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快遞公司尋找市場增長點
2009-4-14 14:1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金融危機給快遞行業帶來很大的影響,但我們有信心化挑戰為機遇,從危機中找到新的市場增長點。”長三角地區最大的民營快遞公司―――申通快遞有限公司運營總監陳向陽信心十足地描繪未來的發展藍圖。他的底氣,來自公司在危機中的三招“過冬”良策。 第1招:提服務,緩擴張
從去年開始,申通就感受到冬天的寒意。一是,長期客戶的數量迅速下滑,大量來自公司、工廠的普通快件訂單流失;二是,不少中小企業倒閉,申通為此損失了2000多萬元的快遞費。“危機迫使我們放緩腳步,這也是調整的好機會。”陳向陽說。
近幾年,申通快遞發展迅猛,網絡遍布全國各地,現有加盟商600多個、網點3000多個。擴張太快,服務跟不上,已成為發展的掣肘。陳向陽坦言,“不能再盲目擴張,必須把更多精力放在改善服務上。”
今年被申通定位“品牌服務年”。申通把主要發展方向放在提高員工素質、提升服務質量上。及時、快速處理投訴、統一形象標識、統一快遞員服裝、掛牌。在寒風凜冽的市場環境中,申通做到了不減員、不減薪,還為員工提供許多培訓機會。
第2招:進社區,增貨運
金融危機給申通帶來的另一大影響,是網絡購物拉動了業務量的迅猛上升。目前,電子商務客戶占申通總業務量的60%。
“這是一個喜憂參半的數字。”陳向陽解釋說,喜的是,業務量跟隨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一起水漲船高;憂的是,快遞從網絡經濟中獲利較低,業務量的增長與營業收入的增長不成正比。為了牢牢把握電子商務這塊市場,從業務量中提取利潤“真金”,申通制訂出兩大對策―――
走進社區。從去年底開始,申通提出“快遞進社區”,要求所有的加盟商在大學、大型住宅區附近設立門店,把送貨服務的“毛細血管”從城市的幾大網點延伸到數十個門店。
擴大地面貨運。為了適應電子商務客戶要求,降低成本,申通開始大規模發展貨運,計劃成立快遞業最大的地面網絡貨運公司,1000公里以內的業務,全靠貨柜車來完成運輸,確保48小時內送貨上門。
第3招:析政策,重投資
前不久,國家郵政局發布長三角地區快遞服務發展規劃,這是我國郵政自政企分開后,制定發布的首個區域性快遞發展規范。規劃提出,將快遞服務培育成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重點培育出年收入超過100億元的網絡型快遞企業。“申通目前年收入約40億元,差距不小,但政策利好讓我們看到了發展的希望。”
陳向陽介紹,申通在今年將擴大投資:為每個快遞員配備無線掃描儀,可全程監控送貨過程;更新衛星定位系統;增建具有現代化轉運功能的分撥中心等。
“越是寒冬越要‘添薪加火’,積蓄發展能量。老是不敢投資,觀望形勢,往往容易錯過機會。”陳向陽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