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通關環境 應對危機出“實招”
2009-4-14 22:3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期,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蔓延,廣州海關通過深入調研,加強分析,進一步優化監管與服務,提升監管服務外向度,為企業提高競爭能力、應對金融危機給予更大的支持。
助力重點產業發展
扶持修船制造業。中船龍穴造船基地是全國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是廣州發展裝備制造業的重點項目。廣州海關針對修理船舶船期短、要求高、物料供應復雜多樣的特點,專門建立了外籍船舶修理業務的監管制度,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提供規范申報指導,加強中期監管和不定期巡查,嚴密供船物料的監管。
促進汽配產業發展。配置具有汽車專業知識人員充實到業務一線,輔助企業解決通關前預歸類、適用監管條件等問題,引導企業參評A類以上管理類別,并落實“5+2”工作制、24小時預約通關等服務承諾,實行“F”通道和“專窗專人”負責制。
推動海港空港建設
積極助推南沙海港發展。實行電子預歸類、電子預審價和電子物流監控的快速通關,推行卡口控制與聯網系統與港區聯網,借助監管設備科技力量,提供網上付稅、提前報關和預約通關服務,將平均報關單海關作業時間縮短至1.37小時;擴大“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的適用,推廣“海運出口艙單互認”、小商品出口和“一關通”等監管模式,支持“珠江駁運快線”和海陸接駁業務向泛珠腹地延伸,來往珠江支線駁船的年貨運量超過21萬標箱。
促進白云空港輻射功能提升。優化物流園區監管流程,創新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監管模式,依托快件通關管理系統、H2000通關管理系統、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海關管理系統等信息化手段和“圍網封閉、分區管理、閉路電視監控、在線集中查驗、卡口放行”的監管模式,實現對轉運快件高效便捷監管、對口岸清關快件重點監管、對轉關快件批量直轉監管的分類管理目標。
優化通關環境
助推和加快小商品零擔出口業務的發展。為落實海關總署支持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10項措施,促進區域外向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大力支持港口物流企業的發展,借鑒“義烏模式”,簡化歸類,采取設立專門監管倉庫,查驗后拼裝集裝箱等措施,積極助推小商品零擔出口業務的發展。
積極開展內外貿集裝箱同船運輸業務。按照“物暢其流、便捷高效”的指導意見,對廣州南沙海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的港區進行了實地察看,認真考證開展同船運輸業務的條件,全面改善各項監管措施,輔助其開展相關業務。
配合廣州海關互聯網站咨詢欄目,進一步完善“通關管理”服務電話,受理企業應急需求和政策咨詢,對企業通關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有問必答、有憂必解,獲得企業好評。今年第一季度,共受理互聯網咨詢及咨詢電話共240份/次。同時,建立“通關熱線問答集”,收集和分析企業面臨最新形勢和困難。(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