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山東口岸銅礦砂進口倍增,進口平均價格下降43.4%
2009-4-16 22:1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據青島海關統計,一季度山東口岸進口銅礦砂22.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7倍;價值2.5億美元,增長53%;平均價格1101美元/噸,下降43.4%。
進口量成倍增長,進口均價波動下滑。1季度山東口岸銅礦砂單月進口量較去年底明顯放大,其中2月份的進口量達到10.1萬噸的峰值。整體的進口均價則繼續呈現下滑的勢頭,但出現小幅的波動,2月份每噸的進口價格跌破1000美元后,3月份當月進口均價小幅回升至1109美元/噸,仍處于較低水平。
主要進口來源地為澳大利亞、智利和秘魯。1季度,山東口岸自澳大利亞進口6.2萬噸,去年同期無進口;自智利進口4.6萬噸,下降21.4%;自秘魯進口3.1萬噸,去年同期無進口。自上述3個市場合計占進口總量的61.2%。
私營企業為進口主導力量。1季度,山東口岸私營企業進口銅礦砂16.4萬噸,增長2倍,占進口總量的72.2%;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分別進口4萬噸和2.3萬噸,分別增長1.1倍和1.4倍。
我國銅儲量約占全球的5%,但銅的消費量和冶煉產量卻占到全球的30%~40%,80%以上的銅礦砂需要依賴進口。
進口快速增長主要是由于銅的下游需求回暖,刺激銅礦砂進口增長。今年,我國政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在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擴大國內需求的同時,大范圍實施了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競爭力。在國家政策的影響下,銅的下游產業如家電、電線電纜行業回暖,刺激了銅的消費增長,帶動了銅礦砂的進口需求增大。
此外,廢銅供應量減少,刺激企業加大銅礦砂進口力度。廢銅是銅冶煉企業的主要原料之一。今年我國廢銅進口量快速下降,導致了國內廢雜銅供應的緊張,大多數冶煉廠的生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國內廢雜銅一貨難求的情況下,國內的冶煉廠加大了對銅精礦的采購力度,希望以此彌補部分因廢雜銅供應短缺而造成的損失。
銅加工費大幅上調,也提高了企業的生產積極性。自去年10月以來,國內外銅價快速下跌,現貨銅加工費卻逆勢走高。我國銅冶煉企業與全球銅礦商必和必拓簽訂了今年的銅精礦加工費,最終協議的加工費價格為75(美元/噸)/7.5(美分/磅),較去年中方的銅加工費45(美元/噸)/4.5(美分/磅)上漲70%。這是近兩年來加工費的首次提升。加工費的上調,擴大了銅冶煉企業的盈利空間,提高了企業的生產積極性。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國內銅冶煉行業開工率逐步提升,3月份銅冶煉企業整體開工率為80.9%,較2月份上升5.9%,較去年12月的67.6%有顯著的增長。其中產能為10萬~30萬噸/年的企業恢復較為明顯,上升了16.2%。二季度是傳統銅加工企業開工和空調生產的旺季,隨著產能的恢復,預計銅礦砂的進口需求將進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