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聯網公路修進海拔800米的高塘村
2009-4-23 15: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高塘村位于我縣西部邊陲,西鄰建德,北鄰杭坪鎮程家村,系浦陽江、壺源江的發源地,全村總人口只有192人,村莊坐落于海拔800米的高山上,距縣道郭上線5公里,距縣城區25公里。望著正在建設中的聯網公路,村主任盛碧水百感交集:“過去,村民到鄉政府去一趟,需要走一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縣道上乘車。公路修成后,村里的蔬菜等農產品可以直接運到城里賣,村民的收入將一天天增加。”交通不便影響收入經過一個小時的行車,本以為已經來到了高塘村,卻被告知到達高塘村還需盤山行車將近一個小時,記者望著山中那條不到兩米寬的盤山公路,心中不免擔心起來,這么窄的路,要是車子再大一點就開不過去了。“我們到了!”突然,眼前豁然開朗,眺望遠處連綿的山巒高低起伏,山坡上種著茶葉,在山坡中央坐落著一座座高矮不一的泥土房,記者仿佛來到了一個“世外桃源”。
“好久都沒有陌生人來了。年輕人,累了吧!我給你拿水去!”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奶奶開心地看著記者。就是因為交通的不方便,村中三分之二的人都到外面打工,且很少回到村子,村里平時只有幾位60來歲的老人。村里的老人說,以前村民們到花橋要先走一個小時的山路,再坐公交車,去一趟至少要花半天時間。村中老人們的生活用品都是靠村長用三輪車從外面帶回來的,村民們主要經濟收入只是每年摘茶葉的那200元左右的手工費,“我們一年最多去花橋兩次。”村子里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奶奶無奈地對記者說。“現在,我們正等著這條路修通了,外面的人到我們這里來玩,兒孫們也可以經常回來看望我們。”村民修起致富路“我們現在走的這條泥路,是村民自己集資修建的。”盛碧水說。在以前,從村里到外界,要翻越一座高山,那條山路陡峭不平,別說農產品了,就是人通行也不方便。村中的茶葉都是靠年輕人背下山的。“要想致富,必須要修路”這句話,讓村兩委決定修建一條兩米寬的康莊路,這個意見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同意,于是每家每戶你一百元、我兩百元的開始集資,村兩委也為修路到處奔波,共籌集了12萬元。1990年6月,在村兩委的帶領下,全村人開始熱火朝天地投入到造路的工程中。“當時建設這條路是多么的艱難啊。”為了能早日完成這項工程,村兩委和村民們分成了兩班制度,每天不斷施工,“當時根本沒有機械,這條路都是靠人工一鋤頭一鋤頭地挖,一扁擔一扁擔地挑,整整用了6個月的時間,夏天村民們曬的脫了一層皮,可誰都沒有叫苦叫累啊!”說到過去,現在的村民們還是感慨不已。1991年,路終于通了,村主任盛碧水就買了輛三輪車,將村中的茶葉、蔬菜等一些農產品運下山,雖然路途還是較遠,但比過去的翻山越嶺又方便了很多,有線電視也于2008年安裝進了村中。
可是,隨著村級經濟的發展,這條路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村民的交通要求了。盛碧水給記者講了一個例子。幾年前,村中就有村民想種植高山蔬菜,但是,村民們種植高山蔬菜后發現一個問題,兩米寬的道路根本不適合蔬菜大量的運下山,蔬菜的利潤太低,運輸成本限制高山蔬菜的發展。
去年,為了讓高塘村能脫掉貧困這頂“帽子”,由縣財政局出資一部分,該村村民自籌資金共170萬元,在原有的路上再修建一條全長5公里、寬4米的新村道,這村道不僅要與鄰村的公路相連,而且還可以與縣、鄉道相連,形成一個連接外面的聯網公路。道路接通造福村民只有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增加農民收入,才能更好的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據悉,我縣現在已建成農村聯網公路30多公里,今年農村聯網公路的建設項目也達到26個,建設投資超過796萬元,建設里程達到16.9公里。從這個數據上可以看到,現在的農村公路正在由“路通”走向“路通車通”。現在,有的村則將聯網公路一直通到物流中心,還溝通了與鄰縣之間的斷頭路,真正圓了鄉村百姓們的公路夢,成了農民致富脫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