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都汶高速破解“蜀道難”(

2009-5-11 11:1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從2003年開始修建的這條高速公路跨越岷江23次,共有50多座橋梁和11條隧道,橋梁和隧道總長度超過全路段的三成,每公里造價高達5000多萬元,總投資31.05億元。但這條四川省內“最昂貴的公路”在地震中損毀。    
  5月12日,都江堰至映秀段將再次通車。映秀至汶川高速段也已于5月9日正式開工修建。這條最后在汶川縣城與阿壩州至蘭州國道相連的路,將成為西部掘金路。古人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都汶高速建成通車后,蜀道難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破解。    
  在地震災區,數十條通往財富的路正在修建中。     
   第二條生命線    
  從都江堰往映秀方向的漩口鎮集中村,斜坡30度,直行路面。一輛面的與一輛載重車發生刮擦。10分鐘不到,前后兩公里的車隊長龍從山腳到山頂蜿蜒延伸。    
  “返回還是等?你們自己做決定吧。”羅四海征求車內7位乘客的意見。“只要一堵起,沒有五六個小時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憑他在213國道上近一年的送客經驗,他斷定這次到不了映秀。他的同行在電話中告訴他,距離映秀鎮7公里的地方,另一起車禍正在考驗所有過客的耐心,“那邊也排起了至少5公里的長龍。”    
  這一天是5月8日,距離都汶高速公路都映段正式通車不到2天。   
   “我相信5月10日開始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都汶高速都江堰至映秀段這一天通車。”都汶高速公路建設公司辦公室副主任何勇聽到213線再次排起長龍車隊時說。    
  從都江堰進入映秀或汶川,沒有都汶高速公路之前,國道213是惟一可以依賴的生命線。地震后,直到今年5月6日24時,這條路從都江堰到汶川段只能實行“單進雙出”的交通管制方案,實現物資與人員的順利進出。但并沒有多少人愿意遵守這條規定,車輛總是不停地在這條不到兩車道的路上擦身而過。    
  都江堰發出的班車全部被迫取消,從此地進出映秀,只能依靠當地的面包車,單程票價20元甚至30元,比班車價格高出一到兩倍。羅四海在地震后失去了工作,籌錢買了輛面的,在這條路上從事出租送客生意。對于213國道上什么時候不堵車,堵車后什么時候能通車,他掌握得八九不離十。“早上9點前不堵車,再往后就不好說了。”    
  “第二條生命線都汶高速的作用就這樣被突顯出來。”何勇說。作為從都江堰到汶川甚至到達阿壩的快速通道,都汶高速公路早在2003年開始修建,起于都江堰,經映秀至汶川,全長82公里,都江堰至映秀段26公里為高速公路,映秀至汶川段56公里為二級公路,其中映秀至汶川段于2008年1月建成通車。“都汶高速主要路段都在山區,建設成本相當高昂,每公里造價高達5000多萬元,是四川省內造價最貴的高速公路。”都汶高速公路建設公司辦公室副主任何勇說。    
  地震使這條“最昂貴的路”還未來得及交付使用就損毀嚴重。由于汶川境內地形和地質結構復雜,都汶高速全程82公里的路段中,跨越岷江23次,修建了50多座橋梁和11條隧道,橋隧總長度占全路段的三成。震后都汶高速橋梁全部垮塌,一半左右的涵洞無法使用,有的路段在航拍時甚至連路基都看不出來了。    
  “隧道里的掌子面有塌方的危險。不重修,誰敢走那里喲。”羅四海說,他經過映秀的紫坪鋪水庫時發現,附近橫跨岷江之上宏偉的跨江大橋,被攔腰斬斷,都汶高速公路成了斷成一截截的扁擔,無法挑起運載物資的重任。    
  去年5月25日,都江堰去映秀的路上,斷裂的都汶高速路。圖/嚴志剛(資料圖片)    
  途經都江堰-汶川-茂縣-松潘的213國道(2005年11月4日攝)。蜀道之難可見一斑。圖/新華社    
  羅四海最希望的是映秀至汶川段高速早日通車,因為他的家在綿虒鎮,那里有體現羌(禹)文化的重要建筑壁畫。    
  “很多人現在想進去看,可惜我沒辦法帶他們去參觀。”羅說。5月9日,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奠基并正式開工,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親自到現場參加奠基儀式。    
  去年汶川大地震及其引發的滑坡、崩塌等次生災害,使四川災區交通基礎設施損毀十分嚴重,損失十分巨大。    
  道路不暢達的地方幾乎是四川的“金礦”所在地。    
  四川省委宣傳部提供給本報記者的一份材料稱,以阿壩州境內為例,許多地方有著豐富的金、鈾、鋰、硅、鐵、錳、泥炭等礦產資源,同時擁有九寨溝、黃龍、臥龍、四姑娘山、夾金山等一批世界級旅游資源。但由于震后交通不暢,這些地方的旅游人數急劇減少,礦產開發受到很大限制。    
  震前到達上述地點,213國道成為必經之路。“都汶高速立項之初,就決意將其打造成為成都平原與阿壩州之間的‘財富快速通道’。”一位參加過立項的交通廳人士說。    
  修復這些快速通道,成為災后重建最重要的內容。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災后恢復重建工程于去年9月27日全面啟動。當天,在浩淼的紫坪鋪水庫上,公路控制性工程廟子坪大橋動工重修,這條在地震中飽受摧殘的交通大動脈開始重生。    
  通車后的都汶高速公路,從映秀到都江堰只需要20分鐘,比過去走213國道的時間縮短40分鐘。“縮短時間是一方面,而帶來財富是另一方面。”四川省交通廳辦公室副主任鄭曉惠說。    
  “都汶高速建成之后,從都江堰到汶川只需1個小時,從成都到九寨溝的行程也將大大縮短,無論是對旅游業還是工礦業發展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何勇認為。    
  映秀鎮“震中飯店”老板楊云青說,他的吊車經常奔波在國道213線上,協助交警處理交通事故,如果都汶高速通車,那么213國道將不再是“生死線”:這條路上的車輛將減少,5·12那樣的地震,在這條曲折前行的山區路上掩埋車輛與乘客的可能性會變小。    
  防震受到關注    
  排除213國道上遇險的可能性,也能排除都汶高速公路上遇險的可能性嗎?羅四海說,過去的213國道,預防地震時滑坡的設施基本沒有,“如果這次重建,不把這個問題解決,高速公路上那么多隧道和橋面,我們會更加擔心。”213國道都汶段目前跟都汶高速比,隧道橋梁數量要少得多。    
  “重建技術標準與災前原有規劃相比,肯定要提高。”何勇說,提高的技術標準當然“防震第一”。    
  四川省建設廳廳長楊洪波對本報記者說,過去汶川等地的設施并沒有抗震烈度8度設防,如今必須重新認識這個問題了。    
  在各地第一條生命線被打通后,交通設施恢復重建重點開始轉向防震新技術新材料應用。清華大學交通工程研究所史其信教授提出的建議得到重視,“對于災區交通恢復和重建工作,應嚴格按照國家抗震標準設計,甚至對重要地形環境下的公路、橋梁設計要超過標準的抗震烈度,如:都江堰—汶川公路處于地質、地貌條件復雜的地區,必須保證抗震烈度要超過原來設計的8度”。“絕對避免災害是比較難的,但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所造成的破壞。”四川省建設廳總工程師田文說。   
   去年6月,地震剛剛發生一個多月,四川省交通廳總工程師陳樂生就帶領交通系統的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幾乎跑遍了嚴重損毀的公路現場,采集了很多資料、數據。汶川大地震中,與地震帶垂直的道路基本沒有損毀,這為規劃工作提供了借鑒。“我們進行具體規劃時,總結地震發生的規律,設計道路的走向、選線時,考慮地震發生時可能的擠壓、搓動等運動形式,避免道路遭到破壞。”陳說。    
  此后,四川交通恢復重建把提高抗災能力作為重點,優選線路,科學設計,對路基、路面、邊坡防護處治及橋梁、隧道等實施柔性防震抗震設計和應用。    
  在都汶高速公路恢復重建先行一步后,四川省內大量受損公路也將逐漸進入重建過程。    
  綿竹至茂縣公路既是一條生命通道,又是一條磷礦石運輸通道,承載著恢復德陽工業、促進經濟爬坡上行的重要使命,但該路段跨越4個地震帶,沿途有21個堰塞湖,恢復重建橋隧超過一半,最長隧道達6公里長。北川縣擂鼓至禹里公路是北川關內通向關外的重要通道,前往素有“小九寨”之稱的青片鄉小寨子溝自然風景區,以及大禹故鄉的必經之路,地震時盡毀。    
  “四川省進入恢復重建規劃的公路總規模為3552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72公里、干線公路4805公里、農村公路29345公里,縣級客貨站39個,鄉級客運站342個,規劃期總投資859.3億元。”四川省交通廳辦公室副主任鄭曉惠說,這是新中國交通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重建。    
  就在都汶高速映汶段正式開工這一天,羅四海特意沒有出車,他到現場去觀看剪彩。剪彩現場,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說“兩年內基本建成”,羅四海當即高興地給遠在綿虒鎮的家人打了個電話:“我很快就能每天都回家了。”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