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練內功應對危機期待突破
2009-4-22 23: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際貨代業占我市港航產業重要地位
眾所周知,作為港航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際貨代行業在整個國際貿易板塊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在當前深圳市全面實施“以港強市”的發展戰略指導下,作為連系上游生產企業和下游班輪運輸企業的中間紐帶,我市國際貨代企業正在以自己獨特的行業行為投入到推動深圳港由大港向強港轉變建議中,為深圳成為亞太地區具有重要影響的國際物流樞紐城市出力。
據了解,我市在冊貨代公司從1998年的61家增加至2009年的3200多家,發展速度十分迅猛。2008年,僅貨代協會在冊備案的272家貨代企業在當年完成的集裝箱出口重箱量就達到了400萬標箱,占當年深圳港集裝箱出口重箱量1060萬標箱的38%,上述備案企業的年末企業人數達到21000人。
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全球貿易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市很多國際貨代公司在業務范圍和業務領域不斷擴張,努力謀求做強做大的企業發展模式,從提供傳統的單一訂艙服務企業逐漸轉型為第三方物流企業,走上了物流附加服務的增值臺階,如開展倉儲、報關、報檢、拖車和鐵路等運輸配送服務,為生產企業和班輪運輸企業提供了全方位、高水準的陸上物流配送服務。貨代企業與上游的生產企業和下游的班輪運輸企業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依存度越來越高。
據了解,在深圳開展航線經營的班輪公司直接銷售攬取的FOB出口貨量中,有80%以上班輪公司都委托給國際貨代企業代理操作,由貨代企業負責貨物裝船前的一切服務。
勤練內功應對危機
自去年初以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整個外貿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隨著金融危機快速波及至航運業,作為廣東省第一大外貿港,依托城市周邊及整個珠三角為主要貨源地的深圳港遭到了首當其沖的重創。在貨運量下降、經營環境惡化的現實背景下,國際貨代企業受到的沖擊可想而知。
據了解,根據2008年度的有關數據和企業信息反饋,深圳的貨代企業正在承受巨大的生存壓力。工廠出貨減少甚至關門倒閉,貨代企業的業務量急劇減少,航運業內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在班輪運輸企業的利潤率趨于零甚至為負數的情況下,貨代企業更是出現了收入下滑、經營虧損的局面;工廠經營不善或宣告破產,導致貨代企業的運費回收困難或根本無法收回,出現大量財務壞賬;貨主消失棄貨的情況相較往年大幅攀升,貨代企業卷入眾多法律糾紛中難于脫身,為此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法律費用;物流、貨代企業屬于服務密集型企業,人工成本普遍占到企業總體成本支出的70%以上,受目前經營壓力所迫,大部分貨代企業已開始降薪甚至裁員。
據深圳市國際貨代協會初步統計,2008年已備案的127家貨代企業(數據仍未統計完全)中有40%虧損,多家貨代企業處于停業或半停業狀態,貨代企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抉擇。
行業權威人士介紹,因受行業性質決定,深圳大部分貨代企業均屬中小型企業,很少能有堆場、倉庫或其他固定資產作為貸款抵押,無法獲得銀行的融資或其他資金援助。面對當前如此沉重的經營壓力,業內預計將有更多的貨代企業由于不堪重荷在今年年底前關閉。
深圳市國際貨代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應對危機,企業挖潛力、勤練內功,期待新的突破。同時,也希望政府有更多的扶持,對在困難情況下依然不裁員、不降薪的企業予以社會保險降低企業繳納比例或暫緩繳納、減少其它行政收費的支持。明確貨代企業營業稅稅基以提供全部物流服務差額為征收依據,而不僅局限“運費”部分,給與貨代企業明確政策認定。 (林艷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