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信息化:“兩化”融合匯聚點
2009-4-2 17:1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十七大”國家提出要走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走新興工業化的的道路,提出后工業化和信息化(以下簡稱“兩化”)究竟怎么融合?融合的路徑的是什么?
首先,“兩化”融合。最早提出的是微電子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第二,“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而現在提出的是堅持走工業化新興道路,推進工業和信息化的融合。這三次的提法是對信息化的認識是逐步的深入,具體深入在幾個方面:
1.信息化。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供經濟的質量和推動經濟信息轉型的歷史進程。這是國家信息化專業委員會為國院務制定2006年—2020年國家戰略上提出的。
2.工業化的內涵是什么?工業化是為經濟發展階段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指出農業信息化向工業信息化過渡,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壯大的過程。
在整個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從機器生氣時代到工業生產時代,到自動生氣時代,到現在的網絡生產時代。實際是生產工具的不斷演進和智能化,信息化也就是生產工具。隨著智能化的不斷提高,現代工業化時代是處于什么樣的階段?按照國內人民生產總值、產業結構、勞動結構、外貿結構,這幾方面來對照現在是處于什么機構?我們認為國家是處于工業化的中后期,所以不管是工業化也好、信息化也好, 它本身都是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中就是表明一個事物過程當中總體的量和質達到主導地位的演變過程。所以信息化和工業的融合,實際上可以是在工業時代的信息,也可以是信息時代的工業。
“兩化”融合重點應該是制造業信息化,為什么制造業信息化是兩化融合的匯聚點?制造業信息化在國家工業信息發展的當中處在一個引擎動列的過程,它在國家GDP 中占到三分之一達到35.%。講“兩化”融合必然從份額和比重大的落實,我們認為在“兩化”的融合時制造業信息化是匯聚點、也是切入點、也是重點。 現代的“兩化”融合就是指在信息時代如何完成工業化沒有完成的任務。工業化的任務沒有完成不能按照原來完成工業化的任務,而并不是說用一個技術來改造傳統產業,“兩化”融合最根本的涵義在這里。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這個問題,因此制造業信息化是“兩化”融合的一個聚點、也是切入點、也是重點,這本身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制造技術、自動化技術 、現代管理技術、信息技術的一個融合和發展,這個過程的目的就是要不斷的改善企業的生存經營管理和特定開發,進而提升整個產業使得整個產業實現轉型和升級。
轉型和升級也是“兩化”融合當中的一種途徑,現在面臨著金融危機國家已經感到實體經受受到影響,更加緊迫的提出了整個制造業怎么實現產業的升級。現在面臨的形式是制造業的發展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壓力。比如原材料的上漲現在又降下來了,但過一段時間又會升上去,對于制造業企業原材料的一會漲一會降對于企業來的發展并不有利。
另外,人民幣的匯率,出口稅的調整,原來出口退稅降下來現在又提起。過去貿易的磨差也很多,用戶對于制造業的要求產品要多元化、需求有變化、市場的多元化等在這種情況下, 很多同行業都去發展自己的產能,產能增加以后競急加劇,競急加劇的結果是利潤減少,而且現在這樣的方法對于環境的壓力很大。我們的資源并不富裕但資源消耗確很大,現在勞動力的成成增加、工資指數在提高、社會責任加大,對于制造業近一步發展都比較有壓力。
怎么辦?就是要轉變企業和產業的發展模式,有幾個方面:
第一,這些年發展主要是靠固定的投資、出口及資源的消耗,現在要轉到技術的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
第二,不能注重生產能力的擴張,要從生產能力的擴張轉變為技術能力的擴張,要把生產性制造轉變為服務型制造,這樣才有可能處于由世界制造業的低端走向處在世界制造業的高端。而原來對環境的“擠壓”要變成對于環境的“友好”。
第三,從國家整個總體來講消耗是比較多。單位的GDP消耗于發達國家,單位產品的消耗水平的也高于發達國家。所以中國要買什么價格就會上去,中國要出口什么價格就會下去。這樣一種模式對于國家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要通過兩會融合來減少資源的消耗和能源的消耗,減少污然的排放。因此要減少綠色制造。
綠色制造就是從產品的設計開始到到能源的使用轉換,在整個制造過程當中也是綠色加工,最后產品是綠色包裝,到產品生命周期以后還能夠回收,減少污染。另外,還要開發節能的產品。在機械制造業中,這些都是我們開發的產品提供給用戶但是有很多的產品沒有形成產業的規模,用戶要的只能提供一些零碎的產品,沒有發揮總體的作用的。另外,在我國制造技術當中相當多的節能制造要推廣應用。
所以要節能節排綠色制造,應該是工業和信息化里很重要的目標 ,這個目標就是要求在走新興工業信息化的道路當中,把綠色制造和節能減排作為信息化的一個融點,同時把綠色制造和節能減排作為“兩化”融合的一個目標。
第四,制造業和物流業對接很嚴重。為什么制造業和物流業對接很嚴重?國家的全社會的物流總額,所謂全社會的物流總額就是在一定時期內實現全部物流的總價值,一定意義上就是采購物流的總價值。這個不是物流的費用也不是物流的的總價值。在物流總額當中制造業占75%,制造業的物流占全部物流的比重很大。制造業物流當中又是哪些占用最大?機械制造業和交通制造業,這兩個合起來就是裝備制造業,而裝備制造業的物流占了制造業物流一半。所以,要降低國家的物流費用。提高物流的費用要從制造業做起要從裝備制造業做起,國家物流的費用占了GDP的18.4%,而美國是10%,我們高了8個百分點。降一個百分點是一個什么樣的效益?按照現在GDP是20億來算是2000億人民幣。制造業現在效益比較低,制造業的效益從哪兒來?一是從企業內部去花錢,二是從物流上花錢。因此要把制造業的內部物流和外部物流也就是供應商的物流以及我們出貨的物流進行優化。 在信息時代完全可以做到精益供應鏈的物流,精益供應鏈的物流和企業的精益生產結合起來,就使得供應鏈得到優化,進而使得產業得到優化。
第五,現代比較注重裝備加工制造的環節轉到又做加工制造、又做產品,又做服務。前一種叫生產型制造,后一種叫服務型制造。現在整個產業模式要從生產型制造轉成服務型制造,發達型國家已經在向從生產型制造轉成服務型制造轉變,它的動因來自于用戶的需求不斷變化。過去產業轉移處于一個活躍期,技術的不斷變化,全球化的經濟不斷的加快,環境和資源的壓力加大,迫使從生產型制造轉成服務型制造。所以,服務型制造是向新的產業一種業 態,它應該像客戶提供的不僅僅是產品也包括產品的服務或者整體解決方案。
美國的GE公司服務的收入占到收入的60%.,所以要從生產型制造轉成服務型制造,就要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現代制造服務業前端就是研發設計、管理,后端下料,配送,這是“兩化”融合的當前重點。(朱森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