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中國經濟發展應主動尋求并實施戰略性結構調整

2009-4-13 17:5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分析文章稱,中國經濟發展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尋求和實施戰略性結構調整,當前應改革現行財政模式,規范和約束政府行為,為投資主導型增長模式向消費主導型增長模式的轉換奠定基礎。

上海證券報4月13日刊登評論分析文章指出,自從“經濟危機”和“經濟衰退”成為媒體上頻繁出現的主題詞以來,絕大多數中國老百姓就已開始逐步調整收支計劃安排,如何保持充足的流動性和應急儲備,成為個人、家庭、企業和政府的共同選擇。雖然政府一再強調信心的重要性,可老百姓對未來的信心始終無法得到顯著增強。因為刺激消費的關鍵點是讓消費者擁有穩定的收入增長預期,并且社會保障安全網絡能夠切實有效地保障消費者的生存需要和基本福利需求。

不過近期國內經濟界似乎已被一種較為樂觀的情緒所感染,有一些研究機構和學者進而放言:中國經濟即將走出低谷。這種樂觀情緒的依據是近期的一連串統計數據。根據海關總署10日發布的數據,3月中國進出口總值1,620.2億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下降17.1%,進口下降25.1%,實現貿易順差185.6億美元,同比增加41.2%。最引人關注的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表現良好,服裝出口74.3億美元,同比增長9.9%;鞋類20.8億美元,增長7.7%;箱包9.8億美元,增長11.7%。從環比角度看,服裝出口增長72.5%,家具增長78.1%,鞋類增長42.6%,箱包增長90.7%。

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聯合調查的PMI指數(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3月一舉越過標志著經濟擴張與收縮分界線的50點關口,達到了52.4。而CPI較08年同期下降1.1%-1.3%;PPI較08年同期下降5%-6%。

09年前兩個月,在政府經濟刺激計劃的推動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保持26.5%的同比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5.2%。全國發電量也出現了回升。

證券市場走出了一波大幅上揚行情,很多新基金的發行隨之也創下新高。截至4月8日,09年成立的基金達33只,規模較08年有較大幅度增加。僅一季度成立的基金就達22只,募集規模達454.26億元。在這些新基金中,以股票市場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有13只,總規模為238.58億元。

的確,宏觀經濟正在好轉,至少沒有進一步惡化。無論是房地產,還是汽車銷售數量都出現明顯回升勢頭,而這兩者都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拉動力量。其他方面,比如從能源、原材料交易數量和交通運輸物流數量明顯回升等方面,也能感受到中國經濟開始恢復活力,各地旅游的人也明顯增多起來。

但我們的全面判斷顯然不能僅僅建立在短期有利數據的基礎之上。為了恢復信心,政府全力以赴地動員各種資源,雖然能夠產生一定的預期  效果,但是同時也擠壓和占用了本來可以用于其他方面的資源,因此短期刺激的機會成本可能是巨大的。

近期中國銀行業信貸擴張的規模是史無前例的。新增銀行貸款5萬億元以上的官方基調,為信貸規模的繼續擴張掃清了障礙。預計09年新增貸款可能達到6萬億,如經濟形勢仍無顯著改善,政府可能進一步通過行政干預擴大貸款規模,所以6萬億也未必是極限,并且新增信貸主要投向大型企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目前19家商業銀行5,000萬元以上客戶的貸款集中度達到60%左右,而市場通常的標準是大客戶貸款應保持在40%左右。
根據以往的經驗事實,政府掌控的大型項目,除效率低下,還存在較為普遍的腐敗與浪費現象。如果超大規模的銀行信貸過于集中投放,有可能將產生大量壞賬,并積蓄顯著的金融風險。

從企業角度來看,受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勞動力工資成本提高,融資困難和融資成本提高,節能和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的費用增加等因素影響,企業生產成本增加較為明顯。另一方面,隨著總需求增幅放緩,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企業提高產品銷售價格轉移成本上升壓力的空間有限。2008年家電產品、轎車產品等醞釀的提價最后都不了了之,相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價格水平還有所下降。

從供求總量與發展機制的關系格局來看,未來的主要威脅不是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而是經濟增速放慢。為此,擴大內需,穩定經濟增長成為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

分析人士由此認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并未陷入經濟危機之中,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經濟衰退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相當有限,主要集中在與出口產業相關的經濟領域。外部沖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充其量不超過30%,而70%以上的影響因素主要是長期高速增長所累積的結構性矛盾與體制性缺陷所造成的。

顯然,中國經濟發展最大的挑戰不是來自外部,而是如何主動地尋求和實施戰略性結構調整。未來經濟繁榮的前景取決于諸多變量,具體要看企業的生產成本和單位能耗是否逐年下降(至少并未顯著上升),產品附加值是否明顯上升,多數企業是否擁有自己的專利發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否已經形成,并已具備國際市場競爭能力(這一點并不僅僅針對出口企業而言)。根據分析人士個人判斷,中國經濟目前仍然處于U字型的底部,并且可能還要繼續徘徊和調整相當一段時期,即便宏觀數據呈現樂觀趨勢,微觀層面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依然不容樂觀。

因此,當前應當把消費需求刺激政策  建立在提高產業工人、農民和服務業從業者的收入為著眼點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礎之上;構建以低收入群體和工薪階層為保障重點的社會安全保障網;改革現行財政模式,規范和約束政府行為,確立和實施“藏富于民”的基本國策,為投資主導型增長模式向消費主導型增長模式的轉換奠定基礎;大幅度降低企業和個人的稅收負擔,在縮小政府規模、削減政府運行成本的同時,逐年增加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供給比重。強化市場競爭機制,為中小民營企業落實普遍平等的國民待遇和產業政策,擴大就業空間。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