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預警:一季度大豆進口超千萬噸
2009-5-13 19:5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1日,海關總署發布預警報告,今年一季度我國大豆累計進口量超過1千萬噸,同比增長30.4%,其中黑龍江省同比增幅高達84.5倍。本報評論員葉檀表示,國家收儲成了政府掏腰包,享受甜頭的卻是美國農民,她建議嚴格區分轉基因和非轉基因大豆,實行定向收儲。 進口量逐月回升
昨天,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大豆進口371萬噸,同比增長55.2%,環比微增0.7%。事實上,自一季度以來,我國大豆單月進口量一直保持在300萬噸以上并呈現逐月擴大態勢。海關總署的預警報告指出,去年9月份以來,我國大豆進口均價大幅下降,盡管今年1季度趨于平穩,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基本穩定在395~400美元/噸之間。
市場大半被“轉基因”占領
海關預警強調,與2008年年初相反,目前國內大豆主產區的豆油和豆粕市場均已被轉基因產品占領。以我國最大的大豆生產省黑龍江為例,受國家收儲政策影響,國產大豆價格每噸高出進口大豆約500元人民幣,導致省內以國產大豆為原料的壓榨企業紛紛停產限產。目前轉基因大豆豆油占黑龍江市場份額的80%,豆粕市場90%左右是轉基因豆粕。
政府掏腰包補貼了美國農民?
本報評論員葉檀對此表示,大豆進口的大量增加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國儲大豆收購定價遠高于市場價格和進口價格水平,大量產區周邊油廠轉向使用成本更加低廉的進口大豆。這意味著中國政府掏腰包,最后嘗到甜頭的卻是美國農民。
葉檀說:“一方面,如果國家在進口方面出限制政策,可能會有貿易保護嫌疑,另一方面,如果國家不出收儲政策,農民更難以生存!
她還強調,大豆進口數量大增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國家收儲,而是外資操控國際產業鏈,國家喪失了主動權。她建議,嚴格區分轉基因大豆和非轉基因大豆,實行定向收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