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季度翠屏區商務運行情況分析
2009-5-10 0:5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9年的商務流通工作,機遇與挑戰同在,困難和希望并存,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面前,能否保持商務流通事業平穩較快發展,是對我區商務工作駕馭復雜局面的一次檢驗。在困難面前,今年我區商務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和省、市商務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積極推進“商貿富區”戰略,搶抓機遇,趕超發展,加快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基礎,突出工作重點,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加強商品監測,強化市場監管,以“內貿求發展、外貿求突破”為目標,努力實現商務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商務運行的總體情況和運行特點
(一)總體情況
一季度,我區商務經濟不容樂觀。經濟運行情況總體呈現出“外弱內強”的發展態勢。“外弱”,即外貿出口、利用外資下降;“內強”即商貿流通發展勢頭強勁。各項商務目標完成情況如下:
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季度,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7.7億元,同比增長18.3%。
2、一季度外貿出口創匯1062萬美元,完成全年考核目標4765萬美元的22.29%,同比下降0.75%。
3、一季度實際到位外資286萬美元,分別為惠美線業和長毅漿柏的增資,完成目標任務500萬美元的57.2%,同比下降48.21%。
4、一季度共輸出外派勞務人員52人次,完成考核目標145人次的35.86%,同比增長116.67%,完成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營業額3萬美元,完成考核目標15萬美元的20%。
5、一季度“翠屏區商務之窗”上載信息58條,完成目標任務200條的29.00%,其中市商務局采用32條, 完成目標任務60條的53.33%。
6、市場體系建設及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其中:
(1)市場體系建設。截至3月底,全區市場建設工作大都處于辦理項目方案設計、網點確認、立項、審批手續階段。項目進展趨慢其原因主要是受規劃、土地拆遷等問題制約;
(2)“萬村千鄉市場工程”。1-3月新建農家店23家,完成市商務局下達的70家目標任務的32.8%,已建農家店綜合配送率為70%,食品、化肥農藥配送率為100%,存活率為100%。“家電下鄉”產品銷售額達到812萬元,完成目標任務的45.1%。
(二)運行特點
1、國內貿易穩步發展
(1)重點商貿企業穩步增長。今年一季度,蘇寧電器、上海永樂電器、南岸嘉信茂(沃爾瑪)、國美、蘇寧、四海通、燕君江北建材成、博美建材城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利用春節的紛紛開展家電節、手機節、家裝建材節等一系列優惠促銷活動,大大激發了消費者的購物熱情,同時綠源、燕君、敘府、美好家園等商場抓住春節商品消費商機,提供優質服務,競相推出折扣、返利、送積分等優惠促銷活動,大大激發了消費者的購物欲望。一季度,燕君商貿實現銷售額489萬元,同比增長55.2;綠園超市、中宏藥業分別實現銷售額2664萬元和1572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略有小幅增長;燕君家電銷售額的大幅增長在于對經緯商場進行了整體打造以及北通道商場和“家電下鄉”系列產品銷售額的擴大。
(2)物價上漲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市場供應總體穩定。
今年1-3季度,我區物價保持平穩。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類價格無異常波動,其中:糧食和食品油價格小幅上漲;肉類價格回落,水產品價格基本穩定;家禽價格略有上揚;水果總體下降;蔬菜價格略有小幅上漲。物價上漲趨勢得到控制,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消費壓力,有力于消費品市場的健康發展。據翠屏區生活必需品市場監測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區米、面、油、肉等生活必需品的供需總體平衡,價格無異常波動,市場供應充足。
(3)擴大內需措施到位,“萬村千鄉”、“家電下鄉”等惠農工程進展順利,農村消費環境得到改善。我區高度重視“萬村千鄉”、“家電下鄉”等惠農工程,加大“家電下鄉”活動宣傳力度,開展多形式的“迎春購物月”及“送貨下鄉”活動,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營造發展氛圍、強化指導和監管推動工作有效開展。“家電下鄉”銷售總額達812萬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村消費環境,有利于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顯著提升。
(4)重點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商務發展后勁穩步增強。今年以來,全區商務系統緊緊圍繞“商貿富區”和“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市、區督查的重點市場建設項目在積極推進中。今年擬建設培育的5個各類農產品市場(農貿超市)目標仍在積極推進中,絲麗雅農貿市場已完成商業網點規劃確認、建設規劃定點審批和項目方案設計;繼續推進三水廠農貿市場征地拆遷工作;打金里農貿市場、國風農貿市場、南岸西區農貿市場工作正順利推進;國風農貿超市配套建設方案已報規建局待批;安阜街道正著力推進金環東路商圈建設;萊茵春天購物中心和魯能財富中心建設工作進展順利。這些重點市場建設工作的順利推進,將進一步促進我區消費市場的壯大,增強我區的商貿發展后勁。
2、受全球金融影響,外向型經濟下滑明顯
今年一季度全區有出口實績企業11戶,其中出口同比增長的有3戶,敘府茶葉、四方射釘、琪雙魔芋分別完成139萬美元、86萬美元、8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52.73%、26.47%、50.00%,敘府茶葉增勢強勁,三月出口116萬美元,一季度累計出口139萬美元,主要出口產品是出口香港的凍豬肉。去年同期無出口實績的有4戶,分別是:佳亞貿易、健宏香料、怡安能發、升泰茶葉。同比下降的有3戶。其中:惠美線業、聯盛公司、制鬃廠分別完成702萬美元、44萬美元、26萬美元,同比分別下降5.77%、35.29%、35.00%,裕達商貿、紙機廠等外貿企業由于訂單大幅減少,收匯風險等因素,今年一季度仍無出口實績。
(1)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區紡織品出口企業僅惠美線業一戶,一季度創匯702萬美元,同比下降5.77%,占全區出口總額的66.10 %,惠美線業出口占全區的大半壁江山,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機電產品出口92萬美元,同比下降41.77%,占全區出口總額的8.66%;農產品出口166萬美元,同比增長86.52%,化工及相關產品出口56萬美元,同比增長38.7%。
(2)出口市場不斷拓展,呈多元化發展態勢。我區對亞洲、北美洲分別出口637、39萬美元,同比增長7.24%、69.57%,對歐洲、非洲的出口分別是62萬美元、294萬美元,同比分別下降25.30%、16.48%,對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出口分別是16萬美元、1萬美元,同比持平。我區新增卡塔爾、貝寧、埃塞俄比亞等3個出口國家,市場多元化步伐有所加快。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方式仍是我區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
(3)利用外資不容樂觀。一季度實際到位外資286萬美元,完成目標任務500萬美元的57.2%,同比下降48.21%。到位外資分別來自于外方投資宜賓長毅漿粕有限責任公司利潤轉增實收資本191萬美元,臺灣地區17位自然人投資宜賓惠美線業有限責任公司利潤轉增實收資本95萬美元。從我區利用外資的情況來看,臺資在我區增資相當踴躍,每年臺資企業均有增資,是我區利用外資的重要組成部分。
(4)外經工作成效顯著。一季度外派勞務52人,二零二地質隊外派老撾的勞務人員中有從事礦產勘探的有27人,經省商務廳備案的重慶對外建設總公司在我區招收赴利比亞的建筑工本季度有16人,均已為勞務人員購買了境外保險,預計二、三季度陸續還有赴利比亞的建筑工出國務工。另一特點是自行出國務工人員增多,個人通過親朋好友帶動的趨勢也日漸增多。
二、商務運行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發展速度大幅放慢。;國際貿易和投資活躍度進一步降低;國際市場能源資源和農產品價格小幅回落,但全球范圍內的通脹壓力仍然很大,金融危機帶來的高失業和高通脹影響尤為明顯。受國際國內經濟影響,我區經濟發展速度大幅放緩,其中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受到的影響最大。我區經濟運行中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需要引起關注。
1、外貿出口舉步維艱。國際金融危機對外貿企業的不利影響明顯。由于國際消費市場快速萎縮,企業訂單大幅減少,產品銷路受阻,多數企業的資金十分緊張,企業生產量縮減,企業生存發展環境愈加嚴峻,外貿出口形勢不容樂觀,須堅定信心,采取措施積極應對,共渡金融危機難關,千方百計確保外貿穩定增長。繼續鞏固歐美市場,千方百計穩定客戶,保住原有市場份額的同時,加大對東盟、俄羅斯、中亞、南美、中東、日韓及各自由貿易區的開拓力度,努力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
2、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走出去”戰略在探索中推進。我區實施“走出去”戰略,但我區赴境外投資企業不多,熱情也不高,拉動我區外貿進出口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外商投資項目投資規模小,數量少,且多為外商企業增資擴股方式。投資來源單一、國別單一。 同時,招商引資項目都存在立項緩慢、項目用地難以落實的問題,工業集中區建設進度不理想,這些問題對于新項目開工和資金到位影響很大。
3、市場建設滯后,現代流通業作用尚未充分發揮。我區現有的市場特別是農貿市場難以滿足急速城市化發展的需求,南岸東區、西區、白沙片區等城市新區普遍缺乏大型農貿市場,而一些市場由于配套設施等原因,處于閑置狀態,呈現出“市”無“場”和有“場”無“市”的兩種情況。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生活小區投入使用,迫切需要優勢企業開設連鎖店、直銷店,建立配送中心,為居民提供各類便民服務,我區各商貿流通企業在這方面做的還不多。
三、第二季度對策建議
為確保今年商務流通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結合一季度的商務運行情況,在下步的工作中,需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項目,促發展。在做好項目規劃編制的基礎上,千方百計爭項目,爭資金,建設適合我區區情的物流配送中心、城鄉集貿市場、農副產品深加工及冷鏈等項目,繼續實施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網工程”、“鄉村流通工程”,使全區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得到較大改善,從而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做好義烏小商品城、摩爾瑪商場、建設路綜合市場及九家村綜合市場的招商引資、運營服務等協調工作。做好南岸西區、鼎業興城等新建小區商業門點的開發,加快金環東路商業圈、萊茵時代商業圈、魯能財富中心的打造,不斷培育新的增長點。
二是抓監測,促管理。要把市場運行監測工作作為內貿流通管理的基礎性的長期工作堅持不懈地抓好,改善監測條件,按照“準確監測、深刻分析、科學預測、快速反應、及時調控”的原則做好各項指標的監測及分析工作。
三是擴內需,促消費。要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國辦發[2008]134號)文件精神,齊心協力地培育城市和農村兩個市場,充分利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配送中心、農產品批發市場等現有流通設施條件,擴大城市和農村群眾消費。穩步推進“家電下鄉”和“農超對接”等惠民利民工程。要加快發展現代流通業,發揮流通的先導作用。加大對農村商品市場和商品流通的調研,充分利用農業產業化、城鎮化建設的契機,大力推廣貿工農、產供銷一體化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大力支持和鼓勵農產品進“超市”,搞活農產品流通,增加收入。
四是加強行業指導,支持企業開展網上促銷、招商、交易。嚴格市場運行監測、監管,深入開展專項整治活動,促進商務行業的良性發展。
五是加強重點企業培育,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按照區委區政府發展現代服務業目標,大力推進旅游、商貿物流、文化創意、房地產、軟件與信息、金融、中介、社區服務等八大領域。
六是加強外貿外經工作,助推我區開放型經濟工作邁上新臺階。根據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商貿富區”的戰略,在制度創新上有閃光點、項目資金支持上有興奮點,全力助推我區開放型經濟工作邁上新臺階。
外貿出口方面要圍繞培育外經貿企業主體、強化出口示范區和基地建設、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構建招商平臺拓展市場等要素,培育外貿出口新的增長點,不斷壯大外貿出口企業隊伍。大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促進我區開放型經濟朝著規模化、多元化、現代化增長方式的轉變,增強國際競爭綜合實力。
利用外資方面要狠抓招商引資重點,強化" 項目" 意識。加強招商引資基礎工作,健全外商投資促進工作機制,加大項利用外資項目的跟蹤促進力度。抓好怡安集團與日本精田公司合作等項目的跟蹤服務和促進工作,協助開展前期工作,促進其盡早簽約。積極推動“以外引外”和現有外資企業增資擴股;積極推進“園區招商”,抓好園區利用外資工作,承接產業轉移。積極促進工業集中區的建設,為承接轉移打好基礎。突破工業園區建設滯后的瓶頸,穩步推進象鼻工業集中區、鹽坪壩工業集中區、李莊工業集中區開發建設,為外商投資企業的入駐提供有效載體。創新招商方式,拓寬招商渠道。積極開展產業招商,推動我區產業的優化升級。
外經工作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拓展我區外派勞務工作。進一步加強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外派勞務工作氛圍。進一步完善、健全外派勞務工作機制和服務網絡。做好個人自行聯系出國務工人員的登記工作,強化后續服務。
七、加強商務人才隊伍建設。要以“人才強商”為目的,多形式的加強干部職工的教育培訓工作,全面提高干部職工的綜合素質。同時要多渠道引進人才,充實壯大商務隊伍,確保各項工作全面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