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加大公平貿易工作力度
2009-4-23 14: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貿易摩擦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正在不斷加深,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正在重新抬頭,各國政府為保護本國產業發展,必然會想方設法限制進口產品數量,提高市場準入條件。在未來較長一個時期內,我國必將面臨貿易摩擦頻率增多、類型多樣、應對復雜的形勢。作為經濟外向依存度高的城市,深圳今年貿易摩擦形勢仍將嚴峻。 為了更有效地應對貿易摩擦,確保深圳產品國際市場份額不斷擴大,4月17日我市進出口公平貿易、產業損害調查與維護產業安全、WTO事務工作會議舉行。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長陳應春對我市近年來的WTO事務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同時要求,深圳市各級政府要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加強對進出口公平貿易、產業損害調查與維護產業安全及WTO事務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斷完善貿易摩擦應對工作機制,將進出口公平貿易工作擺到重要位置。我市WTO事務工作要以推動企業做強做大為目的,以“保增長”為核心,堅持為擴大出口服務、為產業發展服務、為優化政策服務、為全國大局服務。國家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副局長余本林與會并通報了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貿易摩擦形勢及應對工作。
1
我市WTO工作服務意識突出
陳應春認為,我市WTO工作服務意識強。他談到,首先是為企業服務比較到位。隨著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變化,我市面臨的貿易摩擦形勢日趨嚴峻。雖然企業是應訴貿易摩擦的主體,但只有企業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中央及地方主管部門、行業中介組織、涉案企業的“多體聯動”,合力應對。市WTO事務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在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就先后在寶安、龍崗、南山等區舉辦了多場關于應對反補貼調查、美國337調查、歐盟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培訓與宣講,僅歐盟REACH法規的應對報告會就舉辦了6場。這些直接服務企業的措施,有效維護了企業合法權益和產業安全。
其次,為政府決策服務到位。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去年以來我市各級政府部門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幫助企業共渡難關,強力扭轉經濟下滑勢頭。這些具體政策的內容,既要求高效有力,又不能違背WTO規則,對此,WTO事務中心和相關部門作了大量艱苦的工作,對擬出臺的27件法規與規范性文件草案進行WTO規則一致性審核,為政府決策發揮了重要的把關作用。近年來 在人大法工委、市法制辦等支持下,WTO事務中心及有關部門對我市相關政策法規進行了清理審查,廢止修改與WTO規則和我國入世承諾不符的24件法規和規章,保證了我市政策與WTO的一致性。
深圳的進出口公平貿易等工作也得到了國家商務部等上級單位的肯定,例如,今年商務部簡報第15期全面介紹了深圳地方WTO事務工作取得的經驗;在剛剛結束的全國產業損害調查與維護產業安全工作會議上,市WTO事務中心被評為“全國維護產業安全工作先進單位”。
2
貿易保護主義
使摩擦不斷加劇
陳應春指出,今年以來,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強,世界經濟失衡不斷擴大,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這些不確定性風險和因素相互滲透,相互交織,重疊影響,導致反對自由貿易、主張貿易保護主義和經濟民族主義的呼聲日高。因此,高度外向的經濟形態和快速增長的市場占有率,要求深圳亟須加大公平貿易等工作力度。
據了解,高度外向的經濟形態已使我市成為國際貿易摩擦的主要當事方,摩擦種類包括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調查等。去年,我市實現了外貿出口全國“十六連冠”,外貿進出口總額占全國總量的1/7,外貿依存度高達260%,位居全國大城市首位。2008年,我市企業遭受貿易摩擦的數量達到16起,涉及行業13個,全國的數量為93起。高度外向的經濟形態已使我市企業成為國際貿易摩擦的主要當事方。特別是近年來我市出口增長很快,出口金額總量很大,其中消費電子產品以及紡織服裝、鞋類、玩具甚至陶瓷等產品已經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逐漸占據了比較大的市場份額,引發當地對中國產品沖擊本地生產商甚至危及產業安全的擔憂,我市與貿易伙伴之間發生貿易摩擦的領域在增多、概率在提高、影響范圍在擴大。今年3月,我市華為、中興兩家公司首次遭遇印度同步數字傳輸系統的反傾銷調查申請,涉案金額超過1億美元,目前應訴工作正在積極準備之中。
嚴峻形勢使國際貿易摩擦將進一步加劇。世界銀行報告指出,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國推出的保護主義措施多達78項,其中47項已付諸實施。去年的華盛頓峰會,領導人們承諾共同對抗貿易保護主義,但是世界銀行報告顯示,從去年的峰會開始,二十國集團中有17個國家采取了不同程度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另外,我國是一個出口大國,一些國家對中國保經濟增長的措施會更加關注,希望找到我們違反WTO規則的證據。例如,去年12月,美國、墨西哥就我國有關出口補貼措施向WTO爭端解決機制提起申訴,其中就涉及深圳。
3
為高新產業傳統產業升級保駕護航
就當前WTO事務工作的重點和要求,陳應春談到,根據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知識產權保護、產品安全、開拓新興市場,將成為今年深圳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重點。同時,還要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保駕護航。
他具體談到,第一個重點是知識產權保護。深圳IT產業發達又是創新型城市,高科技產品的出口多,很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自己的專利技術。但是我們注意到,專利保護實際上已成為技術壁壘的主要手段。深圳企業要到國際市場上發展,就必須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避免與一些跨國公司產生貿易摩擦;第二個重點是產品安全。近年來,全球以安全標準提高貿易門檻的情況越來越多,因為深圳的一些企業主要從事加工貿易,兩頭在外,設計、上游原材料等都從國外進口。盡管我們只負責制造加工環節,但最終產品標注的是“中國制造”。所以,產品安全標準關乎中國制造和深圳制造的聲譽,一旦出現相關苗頭,WTO相關部門要及時預警;第三個重點是開拓新興市場。歐美市場需求的萎縮,促使深圳企業加大了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但在開拓過程中,我們會面臨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如東盟、越南、印度等國,他們更多的是希望中國企業去投資發展,而非用產品占領當地市場。因此,我們還要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戰有思想準備。WTO事務工作也要以此為研究重點,提高對企業和行業的引導水平。
此外,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高端產業是全球企業和國家爭奪未來經濟主動權的制高點,也是貿易摩擦的“高危地帶”,近年來,深圳頻繁遭遇的涉及知識產權領域的貿易摩擦(如美國337調查),就是這種趨勢的體現。其爭端結果可能對國內整個相關產業、甚至上下游產業的生死存亡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政府的公平貿易、產業安全和WTO事務工作要對這些尚處于起步階段的新興產業給予更多呵護,爭取培育未來我市經濟發展的新支點。此外,還要積極構筑保護產業安全的防火墻。要加快產業安全數據庫建設和預警分析,準確發現和掌握國內產業,特別是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受到進口產品的損害或損害威脅的苗頭和證據。要加大對外國企業并購我市重點民營企業和著名民族品牌的關注,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以提請市政府或人大出臺相關規范或條例,切實保障我市產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