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是怎樣轉為“機”的
2009-4-5 1:1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編者按:民營企業是中國經濟中最活躍的細胞。去年10月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上海民營企業也面臨市場低迷、資金短缺、出口困難等難題。日前,寶山區在調研中發現,不少民營企業有技術、有想法、敢創新,加上政府的合理引導,在金融危機來臨之后不僅保持健康運營狀況,而且積蓄了持續發展的動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寶山區民企迎難而上、“轉危為機”的思路和做法,值得申城更多的企業和企業家們學習與借鑒。
這是寶山區工商聯剛剛出爐的一份對區內30家民營企業的調研報告:
30家民營企業,2008年的銷售總額122.95億元,比2007年增長43.71%。今年1—2月,從企業的營業收入來看,同比增長的有10家,與去年同期持平的有8家……
30家民營企業,大多是用工量比較大的企業,目前沒有出現大量裁員降薪的情況,有不少企業還積極吸納大學生就業,30家民營企業,今年預計新增工作崗位523個……
面對這些數據,不免有疑問:難道這些民企沒有遭受到市場冬天的考驗?
當然不是。30家民營企業中,24家是制造業企業,6家是服務業企業,涉及電氣成套設備、服裝、食品、物流等多個行業,行業雖冷暖不一,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經濟寒流影響。
寶山的部分民營企業能夠“轉危為機”,靠的是什么?寶山區區委書記呂民元認為,關鍵是這些企業有著一種不畏困難的精神、昂揚向上的斗志,不等不靠,積極想辦法,謀對策,促發展。而企業又好比一排排運轉的機器,政府的引導和支持,就如同給機器上的軸承加點潤滑油,哪里慢下來了,就多加點油,做到有的放矢,幫助這些民營企業保持活力,健康運轉。
“抱團取暖”渡難關
金融危機來臨之時,市場形勢急轉直下,而以外銷為主的紡織行業無疑受沖擊最早也最深。但在寶山,一家名為新世傲股份的紡織行業企業卻訂單不斷,今年一季度銷售同比增長100%,同時也帶動了20多家母體紡織企業轉危為安,原因就在于一種“抱團取暖”的創新運營模式。
新世傲是2007年由上海20家紡織企業共同投資成立的一家紡織品研發、設計和營銷機構。前兩年,傳統紡織的代工(OEM)就受到不小沖擊,去年下半年開始,出口市場下滑更加厲害,新世傲20家母體紡織企業的外銷訂單起碼下降30%,日子不好過。而要讓這些紡織企業轉為內銷,樹品牌、建渠道、搞促銷,要馬上見效,絕非一日之功。
通過新世傲,“抱團取暖”的效果就顯現出來了。新世傲首席營運官沈鶯告訴記者,作為20家紡織企業投資的全新聯盟,新世傲整合了母體企業各自的研發優勢,集中了優秀設計團隊,能夠靜下心來搞研發、打市場、樹品牌。去年,剛成立的新世傲公司得到市里及區政府的大力支持,經過一系列艱苦的應征、談判,成為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特許產品高級贊助商,負責服裝、帽品等10大類產品的供應商,一下子拿到了打開內銷市場的“金鑰匙”。當新世傲提出要將特許經營產業鏈集聚地———“新世傲大廈”落戶寶山時,寶山區政府馬上予以落實,很快就獲批土地,研發、生產、營銷發展空間大大拓展。
新世傲設計的產品,獲得了大量世博會特許產品訂單后,分發給了40多家0EM企業,也包括20家母體企業,幫助這些企業減輕了外貿向內貿轉型的陣痛。沈鶯告訴記者,有一家母體企業原本主銷歐洲和日本市場,擁有每年近千萬件T恤的產能,曾單打獨斗嘗試向內銷轉型,結果以虧損收場,而金融危機更讓企業雪上加霜,在新世傲提供大量的內銷訂單后,這家母體企業一下子獲得生機,并已為世博會生產了第二批特許產品。
(上接第1版)
抓住機遇攬人才
危機中蘊含著機遇,此言非虛。關鍵是看企業能否抓得住稍縱即逝的機會,敢不敢加大資金及人才等投入。
最近,地處寶山的上海漢康豆制品公司,生意一天比一天紅火。原來,去年底,市場上黃豆等原材料價格出現下滑,由每噸5000元跌到4000元以下,機會難得,漢康公司領導果敢拍板,及時擴大生產規模,不僅產能上了一個臺階,而且成本優勢體現出來,銷售也節節攀升。
同時,漢康公司清醒地認識到,金融危機更有利于優勢企業儲備人才,尤其是那些高學歷、有技術的人才。以往,對食品生產這樣的傳統行業來說,就算企業求才若渴,也有很多技術人才不愿問津。像漢康公司,過去連招本科生都比較困難。但金融危機導致大學生就業難,于是,公司去年就開始吸納本科生,最近又在政府牽線組織的招聘會上,精挑細選了10多名本科生,有不少還是專業對口的農業類大學高材生。
及時的人才儲備,給企業發展帶來源源動力。漢康董事長周漢康告訴記者:“去年招的那些本科生有想法有沖勁,他們中有人很快升任企業中層,優化了管理流程,企業的經濟效益明顯提升。”去年底,廠里幾位本科生認真研究,改變了粉皮生產的老方式,通過開發一條新流水線,提高了生產效率,過去6個人干的活,如今一臺機器就可以完成。
為了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漢康公司還在同行中率先開展廢水廢氣再利用,通過廢水所產生的沼氣發電,為企業每月節約成本近3萬元。今年1至3月,漢康實現產值3000萬元,同比增長10%。
技術創新拔頭籌
民營企業要在危機中不被擊垮,加大創新力度,掌握核心技術,仍然是最關鍵的。
“金融危機對汽車行業沖擊很大,但我們公司不僅沒有裁員,反而增加了員工,并聘用了來自德國和西班牙的專家。”上海屹豐汽車模具公司辦公室主任湯正云對記者說,近來,國外汽車市場急劇萎縮,通用等一些國際汽車巨頭游走在破產邊緣,雖然這讓屹豐的外貿訂單下降了10%左右,但訂單數總量并未減少,工廠依舊在滿負荷生產。
其中的奧秘就源于屹豐汽模公司的高起點、新技術。據湯正云介紹,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外的汽車業巨頭更多地將汽車模具的設計業務外包,以此來降低成本。這對汽車模具生產企業來說既是很大的機會,也是一種挑戰。因為,這需要模具企業不僅能生產,還要向上游延伸,成為集模具設計、制造、加工為一體的全能企業。屹豐公司抓住機遇,利用自身的設計優勢,擴大自主設計模具比例。一方面大膽引進設計人才,目前公司內的設計人員比例達到了25%,遠高于同行。另一方面引進高端設備,并且進一步加大創新投入,掌握了包括側尾在內的整車模具和沖壓的生產能力,掃除了原來業務上的難點與盲點。
湯正云表示,金融危機侵襲下,客戶對模具的質量要求更高,那些缺乏新設備、技術不達標的小企業就會遭到淘汰,而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屹豐反倒脫穎而出,最近負責開發和生產斯柯達和朗逸等新車型的模具,還拿到了一筆大眾新車型的大額訂單。
寶山區區長斯福民告訴記者,對處于不同行業和市場形勢的民營企業,區委區政府力求給予有針對性的支持和引導,努力提升政府部門辦事效率,加快辦理減輕所得稅手續,加大對技改項目資金支持。去年底以來,寶山區對現代服務業的經費支持達到3500多萬元,對科技項目投入支持達到7800多萬元。通過完善中小企業貸款流程,區內民營企業獲得的貸款額度已達10億元,在全市率先成立的小額貸款公司也為130多戶小企業貸款8500多萬元。
自強不息,努力創新,靈活應對,寶山區民營企業“轉危為機”,進而踏上了健康發展、快速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