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也需要“突圍”精神
2009-4-25 22:4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嵐清同志所著的《突圍》,用溫厚、純凈,又非常平和的語調論述了我國對外開放初期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書中重點對創辦經濟特區和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利用外資舉辦中外合資企業、利用外國政府優惠貸款實施外貿體制改革等歷史過程進行了描繪,同時也總結汲取了歷史的經驗教訓,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對外開放國則興,閉關自守國則衰。
中央把重慶定位為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和中國內陸的改革開放高地,對重慶干部來說,我們也是在“突圍”。只是當時的“突圍”是打開國門,而現在的“突圍”是要求我們必須打開“思維之門”。只有打開了思維之門,我們才能有超前的眼光、過人的魄力去突破束縛重慶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僵化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
《突圍》這本書還描繪了引進世界先進技術設備的氣魄。在改革開放初期,干事情的氣魄、膽量和精神,對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也是有借鑒意義的。要把重慶建設成為內陸開放高地,就應該學習這種精氣神,用高標準打造國際都市形象。要把重慶建設成為內陸高地,就必須像嵐清同志這本書所描繪的那樣,虛心學習國際經驗,著力發展三種經濟形態,整合戰略資源,參與國際分工。
我認為,首先應該大力發展總部經濟,通過完善與總部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專業化服務支撐體系,依托已入主的跨國公司形成的總部制造基地,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總部和各種機構總部入駐。第二,大力發展敏感經濟,充分利用保稅港區的區位優勢、港口優勢、高新技術產品現代物流等,使水港、陸港、空港和物流保稅四者有機結合,整體聯動協調發展。第三,大力發展樓宇經濟,建立現代化商業樓和公用樓宇,發展特色化、專業化的樓宇經濟,使之成為重慶的經濟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