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資流通行業出現虧損或將加大當前保增長難度
2009-4-3 1:2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中物聯的統計數據看,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流通經濟的影響較此前預計的更為嚴重。需求無明顯提高,庫存消化仍將經歷較長時間,說明近期主要價格指數呈現負增長的可能性極大,將加大保增長目標的實現難度。
原油、化工以及有色金屬類產品的出廠價格快速下滑,促使PPI大幅回落。2月份CPI、PPI雙雙下降,使得潛在通縮壓力逐步顯性化。多家分析機構預測PPI降幅將進一步擴大。不樂觀的數據凸顯了當前工業生產局面的嚴峻性。這從另一側面表明,規模企業必須調整結構,應對當前的挑戰。
生產資料流通行業企業銷售收入、利潤下滑,這主要由于上游原材料價格下跌,以及深加工成品需求放緩,造成原料加工業供需兩端受擠壓。上游原料價格下滑對供給影響較大,而需求端的萎縮對工業品價格的影響將持續顯現。類似因素疊加造成以擴大內需為首的保增長目標實現的難度加大。
但價格下跌未必全是壞事,國有企業的大管家國資委的信心要充足得多。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合最近表示,從中央企業所處的主要行業來看,要恢復起來有很多有利因素。“能源、資源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將使冶金、汽車、造船、機械、電力等行業的成本壓力逐步得到緩解;成品油、天然氣定價機制及煤電聯動機制逐步理順,將使石油石化和火電企業的經營環境逐步得到改善;國家擴大內需的相關措施直接有利于建筑、建材、冶金、機車等企業的發展;銀行存貸款利率5次降低,將使中央企業的財務成本普遍得到下降。”因此,當前既要利用保增長的信號強化市場的信心,同時也要利用不確定性的預期,積極引導實體經濟的生產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