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物流師資格考試之第二章物流系統化復習重點(三)
2009-4-26 11:0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三)物流系統標準化的作用
隨著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標難化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由技術標難發展到管理標準、工作標準,由個別少數標準發展到標準化系統。當今的標腔已成為現代化管理科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物流系統化管理同樣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l、物流標準化是實現物流系統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條件。目前,物流系統從生產廠原料供應、生產,然后由出廠產品到消費者手中,直到回收,是一個綜合的大系統,分工越來越綱,但要求這個系統高度社會化、一體化越來越高。因此,要使整個物流系統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從技術和管理的角度上來看,物流標準化起著紐帶作用,只要制定了各種物流標準并嚴格執行,就能實現整個物流大系統的高度協調統一,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如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標準GB7635-87《全國工農業產品(商品、物資)分類與代碼》,使全國物品名稱及其標準代碼的統一有了依據,結束了建國四
十年來全國產品、商品、物質分類與代碼一直沒有統一標準的局面。過去同一物品在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的名稱、口徑范圍、計算方法互不統一,現在制定了用于全國產品、商品、物資名稱和標識代碼國家標準,有利于建立和健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促進物流系統經濟信息使用和現代化管理。
2、物流標準化有利于保證整個物流系統功能的發揮,是商品在流通中的質量保證。物流工作中重要任務是把工廠生產的合格商品保質保量地送到用戶手中。物流標準化對運輸、包裝、裝卸搬運、倉儲、配送等各個子系統都制定了各種標難,這些標準是物流的質量保證體系,只要嚴格執行這些標準,就能保證合格的商品安全地送到用戶手中。
3、物流標準化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整個物流系統標準化后,可以實現一貫到戶的物流。可以加快運輸、裝卸搬運的速度,降低暫存費用。減少中間損失,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可獲得直接的或間接的經濟效益。如果某一個環節標準化工作沒有做好,就會造成經濟損失。如我國鐵路與交通兩個部門由于集裝箱未實現統一標準,雙方在運輸中銜接時要增加一道裝箱工作,造成一定經濟損失。若廣泛采用集裝箱運輸,貨運量相應增大,集裝箱標準仍不統一,那么帶來的經濟損失的會更大。
4、物流標準化可消除貿易壁壘,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在國際貿易中,一種很重要的障礙,就是技術壁壘。因為技術上的障礙,就會影響商品出口,或影響國外商品進口,物流的關鍵問題,就是在運輸工具、包裝、裝卸搬運、倉儲等方面采用國際標準,實現國際統一化。如集裝箱的尺寸規格與國際上標準不一致,就會產生與國外各環節的物流設施、設備、機具不配合,使運輸、裝卸搬運、倉儲都發生困難,就會影響商品的出口。
第三節 物流系統合理化的模式
物流系統合理化是指物流過程中各系統、各要素之間的優化組合,協調運行,能適應和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從而取得最佳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準則。即在一定的條件下,物流的運行速度最快,勞動耗費最省,流量最多,流質最好,服務最優,效力和效果最佳,對話因素的組合帶有規范性、綜合性的合理標志。合理化的程度主要從上述諸因素綜合運行效果的
好壞程度來衡量。物流合理化的目的,在于適應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需要,充分發揮各項功能的效用,提高物流效益。物流系統合理化是通過建立物流合理化模型來組織實施的。
一、從生產企業角度看物流合理化模式
企業從事物流活動時,一般是依靠儲存、運輸專業組織,或由本企業進行儲存、運輸。當生產企業在委托物流專業儲運組織開展物流活動時,必須全盤考察該企業的采購和銷售情況。要使物流合理化,要求所委托的各個具體的物流活動的費用最小。要求物流能適應生產和銷售發展的需要,要求將品質優良的,數量適當的商品,在適當的地點,適當的時間,通過周到的服務,用最小的費用供應給買主。因此,作為生產企業,在選擇專業儲運業務時,通常的標準是:(1)在運輸上,依靠專業
組織比自己運輸效益好;(2)在保管上選用專業倉庫比自己保管商品效益要高;(3)在費用上選用專業組織,要比自己支出得少;(4)在服務水平上,選用專業組織,要比自己服務的質量佳。為此,在向物流專業人員辦理委托業務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運輸組織。選擇什么樣的運輸工具運輸商品,是組織物流合理化過程中極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因此,必須充分掌握各種運輸工具的特點進行細致的比較分析,以選擇出最合造的運輸工具。在選擇運輸工具時,可把判斷各種運輸工具標
準的運輸服務特點分為運費、運輸時間;運輸額度、容量(運輸量)、可靠性、方便性等諸種因素。具體的選擇,則要求把這些因素從商品的收發貨區間,交貨期,運費負擔能力,批量大小,收發貨的物流設施以及各種相關因素進行綜合評價。在多種選擇要求中,以哪種要求為重點,要根據市場急需程度和運輸情況決定,一般來說,最重要的選擇要求是運費和運輸時間。
各種運輸工具的運費,決定于商品的種類、數量、運輸距離等因素。通常飛機運費最高,其次是汽車、鐵路和船舶。因此,要根據貨物的運費負擔能力來選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排列順序,有時會因供需情況和運輸距離不同而異,另外,在掌握運輸時間時,不能漏掉兩端和中轉作業時間,并以保證按時到貨為前提。各種運輸方式的速度排列順序是航空、公路、鐵路和水運。
2、存貨地點--倉庫的選擇。企業在選擇倉庫時,應該根據貨物需要儲存的數量和買主的具體情況來進行考慮。如果距離遠,與其將每件貨物直接送到買主手中,不如大量地集中起來,運送到需要地點附近的倉庫存放,然后向各買主及時運送貨。這樣可以節省物流費用,提高服務質量。對于某些批量較少的貨物,為節省儲運費,可將同一方向的貨物,采用"零擔凄整車"的方法進行運輸,以提高運輸效能,從而降低物流費用支出。
3、包裝及其它方式的關系。商品包裝即是生產的終點,又是物流的始點。企業在選擇包裝方式時,必須根據物流形式來考慮。例如運輸雜貨時,如果采取普通貨船的運輸方式,可使用木箱包裝;如選擇集裝箱運輸時,只需用瓦楞紙包裝。倘若考慮到包裝和裝卸的關系,那么在人工裝卸時,包裝應限制在
可以用人工進行裝卸的單位重量以下;如果在途中可全部使用機械裝卸,單件重量就不必太小,在交易許可的條件下,應盡可能采用較大的單件重量;在考慮包裝和保管之間的關系
時,如在倉庫所保管的物品準碼較高,那末最底層的包裝必須能承受住上面疊故貨物的總重量,包裝自身必須有足夠的耐壓強度。可見,物流的全部要素都與包裝有關。同時還必須注意到,包裝不僅有直接同物流聯系的一面,而且還有與銷售密切聯系的一面。企業在選擇包裝方式時,還要考慮到包裝的一系列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