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生產資料市場出現底部回升
2009-5-1 0: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一季度生產資料市場出現底部回升
一是銷售總額增速大幅下降,走勢趨漸回升。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技信息部(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統計核算,一季度全社會實現生產資料銷售總額5.57萬億,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長2.2%,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4.1個百分點,但扭轉了1-2月份負增長(-1.1%)的情況。其中,3月份實現生產資料銷售總額22238億元,同比增長8.2%。
圖1:2005-2009年全國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各月累計比上年同期增長變化情況
二是市場價格穩中趨降。據對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監測調查資料顯示,1月份生產資料綜合價格指數已結束了連續5個月大幅下跌的走勢,價格在波動中趨于平穩,月環比價格微升0.1%,其中金屬類產品及煤炭價格回升明顯,與去年12月相比,有色金屬平均上升10.8%、鋼材上升3.1%、煤炭上升3.4%。2月份生產資料價格基本維持大體穩定的格局,月環比價格略降0.2%。其中有色金屬和煤炭價格波動變化較大,月環比由1月份上升轉為下降2.2%和6.3%;鋼材價格總體趨穩,環比略升0.4%;
多數化工產品價格出現明顯上漲,月環比價格平均上升3.8%。3月份,在鋼材價格持續下降的影響下,綜合價格水平出現下降,月環比下降1.74%、月同比下降19.3%;一季度同比下降16.3%。其中,鋼材平均價格3月份環比和同比分別下降7.04%和29.8%;有色金屬環比上升5.12%、同比下降43.9%;化工產品環比上升0.8%、同比下降26.6%;煤炭環比和同比分別下降0.96%和19.3%;成品油分別下降3.86%和20.5%。
圖2:2007年以來各月生產資料市場綜合價格升降變化趨勢圖
三是市場供需底部趨升,但總體仍處在較低水平。據對30種主要生產資料統計測算,1-3月份資源總供給(包括國內生產+進口)同比上升1.16%,而去年4季度是下降5.03%;市場總需求(包括國內消費+出口)同比降幅由去年4季度下降9.3%大幅縮小為下降0.43%。從去年以來各季度供需同比變化走勢圖可以看出,一季度市場供需已經從去年4季度底部開始回升,但總體仍處于較低水平。
圖3:2008-2009年30種主要生產資料各季度供需同比變化情況(±%)
四是生產低速增長,進口出現下降。一季度,30種主要生產資料平均生產量同比僅增長1.4%,其中約占一半的產品產量有不同程度下降;進口量同比增速十五個季度以來首次出現下降,降幅為1.2%。其中原油進口4089萬噸,下降10.2%;鋼材進口323萬噸,下降22.6%;銅材和鋁材分別進口14.1萬噸和10.9萬噸,同比分別下降40.8%和34.1%;汽車進口6.69萬輛,下降34.8%。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受國家和地方增加部分基礎原材料收儲以及國內價格高于國際價格的利益驅動,3月份鉛、鋅、鋁、銅等有色金屬進口出現急劇增長。其中,鋁3月進口達到10.53萬噸,同比增長4.76倍,使一季度進口量增幅由1-2月份下降4.2%轉為增長1.22倍;銅當月進口31.1萬噸,增長1.06倍,一季度累計進口79.6萬噸,增長70.4%,增幅比1-2月份提高了17個百分點。從而使30種主要生產資料平均進口降幅比1-2月份縮小6.4個百分點。
五是出口需求對市場的拉動作用持續減弱。雖然國內市場需求增速也出現大幅回落,但從結構上分析,一季度進出口貿易需求影響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增速大約下降4.3個百分點;而國內市場需求則拉動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增速大約上升近5個百分點。據對30種主要生產資料統計測算,一季度國內消費需求同比增長1.8%,增速比1-2月份提高了1.4個百分點;而出口繼續保持了大幅下降的態勢,30種主要生產資料超過2/3的品種有下降,平均降幅達到37.7%,其中煤炭出口738萬噸,下降27.6%;鋼材出口514萬噸,下降54.9%;銅及銅材出口90039噸,下降40.1%;鋁及鋁材出口27萬噸,下降55.7%。出口需求占市場總需求的比重縮小到3.5%,比去年同期下降1.88個百分點。
二、對全年生產資料市場走勢的基本判斷
(一)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
進入2009年,在一系列“保增長、促內需、調結構”的調控計劃措施作用下,我國經濟整體呈現逐步止跌企穩的積極變化。
一是工業生產呈現回穩。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其中2、3月份分別增長11.0%和8.3%,而2008年11、12月份分別是增長5.4%和5.7%。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幅度已接近去年10月份的水平。表明工業生產快速下滑的勢頭得到抑制,工業生產正在逐步企穩。
二是消費市場初見暖意。在政府調整房貸政策的作用下,前期低迷的房地產市場呈現暖意,今年一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130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2%。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增長8.7%;商品房銷售額5059億元,同比增長23.1%,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增長24.7%。
同時,降低車輛購置稅實質利好,促進了車市的回暖。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宣布,2009年一季度汽車產銷輛同比分別增長1.91%和3.88%,結束了去年四季度銷量下降趨勢,并一舉超越美國位居全球第一。
三是市場價格跌幅收窄。2009年一季度,市場價格暴跌的態勢得到改變,市場供求急劇不平衡狀況有所回轉。我國流通環節生產資料價格指數,今年一季度各月環比平均指數為99.4%,而2008年四季度為92.4%,市場價格跌幅收窄了7個百分點。
四是市場預期持續上升。據中國采購經理指數(PMI)調查資料來看,3月份,制造業PMI為52.4%,與上月相比再次跳漲3.4個百分點,該指數已連續四個月出現回升趨勢;非制造業PMI為55.7%,比上月大幅上漲了13.8個百分點。且兩者均超50%的臨界點,預示著刺激經濟政策積極有效,整體宏觀經濟已處在底部趨穩漸升的狀態。
(二)市場運行中的不穩定或消極因素
一是外部環境依舊惡劣。2009年,世界經濟增速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據近期數據顯示,國際金融危機仍未見好轉,全球經濟下滑趨勢仍在繼續。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預計2009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將下降2%。據稱是二戰后的首次年度收縮。預計美國經濟將下降1.6%,歐元區下降2.0%,日本下降2.6%。此外,像俄羅斯預計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0.7%,印度增長5.1%,巴西增長1.8%,均比2008年明顯放緩。世界各國經濟的普遍下滑,中國主要貿易伙伴的普遍衰退,意味著我國出口的持續下滑在短期內難以扭轉。
二是市場需求整體偏弱。目前我國市場狀況雖有回暖,但整體經濟仍處在收縮期,市場需求依然偏弱。如今年前兩個月全國流通領域銷售規模增速出現了自統計核算以來首次的負增長。據統計,今年1-2月份全國社會物流總額11.4萬億元,同比下降4.9%;全社會生產資料銷售總額3.35萬億,同比下降1.1%。雖然3月份市場需求有所回暖,但整體增長水平仍很低,尤其是煤、電、油及金屬、化工、建材等基礎原材料產業還未形成明顯回升的趨勢。因此市場回暖的基礎還不牢固,未來發展還需進一步觀察。
三是經濟效益繼續下滑。據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2191億元,同比下降37.3%。在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3個行業利潤下降,4個行業出現虧損。另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統計調查資料,今年1-2月份,全國重點物流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6.7%,主營業務利潤額同比下降20%;61家重點生產資料流通企業,商品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9.4%,商品銷售利潤同比下降75%。
(三)對全年生產資料供需及價格走勢的基本預測
根據上述分析以及一季度的實際運行情況,對全年生產資料市場供需及價格走勢做出以下基本判斷:
一是,全年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增速在9%左右,市場發展將呈現逐步回升和升幅加快趨勢。在我國經濟經歷了持續5、6年的高速增長,面臨著自身調整和經濟周期轉變之時,正趕上國際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促使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明顯回落,生產資料總體供需增速也急劇下降,在去年第四季度達到低點。今年一季度呈現由底部漸趨回升的走勢。估計二季度還將好于一季度,但總體仍是低速增長。下半年回升速度將逐漸加快。預計2009年全社會約可實現生產資料銷售總額27.5萬億,可比增長速度在9%左右。
二是,價格走勢前底后高,但全年仍將有10%左右的降幅。今年一季度,我國流通環節生產資料價格呈現穩中趨降的走勢。但到3月中下旬后,在國際石油等基礎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國內上調成品油價格以及部分有色金屬、化工產品價格出現持續回升,鋼材價格趨于平穩等因素作用下,生產資料價格又出現連續三周回升的情況。預計4月份環比價格將上升近2%,但二季度平均價格仍將在年初水平低位震蕩,受去年基數影響同比價格走勢將呈現前低后高的變化趨勢,上半年累計價格將下降17%左右,下半年后逐步回升,不排除四季度可能出現明顯回升的情況,但全年平均價格總水平仍是下降的,下降幅度大約在10%左右。
三是,供需形勢保持相對寬松的格局。去年上半年曾出現的煤炭、石油及電力等能源供應緊缺局面在2009年一般不會出現。相反,煤炭、油品、鋼鐵原料及產品、部分有色金屬和化工原料,以及水泥等建筑材料市場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供過于求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