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新聞分析: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意義重大

2009-4-15 23:0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根據國務院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陸續制訂發布了鋼鐵、汽車、船舶、石化、紡織、輕工、有色金屬、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以及物流業十個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這些規劃對于我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擴大內需、增強發展后勁意義重大。
十大產業舉足輕重
國家發展改革委認為,上述十個行業中,有的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有的是重要的戰略性產業,有的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舉足輕重。
其中九個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達到1/3,規模以上企業上繳稅金約占我國稅收收入的40%,直接從業人員約占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數的30%。
另外,從解決“三農”問題看,僅紡織和輕工的食品、造紙、家具、家電、皮革、日化等部分行業,相當的產值來源于農副產品深加工業,涉及3億農民,吸納進城務工近6000萬人。
鋼鐵、石化、有色金屬作為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工業,船舶和裝備制造作為重要的基礎裝備工業,在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高速發展的電子信息產業使我國社會信息化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
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拉動消費作用大,其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16.5%,占GDP的6.6%。
我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工業化、城鎮化和國際化面臨的發展和建設任務艱巨,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可預見的將來,這些行業的地位和作用不會改變。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鐵男認為,上述十大產業形勢能夠穩定的話,中國的財政、稅收、就業以及“三農”形勢就能基本穩定。
保增長 增后勁
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制訂和實施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是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增強后勁的重要舉措。
為減緩國外需求萎縮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十大計劃幾乎都包含了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的內容。
劉鐵男說,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將刺激這些行業自身的需求。他舉例說,上萬公里的高速客運鐵路建設,核電、常規電力、鋼鐵和煉油行業的建設項目將為裝備制造業帶來可觀的商機。
為擴大居民消費,我國出臺一系列稅費減免、補貼等措施。僅補貼農民購買家用電器和農用汽車等產品就可望拉動上萬億元產品的消費。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杰表示,短期來看,這些規劃有利于解決相關產業目前遇到的實際問題,緩沖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長遠來看,將對中國產業技術升級改造、結構調整等產生深遠的影響。
我國經濟出現的困難和自身工業發展方式粗放、產能過剩等問題有關,上述規劃還納入了增強行業和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內容。
汽車、鋼鐵、石化、裝備制造等產業振興規劃著重提出了發揮大企業的龍頭作用加快行業重組。汽車業振興規劃細則明確提出,產銷規模占市場份額90%以上的汽車企業集團數量由目前的14家企業減少到10家以內。
為鼓勵自主創新,幫助企業解決自主創新能力弱、產業集中度低、產業競爭力不強、過分依賴外需、產品結構單一等問題,國家決定:除在今明兩年中央和地方財政集中1000億元投入發放專項研發資金外,在融資方面也將給予傾斜。
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崔大鵬認為,上述規劃產生的最大作用是將帶動整個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即從“出口拉動”向“內需拉動”轉變,從生產、流通、政策、標準等方面全面進行優化和升級。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表示:這些規劃將有助于中國實現今年經濟增速達到8%左右的目標。同時,它將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與升級轉型贏得戰略機遇。
多種因素有利產業調整與振興
發展改革委認為,黨中央、國務院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各項措施果斷明確,有利于推進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
另外,當前市場“倒逼”機制有利于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成為產業進一步發展。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逐步加深,市場需求出現萎縮,市場銷售不暢導致外貿出口較為困難,停產半停產的企業逐漸增多,虧損企業和虧損額明顯擴大,形勢比較嚴峻。
國家發展改革委認為,當前一些產業出現的困難也暴露了我國工業發展方式粗放等深層次矛盾。這些產業大多數產品處于國際產業分工體系的低端,大而不強是其共性問題,主要表現為:產能過剩矛盾突出、規模化和集中程度低、創新能力薄弱、企業管理需要加強。即使沒有國際金融危機,這種粗放型發展方式也是難以為繼的。
上述行業和相關企業遭遇的困難為實施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目前國家的實力、企業的實力和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增強,為應對危機和結構調整,提供了雄厚的要素保證。
另外,我國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競爭意識和承受能力都不斷增強,做大做強的內在動力比較足,有利于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同時,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有條件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助于實現產業升級,提高競爭力。
我國處于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中,人口多,需求潛力大,為我國保增長,促進產業調整和振興提供了較大的回旋余地。
劉鐵男說,雖然我國紡織、輕工等在規模、數量上名列世界前茅,出口數量大,但同發達國家相比,人均消費還處于低水平,廣大農村市場消費潛力巨大。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