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鋼鐵業重組須著眼國際競爭力

2009-5-1 9:5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王恒利
    去年以來,隨著寶鋼、武鋼的跨省重組,山東、河北鋼鐵集團的成立,我國鋼鐵業的整合呈加速推進的態勢,預計今年還將有大量鋼鐵企業重組,前十大鋼廠的產能集中度在去年42.6%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應在預料之中。
    不過,在已發生的鋼鐵業重組案例中, “去市場化”的態勢愈演愈烈。正如本報3月17日社論 《“民消國長”的隱憂》中所指出的那樣, “此輪整合潮中,清晰地呈現出國有鋼鐵企業并購民營企業的趨勢。在市場邏輯早已深入人心的今天,這樣的趨勢定然容易引起爭議。”
    但鋼鐵業重組 “去市場化”的形式遠不止于 “民消國長”,除了大量的民營鋼鐵企業被國有企業收購、逐步退出市場之外,連國有鋼鐵企業重組的背后,也更多地體現出行政意志,市場邏輯明顯缺位。
    比如寶鋼,這家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三年前曾雄心勃勃地提出,到2012年的產能要達到8000萬噸。雖然《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寶鋼的收購兼并大力支持,但重組進程卻屢屢受挫,退出了邯鋼新區,與包鋼還在進行馬拉松式的 “戀愛”。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與筆者交流時曾坦言,如果未來兩年沒有更大的實質性行動,寶鋼8000萬噸的目標很可能會落空。
    與此相反,山東鋼鐵集團、河北鋼鐵集團、天津鋼鐵集團的籌劃乃至掛牌,其效率之高,速度之快,時間之短,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盡管掛牌之后會面臨著 “整而不合”的局面。
    寶鋼尷尬現狀的背后,折射出當前鋼鐵業重組進程中的特殊生態,即在地方政府的主導下,以省 (市、區)為單位形成鋼鐵集團,比如山東、河北、山西以及天津,通過行政指令將地方國資控制的數家鋼鐵企業合而為一。類似于寶鋼、武鋼、鞍本這三大央企,無法染指鋼鐵大省的優質資產,只能將收購目標瞄準邊遠地區的鋼廠,比如八鋼、柳鋼、廣鋼、韶鋼等。
    鋼鐵企業乃利潤大戶和就業大戶,地方政府不愿意失去控制權,在國家產業政策的鼓勵之下,整合省內鋼鐵企業的意愿強烈,排斥 “外來戶”的心態由此產生,這是行政意志推動鋼鐵業重組的根源所在。
    近幾年國外有兩起鋼鐵集團兼并案例值得關注,2006年上半年,米塔爾以186億歐元現金及換股方式收購安賽樂,成就了全球頭號鋼鐵企業;當年年底,印度塔塔集團通過資本市場,以92億美元報價收購了歐洲第二大鋼鐵公司英荷科魯斯集團。國際上通行的重組是在市場主導下進行的,這在我國并無先例。雖然2006年年中寶鋼在二級市場試圖舉牌邯鄲鋼鐵 ,但在地方政府的斡旋下,以失敗而黯然收場。
    通過 “非市場化”、 “去市場化”的方式進行的鋼鐵業重組,為我們描繪了一個令人擔憂的前景,鋼鐵集團將以省為單位劃分,產業集中度雖然提高,但隨之而來 “國企病”亦成為隱憂,比較優勢難以發揮;效率低下、反傾銷案件頻發,中國鋼企國際競爭力減弱,最終被 “后起之秀”印度趕超……
    可以說, “去市場化”的重組是我國由鋼鐵大國成為鋼鐵強國的 “攔路虎”,通過這種方式達到產能集中,并不利于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甚至會拖累中國鋼鐵業。對此,地方政府及各級國資部門不能一味追求 “短平快”式的企業重組,而應該從行業的生態著眼,保護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維護健康、穩定的市場競爭格局;正確行使出資人的職責,以重組為契機加強股份制改造,健全公司治理結構;遵循市場邏輯,鼓勵企業通過資本市場以要約收購的方式完成重組。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