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增6.1%:七成靠內需 出口拖后腿
2009-4-17 15:1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季經濟數據的冷暖,往往會有一個明顯的兆頭作用。因此,當昨日國家統計局打包發布2009年中國經濟一季報之后,許多市場人士松了一口氣:不錯,整體表現好于預期。 信心,貴比黃金。
“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整體表現好于預期。”昨天在公布2009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如是表示。
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從一季度增長6.1%的GDP結構來看,消費所占比重由此前的40%左右上升到了約70%!
數據·信心“兩穩兩快、三高三縮小”
雖較去年四季度6.8%的GDP增速低,李曉超表示,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長6.1%,“應該是很不容易的。”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斌也認為,一季度GDP所呈現出的環比增長已經非常高了。
他指出,GDP數據反映經濟運行已經形成V型反彈,且反彈強度和速度都超出大家預期。“6.1%只是季度同比增長,但是要知道,去年一季度是GDP的高點所在。”
李曉超也肯定地指出一季度宏觀經濟出現的幾大積極變化,即“兩穩”、“兩快”、“三高”、“三縮小”。
兩個穩,體現在工業生產運行企穩和農業發展穩定。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增長8.3%,比1~2月份加快4.5個百分點,這一速度也為去年10月以來最好;而在農業方面,糧食播種面積已連續6年增加,肉類產量同比增長6%。
兩個快,體現在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加快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加快。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8.8%,而且這個加快是城鎮和農村出現了“雙加快”;同時,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同比增長15.9%,比去年同期加快3.6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加快了1.1個百分點,而且還出現了農村消費增長快于城市消費增長。
三個高,一是金融機構新增貸款創單季新高;二是全國乘用車銷量創歷史新高;三是社會信心在提高。3月全國乘用車銷售77.2萬輛,同比增長22.4%,環比增長26.7%;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也已連續四個月提升,并站上了“牛熊分界線”,企業家信心指數和全國企業景氣指數都出現了好轉的苗頭。
三個縮小,對外貿易出口、財政收入和發電量在3月的降幅均比1~2月明顯縮小。
數據·隱憂出口那輛“馬車”拖后腿
不過,一季度的宏觀數據還顯現出我國經濟所將面臨的基礎尚不穩固、任務還很艱巨的現狀。“我們面臨的國際形勢還十分嚴峻。從國內看,我們還面臨著經濟下行的較大壓力。”李曉超表示。
李曉超在昨日透露,一季度“三駕馬車”對GDP的貢獻分別為:最終消費占4.3個百分點,投資拉動2.0個百分點,剩下的負0.2就是由外需負拉動。盡管消費在拉動GDP中所占比重由此前的40%左右上升到約70%,但外需的拖累較嚴重,一季度對外貿易大幅下降24.9%,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也在減少。
在仍然不容樂觀的外部環境下,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總需求的突然萎縮,將使得企業此前被迫積累起的更多存貨和更多產能需要消化。
“"回暖"尚早。”魯政委說,雖然第二季度GDP將繼續反彈,但在非國有部門信心恢復、GDP增速回到潛在水平9%以上之前,依然難言實體經濟的真正“回暖”。一旦GDP增長低于潛在水平,還將繼續令經濟承受消化剩余產能、自發投資乏力和失業居高不下等壓力。
張斌也認為,經濟反彈和增長的力量基本來自政府作用和工業部門,“其中很大一部分產能是國內和外部不需要的,在庫存消化結束之后,新增需求并沒有繼續,財政政策的約束也越來越多,經濟自身的、內生的可持續增長力量并不強。”
不過,張斌還是表示,鑒于當前庫存調整進入穩定階段、國內消費較穩定、4萬億投資發生作用、信貸和貨幣政策寬松等因素,短期內我國經濟向上的勢頭可以保持。
數據·答疑
工業增速和用電量都是準確的
昨日的發布會現場,李曉超就焦點問題回答了媒體提問。
焦點1:貸款激增會否引起新一輪通脹,甚至引起經濟的滯脹?
回答1:貨幣和貸款增長快是否會引起價格上漲,還取決于宏觀經濟形勢的環境,受到經濟增長速度低于潛在經濟增長速度、國際價格水平仍在低位運行、農產品供給充裕等因素的影響。
下半年會不會減少貸款?職能部門會根據整個經濟形勢的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焦點2:為何一季度工業生產增加,但用電量卻下降?
回答2:工業增速和用電量都是準確的。一般來說這兩個數據長期在方向上、趨勢上一致,但在短期上有個別時期會出現反向變化,美國的數據也有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