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佛肇經濟圈“后花園”之憂如何擺脫?
2009-4-30 0:2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時下,廣佛肇經濟圈成為時髦詞匯,而廣、佛、肇三地關系也處于蜜月期。但經歷新鮮事物、體味蜜月期后,在三地均想以最小投入獲取最大回報的利益訴求碰撞下,面對問題、化解問題的利益協調期也即將到來。
廣佛肇經濟圈中,土地資源充足、環境相對較好的肇慶理所當然被視作“后花園”,而毗鄰肇慶的三水,此前也因類似原因被定位成廣佛同城的“后花園”。盡管三水目前尚未有此定位,但與肇慶相連、同為經濟后發之地、生態較好等綜合因素合力下,不禁讓人擔憂三水再次被冠以“后花園”之稱。
盡管“后花園”并非貶義詞,但在當前特定語境下,“后花園”是戴在經濟后發且生態較好地區的一頂時尚帽子,而戴上這一帽子的地區在都市圈經濟效應中很難分享到發展紅利。在已戴上這頂帽子的前提下,三水不想再次如此定位,必須有“為”才有“位”。為解答如何“為”這一難題,本報梳理了三水產業、交通和工業發展模式三方面,期待通過這一話題引起社會各界思考,而不是讓廣佛肇經濟圈僅停留于上層的決策。
產業:城市核心競爭力缺乏
對策:民營經濟補課
一直以來,三水在珠三角經濟板塊中扮演著默默無聞的角色。在市政府2009年“3+9”產業規劃中,重點發展的“3”產與三水無關,而相對次要的“9”產中,僅提到三水的食品飲料業。“即便是飲料業,目前其產值和創稅也不多,而提供的就業崗位也不算特別廣。因而,它要成為城市核心產業還有一定距離。”三水區經貿局相關人士評價。
另外,盡管三水目前正在抓的廣東薄膜太陽能產業、奧特萊斯世界名牌折扣店、華南基因谷等重點項目,并受到省市政府的肯定,但這些外來投資能否成為未來三水城市核心競爭力還有待商榷。因為這里存在一個常識,沒有哪個地方會把最好的產業、最好的項目留給別的地區發展。再說,即便這些項目是最好的,但要仰人鼻息、單方面相信外來投資的做法也具有很大冒險性。“一旦他們要撤走了,不再認可了。到時候我們該怎么辦?!”采訪中,三水一些市民也在擔憂。
在佛山和未來珠三角的產業布局中,三水其實還很難謀求自身所期望的立足點。
面對困境,三水曾經也想了很多辦法引進新興產業,然而在引導產業發展、扶持新興產業等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引進來的產業真正發揮作用的很少。在此背景下,民營經濟補課成為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的解決路徑。
交通:交通要道缺乏經濟效應
對策:交通便捷向交通經濟轉變
三水交通要道優勢應該很明顯:離白云機場只有20多分鐘車程,廣三、廣肇、西二環以及在建的廣明、廣賀、廣肇(二期),規劃中的珠外環、佛清等7條高速公路穿越,再加上,三江匯流便捷了三水物流業的發展。
然而,交通要道并未轉變成實在的經濟效益。以三江匯流為例,對比廣深高速繁忙的物流業,在西江、北江很難看到來往運輸的貨船。“目前廣東的貨物主要是運到海洋(海洋博客,海洋新聞,海洋說吧)里的,基本上很少通過西江、北江。所以說,三江匯流并未產生多大的經濟效應。”三水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從三水GDP來看,物流業的產值也不大。
面對不足,把交通便捷向交通經濟轉變成為理所當然的選擇。尤其是,隨著廣佛地鐵和順德、南海發展重心轉移至基建,率先完成交通便捷向交通經濟轉變,顯得更為必要。
各界熱議
丁力:
發展交通需防“廣園現象”
三水是進入廣州的交通要道。但交通要道不意味著交通經濟。廣州廣園路是交通流量最大、流速最快的,但是兩邊馬路的經濟并繁榮,我把這一現象稱為“廣園現象”。當下,三水在琢磨交通便捷的同時,要規劃如何發展兩邊馬路經濟。畢竟,無高速向有高速轉變是一個問題,高速公路現象向高速公路經濟轉變是一個階段。
趙起超(佛山市委黨校副教授):
可借鑒佛山一環經驗,發展高速公路經濟
交通便捷向交通經濟轉變,說到底是指如何把交通動脈轉變成經濟動脈。這一轉變一方面是需要時間,另一方是需要在道路建設時期規劃好。以佛山一環為例,當初設計時,按照雙向14車道設計的,其中間10車道是快速通道,而左右兩邊各留2條通道是對接城市主干道。這樣一來,便于高速路周邊商業的發展。在我看來,今后三水高速路的修建也應借鑒佛山一環的經驗。
各界熱議
丁力(省社科院科研處處長):
政府經濟發展重心應轉移
現在很多地方都在羨慕東莞。但反思過往,東莞現在忙著做的就是回到自身,發展民營經濟。在我看來,發展民營經濟才是三水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王道,依靠外商投資是靠不住的。政府要做的是,急功近利少一點,扎扎實實地把經濟發展重心轉移到發展民營經濟上來。
陳應標(省人大代表):
政府引導行業內企業資產重組
三水企業界存在這樣一種現象,什么生意好做,別人看到后也跟著做,同質化競爭比較嚴重。在發展民營經濟方面,政府應通過引導,扶持行業內企業資產重組,把單兵作戰變成集團對抗。只有這樣,民營企業才能增加抗風險能力,同時還改變資源重復建設局面,提高行業競爭力。
楊華(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規范經營秩序,打擊“山寨”企業
民營經濟要做大、做強,就需要一個規范的經商環境。目前三水企業界存在很濃的“山寨”文化,發展好的企業有什么好的產品,立馬就被人復制了。像我們好不容易培養起了自己的工業鏈,但別人馬上就摘到了果實,而且這些“山寨”企業也不用付出規范經營的成本。所以,政府應該努力創建一個合法經營、規范發展的經商環境,否則很容易挫傷企業發展的積極性,而民營經濟也最終壯大不起來。
工業發展模式:粗放型發展模式尚未改變
對策:想清楚到底是要“魚”還是“熊掌”
盡管三水當前及今后發展重心是抓大項目,但“兩高一低”的產業并未發展起來,經濟粗放型發展模式并未發生根本性改變。
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底,三水全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643家,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的99.54%。除在數量上占優外,在經濟總量方面,三水中小企業也占據主導地位。據統計,2007年,三水全區中小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約864億元,約占全區工業總產值94.4%;另外,中小企業實現的工業增加值、利潤、稅收等經濟指標也占到了三水全區總量的90%以上。
在中小企業占據主體的情況下,三水產業結構仍以傳統制造業為主,制造業仍未實現向創造的轉變。不過,盡管粗放型發展模式仍為主體,但從三水區政府確立的發展方向來看,在保住青山綠水的前提下,獲取更多真金白銀是今后的選擇。但問題是,“魚”和“熊掌”從來都不可兼得。從美好期望來看,三水這樣想是不錯,但務實一點想的話,除非三水有靈丹妙藥,否則很難既有青山綠水又有真金白銀。
各界熱議
丁力:
必須思考跳出常規的能力在哪里
工業發展模式先污染后治理,從某種程度上講,有必然性。國內還沒有哪個城市發展模式能夠逃脫這一規律。三水跳出常規道路的話,就必須思考自己的能力在哪里?三水要很好地研究30年的發展過程中,自己積累了什么東西,什么東西是不足的。
彭偉文(三水區經貿局副局長):
圍繞新產業,形成集聚后吸引人才
在我看來,三水能夠擺脫工業發展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在這一過程中,要做的是圍繞新型產業,促使其產業集聚。當產業集聚了,人才才有發揮的載體,這樣一來,城市發展后勁就足了。當然,新型產業發展有個時間段,這就需要我們耐心點。
陳應標:
保護好環境,讓人才有留下來的理由
三水環境優勢帶來的人才吸引力不容小看。尤其是未來在產業競爭加劇的同時,環境也是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指標,許多對環境要求比較高的高技術產業也將轉移出來。先污染后治理,或許可以帶來短暫的利益,但即便三水把環境惡化了,它的產業競爭力也未必能趕超南海、順德。因此,三水應更加注重保護好環境,讓人才有留下來的理由。
訪談廣東省社科院科研處處長丁力:
政府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后花園”的帽子到底是好還是壞?對于如此定位,三水該怎樣做?在廣佛肇經濟圈中,政府又該怎樣有所為有所不為呢?為解答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廣東省社科院科研處處長丁力。
“‘后花園’帽子最好不要戴”
記者(以下簡稱“記”):三水雖未定義成廣佛肇經濟圈“后花園”,但有此種擔憂,請問你怎樣看待“后花園”這一定位?
丁力(以下簡稱“丁”):所謂“后花園”,在我看來,這個稱呼是光著屁股坐花轎,圖名不圖利,因為它很難讓人分享到發展的紅利。“后花園”本身沒錯,但在現有政治環境中是有特定含義的。一般來說,“后花園”是落后地區的一頂帽子,指生態環境比較好、經濟未發達的地區。
三水也好,肇慶也好。我的建議是,千萬不要做“后”,要做“前”。如果“后花園”真是個好詞,那為什么順德、南海不戴?所以說,三水最好不要戴這頂帽子,戴上了就不好脫下來。
“政府退市,由市場主導”
記:既然“后花園”不是什么好詞,那三水該怎樣才能擺脫廣佛肇經濟圈中后發之憂呢?丁:在工業發展模式選擇上,我認為落后地區很難不粗放。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成功的道路。很多事情光有愿望是不夠的,工業化初期,勞動密集型一點沒關系,擺在三水面前的,要么就是污染,要么就是經濟。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廣州、禪城、南海、順德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再來輻射三水。但問題是,別的地方轉給三水的企業,可能還是污染型的。畢竟,人家不會把污染留給自己,把好的產業留給別人吧。所以,在工業發展模式選擇上,三水若想跳出常規,就需要拿出自己的能力來。
記:在廣佛肇經濟圈中,政府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丁:我為什么支持廣佛肇經濟圈?因為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而不是政府推動的結果。廣佛肇經濟圈作為珠三角一體化的一部分,在一體化的過程中三水和其他地區政府一樣,應該退出市場,由市場進行主導;只有這樣,珠三角一體化區域才能提升國際競爭力。在發揮市場主導作用過程中,三水政府還應轉變政府職能,主動服務于企業和社會。
有些地方政府僅僅為了財政收入,放任污染型企業;要改變這種情況,需要改變政府管理機制。只有市場的力量、以利益為導向才能打破阻擋一體化遇到的行政弊端,而當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政府才可以出面進行必要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