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物流公司稅收之困
2009-4-9 14:2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王凌峰
物流行業作為我國的一個新興產業,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得到了空前快速地發展,在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中,物流行業的增速高于GDP的增長速度。但與之相應的國家相關的調控政策,包括稅收政策卻沒有及時跟上,導致現在物流企業的稅收現狀并不是很理想。
事實上,在物流業發展的多年間,物流企業的分支機構卻一直被要求繳納企業所得稅。而根據有關調查,長期困擾物流業發展的,正是重復納稅、稅賦不平等、抵扣難等難題。由此,物流稅改也成為“最具含金量的政策”。
受物流經營方式影響
一條龍的服務帶來問題。現代的物流企業多數提供的是門到門、一條龍的服務,這種服務對于企業來講,是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模式。實踐證明,越來越多的企業,包括用戶也愿意采用這種方式。但是,稅法在規定過程中,對所提供的服務制定了不同的稅率,這就給企業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帶來一些問題,也就是很難區分服務提供的是哪項,企業在征納稅方面會存在比較大的爭議。
競爭和合作并存產生所得稅方面的問題。現在大部分物流企業處在發展過程中,物流企業存在大量的競爭和合作,這就是通常說的競合關系,而這種競合關系就出現大量的代運模式。而這種模式在現行的規定中,雖然在營業稅中解決了,但是在企業所得稅方面還是存在一些缺陷。
物流企業經營方式多元化產生的影響。經營方式和模式的多元化,大部分物流企業為使自己的業務觸角伸得更遠,使得生存能力更強,都采用允許其他公司或者個人以承包、出租、掛靠等方式進行經營。而這種經營在目前稅法關于納稅主體的認定方面,沒有哪一個行業像物流行業這么特殊和復雜。由于業務的特殊性,分支機構對于有實力的物流企業來講很龐大,體現在所得稅上,可能會存在比較突出的矛盾。大部分企業很難做到匯總繳納所得稅,這就是從經營方式和模式上對于企業的影響。
物流企業涉稅問題分析
物流企業的涉稅問題應從以下兩點分析。首先從稅收優惠政策來講,無論是國家將要出臺積極的政策,還是其他行業的政策,整個物流行業享受的優惠政策還是比較少的。對于內資企業,主要是企業所得稅方面的優惠,包括新辦獨立核算的交通運輸企業,第一年免,第二年減半,新辦倉儲業可以減或免一年。在西部地區新辦的交通企業,如果符合相關的政策,也有“兩免三減”的優惠。但是從扶持的角度講力度還不夠。外資企業相對比較多一點,外資的物流企業如果是生產性的物流企業(物流企業包括運輸、倉儲、代理、加工等等,而僅僅只有交通運輸企業才能作為生產型的企業)可以享受優惠。
其次,物流企業涉及到一些主要的稅種問題。作為物流企業是營業稅,可能在營業過程中還涉及到增值稅,有代銷戶,或者由于業務沒完成造成的貨物滯留。還有企業所得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車船使用稅等等,物流企業涉稅的稅種還是很多的,而且有的稅種對于物流企業還是構成了一定的負擔,比如說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因為這是不隨經營狀況征收的,是固定的征收。對物流企業來講,一般都擁有比較龐大的倉庫和使用場地。
物流企業面對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除了要不斷加強生產經營管理,降低生產耗費,還要千方百計避稅,精心研究有關國家的稅收法規制度,利用各國稅收上的種種差異減輕稅負,以謀求利潤最大化的途徑。由于各國稅收制度的差異,如一些國家稅負重,一些國家稅負輕;有些國家稅制不公平;如稅收管轄權的不同運用,各國征稅的客觀依據不一以及稅率水平、稅率形式的不同。同時,各國避免國際雙重征稅辦法的差異,不同的方法會使納稅人稅負失衡,像國際上常用的免稅法、抵免法以及饒讓抵免法等。另外,各國征管水平及其他非稅因素的差異。由于各國稅務當局及其官員的征收管理水平不一,也會導致納稅人的稅負不同,產生國際避稅。
有些國家正有意或無意地提供被其他國家反對的避稅機會,吸引跨國納稅人前去投資經營或從事其他活動。口岸貿易是進行國際避稅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于物流企業進出口業務運營商而言,物流企業如何降低成本,以更具吸引力的價格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成為企業運營的重中之重。
物流企業要選擇離岸貿易的操作方式就是一種綜合的全面的降低企業進出口運營成本的國際貿易操作方式。它綜合解決了物流企業國際結算成本、稅務成本、財務成本、船務運營成本、關務成本、進出口業務操作成本、單證成本等的降低問題,為物流企業進出口開辟了降低成本的途徑。
同時,通過物流企業離岸貿易的操作方式,還可以合理合法地規避目前我國企業所面臨的大量的貿易壁壘及各種稅費,同時也解決了某些國家國際結算中的風險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