本上漲,許多企業開始在海外投資設廠,去年以來,我國企業的跨國收購活動大幅增加,由此給我國工程承包企業創造了新的機會。例如,中國五礦和江西銅業聯合收購的北秘魯銅業公司預期建設投資需要15億美元;中國鋁業投資的秘魯特羅莫克銅礦建設造價規模業比較大;中冶集團投資的阿富汗艾娜克特世界級特大型銅礦項目建設造價高達42億美元。這些投資項目的實施,無疑會帶動國內相關產業全鏈條“走出去”。
關注民生工程,構建和諧世界。
盡管世界經濟遭遇困難,國際市場變數增多,但是和平與發展的主題并未改變。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民生工程、戰后重建項目都在穩步推進。類似中國水電集團承建的造價2億多美元的蘇丹“和平路”項目,應該繼續成為我國企業關注的重點之一,盡管改善民生的工程項目利潤率較低,但是這些項目對共同發展和構建和諧,能夠發揮更大的影響。
企業妙招迭出
一家一家的投行、金融公司倒閉、破產,次貸危機推到了金融體系的多米諾骨牌。全球通脹形勢與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恐怕是當前各國所面臨的最重要的外部環境。
畢竟,在國際工程承包中承包商對自由外匯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而其最終的資金來源只能是工程結算款,大量外幣兌換業務的存在使企業外匯風險在所難免。
而在國際承包工程中,經濟風險的大小主要依據合同的支付條件。當合同規定存在調價公式時,除固定費用部分要承擔經濟風險外,物價指數的增長不足當地幣貶值的部分,同樣要承擔經濟風險。
例如,某公司在建的42個工程項目中,其中有13個總價承包合同,分別來自卡塔爾3個,安哥拉項目群10個,按合同規定不許調價;其他均為單價承包合同,且大部分按合同規定存在調價公式。
對于安哥拉的項目群,由于合同額度普遍較小、工期短等特點,潛在的金融風險容易規避;而卡塔爾3個項目合同額度大,強度高、合同工期均在2年以上。因此該公司將遭受諸多不確定變更因素導致的工期延長、成本增加、物價上漲等潛在風險。
面對危機,各村有個村的高招。“使用人民幣結算也不失為企業一種避險的有效手段。”云南建工集團國際工程部副總經理陳偉強坦言。
記者從云南省商務廳了解到,由于匯率變動,企業面臨的匯率損失最高可以達到4%~5%。相較而言,人民幣的幣值不但穩定,而且穩中有升。
云南建工集團在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等多個東盟國家都有海外業務,多年來,海外訂單一般都使用美元作為結算貨幣。
集團國際工程部副總經理陳偉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假如與東盟國家簽了一個合同金額100萬美元的工程承包合同,但大部分材料需要在國內購買。簽合同時,100萬美元按當時人民幣和美元匯率,價值700萬人民幣。可一旦匯率波動,比如說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跌至1:6.8時,我們無形中就虧了20萬元。”
隨著匯率的波動,越南、緬甸等周邊國家的邊民和企業也越來越青睞使用人民幣結算。“誰先使用,誰就先得益。”云南省商務的孫小虹說。
“做好市場調研及前期相應工作是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這一簡單樸素的道理,在我國許多“走出去”企業中實踐者。
“此次危機對我公司并沒有什么明顯的影響。”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的有關負責人向記者道出了他們妙招,“如果說中水電對外公司之所以在這場嚴酷金融海嘯中,沒有遭到重創的話,那么,關鍵的因素得益于該公司對項目前期所作的審慎的調查研究,對“有可能出現風險、搖搖欲墜”的項目,堅決否定,不管它有多大的誘惑力,絕不心存僥幸。
她舉例說,一個10多億美元的項目,公司拿到標書后,沒有馬上研究如何投標、競標,而是認真地對該項目進行前期的籌備,全面分析、了解項目所在國的國情,法律法規,考察當地市場。經過縝密的研究、判斷,最后還是決定“放棄此標為最佳選擇”,雖然該標的數額極具吸引力。
此外,上海振華港機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均采取簽約時鎖定匯率的措施,而在金融危機中受匯率波動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