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緊“總抓手”合力求突破
2009-5-1 22: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面對今年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我市各縣區以實施立市立縣重大項目攻堅行動為載體,搞對接、上項目、抓投入、保增長,全市一大批重點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投產達效。一季度,各縣區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在建項目共417個,181個開工建設,占在建項目總數的43.4%,完成投資43.27億元,占今年計劃投資的9.8%;其中,投資億元以上的在建項目共263個,有120個開工,完成投資38.32億元。
創新思路 精心謀劃
各縣區調整思路,科學謀劃包裝,抓緊儲備一批既符合產業政策,又體現本地特色的大項目、好項目。
一是把握政策謀項目。各縣區準確把握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切實謀劃一批事關全市發展的重大項目。懷安縣謀劃環保型、節能型項目,成功實施縣城污水處理廠等重點項目。橋東區7天時間新包裝項目117個,4個廉租房建設項目和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項目列入中央投資計劃。蔚縣謀劃了煤炭規模開發利用、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園區建設、文化生態旅游等30個重點項目。
二是立足產業謀項目。各縣區著力謀劃產業關聯度高、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精細項目。高新區謀劃實施了新東亞物流中心、國際商務會館等28個項目,其中9個項目完成征地、拆遷和前期工作。沽源縣促成大唐新能源集團就太陽能開發到沽源考察。宣化區加快謀劃商貿物流產業項目,重點推進牌樓商業中心綜合改造、東新區休閑商務區等13個項目。
三是挖掘能源謀項目。各縣區圍繞風能資源的開發利用,風電裝機容量取得重大突破。一季度,批復壩上地區開展前期工作的風電項目29個,裝機總容量224.25萬千瓦,分別占全市批復的風電項目總量、裝機總容量的90.6%和93.8%。張北縣達成總投資100億元的風機制造項目意向性協議。康保縣謀劃包裝了10個風電開發項目,簽訂了405萬千瓦風電、20兆光電項目開發協議。尚義縣與國華集團達成總投資1億元的意向性協議。
四是拓展渠道謀項目。各縣區對外宣傳推介,對內挖掘關系資源,積極拓寬項目引進和招商引資渠道。赤城縣加強與國家部委、北京市縣區領導和企業代表的溝通,在京舉辦項目簽約洽談活動,8個大項目順利簽約。沽源縣先后與30多家大企業、大集團進行接觸,10多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涿鹿縣先后10多次赴北京首航集團接洽、磋商,促成該集團注資3000萬元收購該縣液壓件廠并進行擴能技改項目的落地。
激活要素 破解難題
各縣區積極整合資源要素,采取靈活的運作方式,幫助企業和客商協調解決資金、土地、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建設難題,力促項目早啟動、早開工、早投產。
一是寬領域擴大融資。各縣區積極爭取上級投資、廣泛吸引外資、充分激活內資、依托銀行融資,重點解決項目建設資金的“瓶頸”問題。懷安縣針對文苑路建設資金短缺問題,組建了旭陽城建開發公司、路通開發公司,以土地抵押爭取貸款;縣國土局自籌資金500萬元,用兩天時間對拆遷農戶進行補償,保證了該項目于3月16日開工建設。康保縣在康七線道路建設上,用縣城周邊1000畝規劃建設用地,置換資金7000萬元,解決了建設資金難題。
二是多渠道挖潛土地。各縣區以產業園區建設為抓手,積極爭取上級建設用地指標,挖掘存量建設用地潛力,化解項目用地供需矛盾。萬全縣興建了占地370畝的中小企業創業園,采取租賃、轉讓、入股等方式,使企業入駐即能開工生產。高新區針對單螺桿潤滑無油空壓機項目 “用地難”問題,專門成立項目工作小組,落實土地28.5畝,其余40畝土地使用證正在辦理;利用土地抵押,協助企業貸款1000多萬元,區中小企業擔保中心為該項目提供信用擔保貸款200多萬元。
三是大力度配套基礎設施。各縣區進一步完善道路、供水、供電、通訊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為承載項目、盡早開工奠定基礎。崇禮縣對密苑國際旅游度假示范區項目進行全程跟辦,籌措資金5200多萬元,解決景區通路、通水、通電、通訊等配套基礎設施問題。下花園區對雙饋風機整裝項目特事特辦,責成園區辦、供電、國土等部門,加快通電、通路等“五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懷來縣全力協助項目單位解決用地、拆遷、環評、用水、用電等問題,目前,國家、省、市支持的6個重點項目已全面啟動。
營造“洼地” 優化服務
各縣區以項目審批為突破口,削減壓縮行政審批事項,創新項目服務方式,強力打造發展環境的優勢品牌,靠環境吸引人氣、匯聚商氣、增加財氣。
一是精簡審批事項。各縣區按照“能免全免,能減則減,能降必降”的原則,歸并部門內設職能機構,清理行政審批事項。蔚縣籌建行政審批、公用事業服務、收費服務“三個服務中心”,實行集中辦公,將行政審批事項精簡為28項。沽源縣取消審批環節收費項目108項。宣化區并聯審批,新籌建的區行政服務中心已具備入駐條件。赤城縣新建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削減行政審批事項124項。
二是優化政務環境。各縣區按照特事特辦原則,落實責任,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懷安縣推行“一班人”服務、“一廳式”辦結、“一個責任單位”聯系、“一次現場辦公會”協調、“一張明白卡”收費等“五個一”項目工作機制。察北管理區實行項目建設“直通車”制度,項目單位有困難可直接向包聯領導反映。宣化區加大對破壞發展環境行為的處理力度,先后對5名不作為、亂作為的公職人員進行處理。
三是開展公開承諾。各縣區窗口服務單位將服務內容、標準、程序等向社會公開,為企業、客商提供便捷服務。涿鹿縣36個執法執紀和經濟管理部門“一把手”在縣電視臺就優化發展環境進行公開承諾。沽源縣建立公開欄94處,公開監督電話97個,開辟電視臺“黨政領導公開承諾專欄”。懷安縣44個窗口服務單位通過縣電視臺、互聯網等方式,公開承諾部門收費標準、辦結時限,并編制了《繳費明白冊》送交縣內300多家民營企業。
四是強化社會監督。各縣區拓寬渠道,接受社會監督,確保權力公開透明運行。陽原縣建立項目工作質詢制度,縣人大、縣政協定期對全縣項目工作組織巡視檢查。橋西區啟動了民營企業行政執法監督“直通車”制度,為首批30家民營企業行政執法監督員頒發聘書。
健全機制 強化責任
各縣區集聚人力、物力、財力優勢,形成領導帶頭、部門聯動、合力推進的工作保障機制,促進項目早謀劃、快跑辦、速落地、見實效。
一是領導包聯制。萬全縣對已進入西山產業集聚區的14個簽約項目,由14位黨政班子成員分包,兩周一調度。張北縣對今年謀劃實施的64個項目,全部實行縣級領導包聯責任制。康保縣四大班子領導混合編組,由31名縣級領導牽頭分包重點項目,與項目涉及的縣直部門、鄉鎮簽訂責任狀。
二是調度督導制。宣化縣對36個重點項目逐一列表分解,倒排時間,“一把手”親自調度。康保縣抓住建賬、明賬、查賬三個環節,實行掛賬式全程跟蹤督導。沽源縣規定每月18日為項目工作調度日,對重點項目和落實不力的項目進行專項督導。橋東區常委會每周六對項目建設進行專題調度,將落實情況通報全區。
三是項目準備金制。張北縣財政預算安排資金1000萬元、沽源縣安排800萬元、塞北管理區安排210萬元,赤城縣、宣化縣、蔚縣財政分別列支500萬元,陽原縣、尚義縣分別列支200萬元作為項目前期經費。
四是考核獎懲制。赤城縣、陽原縣均設立100萬元獎勵資金,橋東區籌資300萬元,對引進大項目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重獎。下花園區出資37.5萬元,對10家超百萬元納稅大戶進行獎勵。沽源縣對固定資產投資300萬元到1億元的企業,按投資額度給予用地零地價到每畝返還2萬元不等的獎勵。崇禮縣對完不成任務的單位,實行“一票否決”,取消年度評先選優資格。高新區實行項目倒排問責制,對沒有按項目進度完成任務的單位進行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