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連鎖超市遭遇市場滑坡
2009-4-7 16:2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4月2日召開的浙江連鎖超市采購聯盟第三十一次理事會上傳出“警訊”:盡管1至2月份浙江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仍然達到了13.5%的高增長,但3月份幾乎都出現了負增長。
陽春三月卻“入冬”
“余杭發了4300萬元的消費券,這一塊給我們增加了1500萬元的銷售。所以一季度我們還在增長。”在浙江連鎖超市采購聯盟第三十一次理事會上,杭州余杭禹昌商廈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建民話音剛落,立即引來一片羨慕的目光。
據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了解,出席本次會議的近20家聯盟成員單位中,只有禹昌和臺客隆兩家的銷售額3月份出現了增長,其他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我們在舟山也是下降的,安徽公司實現了增長。所以總體實現了上升。”近年來走出浙江,在安徽進行擴張的臺客隆董事長翁友定這樣解釋道。
“浙江是廣東之后受金融風暴沖擊的第二個‘重災區’。外來務工人員減少,門店的來客量出現下降。三聚氰胺事件也直接影響了部分食品的消費。”聯盟理事長、浙江供銷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長葉耀庭表示。
“一部分商品價格回落是銷售下降的主要原因,譬如我們的食用油銷售額下降了350多萬元。”一家超市的負責人透露。
不過,葉耀庭也認為,由于2008年初的雨雪冰凍災害“留”住了大量外來務工人員,所以去年同期的基數也有“非理性因素”。
另外,多位與會的超市負責人表示,在食品消費下降的同時,生鮮、百貨等商品則出現了增長,一些品類的增幅超過了10%。
據了解,由45家連鎖超市和10家供貨商自發組成的浙江連鎖超市采購聯盟擁有7700多家門店,年銷售額達100億元,在浙江省同行業占有40%的市場份額。浙江海港超市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正耀指出,聯盟成員單位銷售額普遍出現下滑,正反映出行業所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
“市場保衛戰”
“要大力開展以擴銷為主的促銷行為。失利不失地,市場不能讓!”葉耀庭這樣說。
據了解,從3月31日開始,浙江供銷超市在所屬的1900多家門店開展了針對清明節的促銷活動。葉耀庭表示,類似的促銷活動每個月都將舉行。
朱正耀告訴記者,海港超市近期將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和本地生活困難群眾發放200萬元的消費抵用券,具體辦法是每消費100元,可抵用10元券。
“作為企業,我們沒有力量像政府那樣直接發放消費券。但是目前連鎖超市的平均毛利水平是11%,發放消費抵用券,意味著我們幾乎把全部毛利都讓掉了。”朱正耀說,“這樣做一方面體現了我們促銷費的愿望和決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保衛和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
浙江上百一百超市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大型賣場對連鎖超市的沖擊也不容忽視。以該公司所在的上虞市為例,先后有大潤發、華潤萬家等大型零售企業進入,今年麥德龍和沃爾瑪也將來“搶地盤”。為此,該公司制定的對策是:主動與大賣場打“價格戰”,并進一步鞏固大型賣場難以涉及的鄉鎮市場。
抱團取暖:期待新突破
“采購聯盟今年一定要有新突破,否則真是對不起理事單位!”在浙江連鎖超市采購聯盟第三十一次理事會上,聯盟副理事長、寧海縣小小食品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長鄔國賢說。
鄔國賢所指的是聯合采購——這是吸引眾多企業參加浙江連鎖超市采購聯盟的重要因素。但恰恰是在這個方面,該聯盟至今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他們給渠道(經銷商)的價格比直接給我們的便宜18%,這讓我們怎么做?”提到某著名快速消費品對連鎖超市的“欺壓”,臺州市三和自選商場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巧云顯得憤憤不平。
據了解,連鎖超市行業雖然具有布點較廣的優勢,但是銷售額普遍不高。浙江連鎖超市采購聯盟的45家超市成員中,除了浙江供銷超市等少數幾家年銷售超過5億元,大多數成員的年銷售額在2億元以下——這是眾多大賣場一個單店的年銷售規模。銷售規模的制約,導致連鎖超市與供應商尤其是大品牌的價格博弈中處于劣勢。
自2004年底浙江連鎖超市采購聯盟成立以來,聯盟也多次嘗試聯合采購,但由于種種原因,效果一直不佳。
“每家出資100萬元成立一家聯合采購公司,有10家單位參加就是1000萬元。按照流動資金每年滾動6到7次計算,每年可以采購六、七千萬元。選大家最好銷的幾個品種,進行統一采購。這樣做,采購價格至少可以降低20%!”朱正耀的這個建議,得到了鄔國賢等多位同行的贊同。有人甚至迫不及待地提出馬上召開由各公司采購部經理參加的研討會,探討聯合成立公司的具體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