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公路建設加速從“四塞之地”到“東西通衢”
2009-4-20 12:3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北經長城、南臨黃河,東靠太行山、西接呂梁山,曾被稱為 “四塞之地”的山西省,自古就是“表里山河”。依靠艱苦奮斗和改革開放的精神,經過13年的公路交通建設,山西如今已成為承接陜西省、內蒙古自治區與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的重要交通要道。
太(太原)舊(舊關)高速公路沒有開通前,山西去往北京方向只有一條307國道。 當時的307國道蜿蜒穿行于太行山之間,“小堵兩三天,大堵七八天”。交通的滯后嚴重影響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上世紀90年代初,山西決定修建一條穿越太行山的高速公路。當時山西全年財政收入不到60億元,太舊高速公路需投資30億元。
“省委省政府領導帶頭拿出半年工資捐助太舊路。群眾捐糧食、捐石子,有的把剛從樹上打下來的紅棗捐給了筑路工人。”曾參加過太舊路建設的山西省交通廳老職工楊原平回憶說。
從1996年全省第一條高速公路、全長144公里的太舊路通車至今,山西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達到1956公里,出省口達到10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走在了全國前列。
山西省交通廳總會計師張德儀說:“修太舊路靠的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老區精神,多名筑路功臣犧牲在了工地上。與平原地區相比,在山西修路太難了,走天梯、掛絕壁、住隧洞、睡崖底,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是不行的。”
分別位于山西北部、中東部和南部的京(北京)大(大同)、離(離石)軍(軍渡)、運(運)風(風陵渡)高速公路,成為西部地區到達北京和東部地區的重要高速通道,同時在目前鐵路運力不足的情況下,這些高速公路還承擔著“三西地區(山西、陜西、內蒙古西部)”煤炭公路外運的重要任務。
張德儀說,山西高速公路建設能夠突飛猛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依靠國家基礎設施投融資政策的開放,由“勒緊褲帶”自籌資金到資本運作“借雞生蛋”,山西解決了公路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
山西對太舊高速公司實施資產重組,置換出幾十億元資本金,使縱貫山西南北、全長666公里的大(大同)運(運城)高速公路順利啟動并建成。山西與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設立了600億元的交通能源基金,是我國首次利用保險資金投資交通基礎設施,這相當于山西沒投資一分錢就修成了一條33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并擁有59%的權益。
今年山西已準備了11個高速公路項目向境內外公開招標投資人,還將通過交通開發投資總公司利用現有公路資產借殼上市和祁縣至臨汾、侯馬至禹門口兩個高速公路公司上市融資,解決50多億元資金。今后幾年內,國家開發銀行等5家銀行將向山西公路建設注資1700多億元。
山西省交通廳總工程師郜玉蘭說,2008年底,山西又有4條承接我國西、東部的高速公路開工建設。今后4年內,山西省高速公路總里程將達到5000公里,全省119個縣(市、區)可實現1小時上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